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根據省國土資源廳及市政府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災工作的部署,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AA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現對2010年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2009年地質災害防治基本情況
2009年,我縣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巡查和值班制度,鄉鎮(街道)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向省廳爭取了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的用地指標,加大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力度,完成了和平鎮方家莊卞阿蘭家后山滑坡隱患點和龍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48號泥石流隱患點的工程治理。“莫拉克”臺風期間,和平鎮吳村法海寺后山發生一起泥石流、和平鎮周塢山村張培江家后山發生一起崩塌、白峴鄉三洲山村10省道茅山段發生一起山體崩塌共3起地質災害事件,但均未造成人員傷亡。去年,全縣沒有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
二、2010全縣地質災害趨勢
我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種,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為主。崩塌主要發生在公路沿線陡坡、礦山陡崖,且以巖質為多。滑坡一般發生在采礦、修路、建房等形成的人為削坡處,巖質、土質均有,以土質為主。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區,以土質為主。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我縣西北部地下采煤區,均為冒頂型塌陷。地質災害多與地下采煤、開挖坡腳、削坡過陡和爆破振動等人為因素有關。
我縣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白峴鄉、槐坎鄉等低山丘陵區,及西部二界嶺鄉、泗安鎮、林城鎮、小浦鎮等低山丘陵區;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主要分布在煤山溪流域、楊嶺澗流域、長橋澗流域、合溪澗流域及東莊流域。我縣地質災害隱患分布還與雨帶分布有關,主要分布在北川——顧渚——尚儒和北川——桃花岕——諸道崗——周吳兩個雨帶范圍。
全縣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為:
1.尚儒——新民——顧渚重點防治區。主要包括煤山鎮北部新民、邱塢、樓下和尚儒等村,及水口鄉西北部顧渚村“農家樂”開發區,面積31.0平方公里,占全縣重點防治區的56.3%。地質災害隱患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共威脅人口48人,威脅資產約91.5萬元。區內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為坡麓切坡處及5處泥石流溝谷。
2.三洲山——白峴重點防治區。主要包括白峴鄉西部三洲山、白峴、鳳凰亭等村,面積10.88方公里,占所有重點防治區的22.04%。本區包括3個中易發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共威脅人口93人,威脅資產約147萬元,主要威脅坡麓和采空區村民的安全。
3.川步村重點防治區。包括龍山街道川步村“農家樂”開發區,面積7.47平方公里,占所有重點防治區面積的15.13%。本區包括2個中易發區,區內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可能發生的地段為坡麓切坡處及泥石流溝谷。目前主要有2處泥石流隱患,均為我縣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共威脅人口33人,威脅資產約53萬元,威脅礦區和溝口村民的安全。
我縣的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春雨期、梅雨期和臺風期,是防災的重點時期。春雨期降雨強度雖不大,但連續不斷且持續時間長,易發生地質災害。梅雨期降雨集中,且持續時間長,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臺風期降雨強度大,易出現暴雨天氣,是地質災害多發期。
三、2010年汛期氣候預測
據縣氣象部門分析預測,2010年我縣天氣的總趨勢屬氣象災害偏重年景,屬于氣候異常年份,有較明顯的區域性氣象災害(洪澇、高溫干旱、臺澇等)發生,強對流天氣、雷暴災害與高溫明顯。預計汛期(5~9月)總雨量比常年略偏多,為730~820毫米,系統性、連續性降水較多,梅汛期降水相對集中,入、出梅時間接近常年,入梅日6月13日,出梅日7月7日。臺風(或熱帶風暴)影響多于平均年份,影響臺風個數偏多,有2~3個。
針對今年預測的天氣趨勢分析,總的看來,今年汛期突發性和密集性惡劣天氣使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四、2010年重點區段的防災措施
經調查分析,我縣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1處。這1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穩定性差,潛在危害大,是XX縣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
1.白峴鄉三洲山村茅山施泉生屋后滑坡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三洲山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8′03″,緯度31°07′29″。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為中型。該滑坡隱患原始坡度較陡,滑坡長約30m,寬約100m,邊坡高約90m,殘坡積層平均厚2m,面積3000㎡,體積6000m3。該滑坡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2001年6月12日曾在前緣發生小量松散物墜落,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4人6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前緣溢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150m西岕村委的預定避災地點。
2.白峴鄉白峴村丁岕匡根寶屋后滑坡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白峴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9′26″,緯度:31°07′21″。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原始坡度較陡,滑坡長約30m,寬約60m,邊坡高約80m,殘坡積層平均厚2m,面積1800㎡,體積3600m3;該滑坡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屬牽引式土質滑坡隱患。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35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前緣溢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滑坡體以北100m村戶預定避災地點。
3.白峴鄉訪賢村化樹岕劉法根屋后地面塌陷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訪賢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0′7.6″,北緯31°6′25.5″。類型為地面塌陷,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7850㎡,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現今變形跡象主要為2000年8月2日劉法根等村民房屋墻體出現裂縫,地面也出現開裂。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4人3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是封閉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時簡易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塌陷區以北2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4.槐坎鄉十月村青東符衛潮屋周地面塌陷隱患點
位于槐坎鄉十月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40′06″,緯度:31°03′32″。類型為地面塌陷,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5m,面積31400㎡;該地面塌限隱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1958年1月5日符衛潮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出現局部塌陷。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0人48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為封閉采煤井巷,禁止影響區大量開采地下水,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塌陷區以北200m村戶。
5.槐坎鄉東風村東風岕沈仕英屋周邊地面塌陷隱患點
槐坎鄉東風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9′28″,緯度31°05′39″。類型為地面塌陷。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17600㎡。該地面塌限隱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小型,險情等級中型。1958年1月5日沈仕英等村民房屋墻體出現裂縫,地面也出現開裂。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7戶25人56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為封閉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塌陷區以南300m村戶。
6.夾浦鎮父子嶺村春光飯店后山崩塌隱患點
位于夾浦鎮父子嶺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55′02″,緯度31°09′20″。類型為崩塌,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地形陡峭,崩塌體長約10m,寬約20m,邊坡高約60m,殘坡積層平均厚1m,面積300㎡,體積400m3,該崩塌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2001年7月10日曾在前緣發生小規模巖塊崩塌,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1戶23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裂隙加大加深,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國道向北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北側100m村戶。
7.錦鵬石英有限公司礦山滑坡隱患點
位于洪橋鎮范灣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0°02′17.0″,北緯30°57′52.0″。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地形陡峭,滑坡長約200m,寬約100m,邊坡高約16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20000㎡,體積60000m3,滑坡體呈半圓形;該滑坡隱患系擴壺爆破采石形成坡腳臨空,屬牽引式巖質滑坡隱患。1999年7月15日在采礦過程曾在坡面上發生小規模碎石塊滑落,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礦區25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道路快速撤往西北側公路邊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8.小浦鎮高地村黃泥山崗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小浦鎮高地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9′48.1″,北緯31°03′12.8″,類型為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U型,溝寬10-3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532km2,松散層平均厚1.5m,估算規模18000m3。2006年7月8日堆棄礦碴曾發生侵蝕,形成眾多細溝。低易發,引發因素持續降雨。威脅礦區6人11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礦碴體出現裂縫、溝內突現隆隆聲。防治措施勘查治理,清運礦碴,進行坡面綠化,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側村委的預定避災地點。
9.龍山街道川步村長橋澗94號后山溝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龍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0′17.9″,北緯31°04′05.7″。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小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V型,溝寬5-1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137k㎡,松散層平均厚1.3m,估算規模4000m3;該隱患曾在2006年7月8日暴雨中,溝口出現少量泥砂堆積,該隱患目前溝口開發農家樂,不確定人流較多。低易發,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1戶4人7萬元及農家樂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防治措施為禁止溝口擴建簡易營業房,加強監測,適時輔以排導措施,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側1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10.龍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牛塢岕48號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龍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48′30″,緯度:31°04′43″。類型為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V型,溝寬5-3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124k㎡,松散層平均厚2m,估算規模12000m3。2006年7月8日溝道局部遭受侵蝕,溝口有少量碎石泥堆積。低易發,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7戶29人46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西北二側1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11.和平鎮吳山村法海寺后山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和平鎮吳山村。2005年后,山體承包給當地農戶,由于農戶開山種植茶葉,導致山體覆蓋層原始穩定性受到破壞,多次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2009年在莫拉克臺風中,3條溝中一共發現10條坡面型泥石流和一條溝谷型泥石流。發生了多處小型土體崩塌和6處坡面型泥石流沖溝。3條溝中有大量泥石流堆積物,再次發生泥石流的危險性為中等,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1戶5人20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人員必須及時撤離到安全地帶。
五、加強管理,提高整體防范能力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鄉鎮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報縣國土資源局備案。落實汛期地質災害應急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包括監測、預警預報、人員疏散、應急搶險等內容的防災預案,認真組織實施。民政、建設、水利、交通、氣象、旅游、教育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自己的職責做好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要建立完善的縣、鄉、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日常監測預警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把防災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責任單位和受威脅的群眾手中。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豎立警示牌。積極開展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要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我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標準化建設,促進防災機制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力爭完成“十有縣”建設任務。
3.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四項制度”:
(1)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制度。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會同氣象、電視臺等部門,積極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預警預報信息要通過當地電視臺向公眾。
(2)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速報工作。速報時間:國土資源部門接到當地出現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在1小時內報市國土資源局,同時可直接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接到當地出現中、小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在4小時內報市國土資源局,同時可直接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速報內容:負責報告的部門應根據掌握的災情信息,詳細說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議。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3)汛期值班制度。國土資源管理等部門和鄉鎮在汛期要安排專門人員全日值班,值班電話要保持暢通。縣地質災害應急電話白天:6205175,夜間6202254。
(4)險情巡查制度。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對本區地質災害進行檢查。要密切關注各級氣象部門的降雨預報、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對可能發生強降雨和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指導、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群眾自治組織做好隱患點巡查、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并向縣政府或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報告。交通、水利、建設、旅游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巡查,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要及時采取措施。
4.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鄉鎮人民政府應及時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在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災情,要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5.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業主實施治理工程,對公益性治理工程應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所在鄉鎮組織治理,其經費納入縣、鄉鎮財政預算。在易發區的建設項目必須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要督促企業制定礦山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6.加強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各鄉鎮和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及經驗,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全社會抵御地質災害的能力。
附件:1.2010年XX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表
2.XX縣地質災害三級監測網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