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白血病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50例白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患兒的并發癥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兩組治療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分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后HAMA、HDMA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白血病患兒實施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心理狀態,減少并發癥,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能力。
關鍵詞:
白血病;以家庭為中心;并發癥;心理狀態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因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或凋亡受阻,導致其在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或器官,造成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小兒白血病具有起病較急,發展較快的現象,惡性程度一般較高,嚴重威脅著患兒的生命。早診、早治、堅持化療是保證治療效果、預防復發的關鍵,而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因缺乏對患兒及家庭的干預,導致其放棄治療的情況增多[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兒為例,探討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白血病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兒為例,所有患兒入院后均接受血象、骨髓象及免疫組化染色等檢查確診。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在5~14歲,平均(9.3±2.5)歲;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在4~13歲,平均(8.6±2.3)歲。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我院針對白血病患兒的常規護理措施,做好化療和用藥指導,隨時監測患兒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師并采取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措施[2]。
(1)構建家庭式的病區環境,保持干凈舒適的環境,任何設施和制度均以患兒實際需要出發。護理站、走廊等地可掛上白血病健康教育圖片,為患兒病房提供玩具,播放動畫片等,緩解患兒心理緊張的情緒。病區內設置洗澡間,提供洗浴車、床,可給予移動式輸液架,以方便患兒家屬調整,整體呈現出家庭式的環境。在病房和治療室擺放好人工呼吸器、輸液泵、體溫計、血壓計及聽診器,為患兒及時提供必要的醫療器械。人工呼吸器主要用于搶救患兒,以機械的方式維持和輔助危重患兒呼吸;輸液泵的作用則是為了控制輸液速度,以防止因輸液過快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體溫計可使用現今的紅外線體溫計,以快速準確地檢測患兒身體溫度變化;應做好血壓計及聽診器等日常護理中常見的醫療器械準備工作。
(2)護理人員應多與患兒溝通和交流,了解患兒內心想法,囑患兒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這樣,當患兒出現臨床癥狀時,可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采取措施[3]。另外,針對行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兒,要隨時監測導管,在固定好導管的同時,告知患兒不要隨意抓撓、挪動導管;要定期對導管進行清潔消毒、更換,囑患兒家屬要隨時注意導管是否存在退落、堵塞等情況[4]。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DMA)對兩組治療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分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3例發生并發癥,占12.0%,包括感染、高尿酸血癥、骨髓抑制等;對照組治療過程中7例發生并發癥,占2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000,P<0.05)。
2.2兩組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觀察組HAMA評分治療前為(14.5±2.7)分,治療后為(10.4±2.3)分,HAMD評分治療前為(12.4±2.2)分,治療后為(8.1±1.1)分;對照組HAMA評分治療前為(14.0±2.8)分,治療后為(12.3±2.1)分,HAMD評分治療前為(12.8±2.8)分,治療后為(10.8±2.5)分。兩組護理后HAMA、HDMA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白血病嚴重影響著患兒的健康成長,甚至危及生命,再加上長期的治療,患兒難免會存在一定的焦躁、消極心態。另外,長期的治療和經濟壓力導致患兒家屬對治療也抱有消極的心態,導致護理依從性較差,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白血病的治療。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法是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患兒及其家屬治療積極性,同時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我院通過開展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措施,促使絕大多數白血病患兒家屬了解到白血病治療的必要性、有效性,幫助建立和諧與健康的家庭關系,從環境、心理上改善患兒焦躁、消極及抑郁的情緒。同時,通過開展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措施,進一步提高了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提高了患兒家屬的護理能力,更利于治療配合[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護理后HAMA、HDMA評分均顯著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針對白血病患兒實施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心理狀態,減少并發癥,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崔虹,余紅春,畢燕玲,等.白血病患兒家庭綜合關懷模式的構建及實施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5,30(17):20-22.
[2]闡玉英,張莉.“以家庭為中心”慢性病兒童的健康管理[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6):277-278.
[3]吳炳菊,周鳳玲,唐霞,等.對非感染性疾病患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24):3718-3719,3721.
[4]張艷花.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白血病患兒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4.
[5]余竹君.兒童白血病治療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16,48(3):225-227.
作者:楊小樂 胡仁輝 范甜 劉偉 卓梅英 單位:湖南省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