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哲學教課中思辨能力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動有趣的案例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哲學原理理論性強,內容抽象而晦澀難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根據書本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哲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從聽不懂到不想聽,哲學教學事倍功半?!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梢?,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就要把哲學課講得生動、有趣而形象,使學生感同身受,激發其內在情感,加深印象,引發思維。適當引用趣例教學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趣例”可以是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詩詞,名人名言等。精選一些寓言故事、成語典故、生活故事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或者是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廣泛流傳的詩歌辭賦引申出哲學原理,既可以將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又可以使學生在輕松而又緊湊,情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例如在講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課時,我列舉了很多哲理名言,如: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南朝齊梁時哲學家范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南宋哲學家朱熹說:理在先,氣在后。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物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斘乙灰魂U述了這些哲學家的名言之后,學生們恍然大悟,這些名人名言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思維和存在到底誰決定誰,貫穿于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又如,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這一原理的闡述中,《趙人留貓》、《養雞人與傳教士》等故事讓學生掌握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看事情的時候一定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利益最大化,才能在其中抓住那個平衡點。再如: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分別說出符合、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古語、俗語、成語、寓言故事等等,輪流競答。學生興趣濃厚,在上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回答踴躍。符合的有:對癥下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獨具匠心、見機行事、量入為出……違背的有:張冠李戴、生搬硬套、東施效顰、照搬照抄、邯鄲學步……最后教師總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原因,要從兩方面進行掌握:一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的基礎,二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教學實踐證明,在哲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趣例教學,能有效地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哲學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哲學概念和觀點,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并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舉一反三。當然,教師在運用趣例的時候要避免喧賓奪主,引用過量,免得學生只注重有趣的事例而忽視了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在哲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哲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情景模仿中進行自主性思維,在具體的情境中滲透深奧的哲學理論,將哲學理論學習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例如,在上課時,我請學生分析: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彼膶W生克拉底魯認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睂W生一開始覺得迷惑,有的學生甚至伸出了自己的腳來模仿試驗,通過細細體會及分析討論,他們不難得出結論:前者正確,它說明物質是運動的。后者錯誤,它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將會導致不可知論。再如:講實踐的特點這課時,請學生分析: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深為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但同時也有人認為,愚公畢竟還是“愚”,為什么一定要用鐵鍬挖,用肩挑,而不用炸藥炸,用車裝呢?問題一提出,班級就開始沸騰了,學生七嘴八舌的否定了案例中有人認為的觀點,因為答案很明顯,實踐具有客觀性,實踐的主體、手段都是客觀的,人的體力特別是智力的發展,實踐手段的制造和使用,都是由客觀歷史條件決定的;人的認識是無限的,具有能動性,但受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隨歷史變化而變化。
直接參與課堂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學生中間,主動營造輕松的討論環境和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獨立思考,解釋討論,開拓學生的視野,克服學習上的依賴心理。同時,教師也要置身于案例討論的全過程,既要對勤于思考,善于提問的學生給予肯定和稱贊,也要對分析判斷有誤的學生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的辯證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的運用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
哲學課程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再加上各種趣例的引用以及案例的展示,只是依靠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可能獲得完美效果的,所以,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尤其重要。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片、視頻、動畫、文字等于一體,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操作簡便、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直觀性強,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教師看著課件,使教學更加方便,節省了自己講述及板書的時間,多媒體上的內容又相當于一個教學提綱,教師也不需要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把需要講授的內容記憶下來。
畫龍點睛的課堂小結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善始善終,才能算是一堂好課。
課堂結尾猶如點睛之筆,十分關鍵。它既是對整堂課知識點的梳理和提煉,使學生對整堂課留下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使新舊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承上啟下,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伏筆,使學生對后續學習在情感上產生沖動,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去鉆研。巧妙的結束語,能讓學生在回味、反思中提高認知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具體內容,精心設計并靈活運用恰到好處的結尾,給學生一個回味無窮的“尾聲”,真正讓每一節課都能劃上圓滿的句號。在哲學教學中如果能把這些要求融合在一起,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陳月華單位:南通高等師范學校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