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性照護理論下的白血病治療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促進并接受表達正性和負性的感受表達正性和負性的感受可提高個體的洞察力,為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在與患者溝通前,提供安靜、舒適和隱蔽的環境;溝通中合理利用溝通技巧,注意非語言溝通和同理心傾聽,對正性感受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負性感受給予換位理解和同情,提高溝通的有效性;溝通后結合患者的感受合理調整護理措施。
1.2提供支持性、保護性、矯正性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的環境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飲食,遵循患者喜好合理搭配食物,提供良好的攝食環境,并盡量選擇在胃腸道癥狀輕時進食。加強病室管理,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房間、地面、床旁桌用含氯消毒劑消毒[4]。每日開窗通風3次,30min/次。嚴格限制探視人員,安排患者予單間病房層流床接受治療。接受治療性操作前后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保持肛周及局部皮膚清潔和干燥,避免撓抓。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靜脈選用抗生素治療;每日給予氦氖激光照射,3次/d,10min/次;肛周面罩吹氧,6~8L/min,2次/d。均為7d一療程。重視心理護理,加強心理指導,多與患者溝通,尊重和理解患者由負性情緒帶來的情感表達并及時向患者提供疾病治療的進展。用自己的關心和體貼影響和改變患者的情緒,以充沛的精力、穩定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照料患者,形成強烈的感染力,喚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治愈疾病的信心[5]。鼓勵志愿者定期現身說法,提供精神支撐,同時加大社會對白血病患者的關心及資助。
1.3幫助患者滿足人性的需求首先幫助患者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再逐漸滿足高一層次的需求。在生存性需求上重點滿足營養的需求,并預防便秘的發生;功能性需求上,多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整合性需求上,對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干預給予及時反饋,讓患者感知自己的積極配合對疾病康復的重要作用及成就感;在發展性需求上,幫助患者適時了解社會、工作及家庭的變化,尊重患者的想法和建議,滿足其合理需求。
1.4評價方法治療后第1、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6]。顯效:肛周皮膚黏膜正常;有效:肛周皮膚黏膜紅腫、疼痛明顯減輕,無出血,膿腫局限,創面或瘺道口有新鮮肉芽組織;無效:肛周癥狀及體征無變化。Zung抑郁自評量表[7]評定抑郁程度,焦慮自評量表[8]評定焦慮程度。兩量表各20題,20題相加得分為總粗分。SDS總粗分/80=抑郁標準分,SAS總粗分×1.25后取其整數部分為焦慮標準分。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3討論
3.1人性照護護理干預增加了患者信念和希望白血病是血液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兒童及青壯年人群惡性腫瘤中居第一位[9]。長期的化療、放療及住院等給患者生理、心理、財力等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加之肛周感染由于部位特殊,癥狀明顯,患者負性心理表現尤為突出,使患者逐漸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華生人性照護理論認為人性照護是護理實踐的核心和本質[10],在護理活動中更加注重人性照護,使個體身體、心理、心靈達到最高和諧境界,從而實現自我尊重、自我學習、自我康復及自我照護。人性照護責任護士在護理活動中根據患者的身心需求,從個體出發,及時滿足患者對疾病治療進展和康復等信息的了解,并提供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做到個性化、人文化、科學化,使患者減輕焦慮和抑郁等悲觀情緒,讓患者看到康復的希望,增加患者的治愈信念。
3.2人性照護護理干預下能有效減輕患者負性心理人性照護以人文觀和利他行為為基礎,是護理為人類提供的最有價值的實踐活動。在傳統醫學模式下,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疾病可以通過治療而痊愈,但如果缺乏關懷照護,健康則無法最終實現。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不僅關注疾病的療效,更注重心理社會性在個體生命周期中遭遇到的危機。表1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相同治療和不同護理干預下,雖然在療效上存在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考慮在相同的治療方案下,由于個體的差異及心理因素等影響,出現療效上的一定差異。表2顯示,對照組在常規護理下,焦慮和抑郁評分雖然有所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試驗組在華生人性照護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焦慮和抑評分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患者負性心理的變化與合理的護理干預有密切的關系。在人性照護理論指導下,能有效促進患者表達內心的正性和負性感受,并通過人性照護者提供支持性、保護性、矯正性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的環境和科學的解決問題,使患者能及時了解疾病的發展并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減輕負性心理。
4小結
綜上所述,將華生的人性照護理論運用到現代護理干預中,理論結合實踐,為患者提供整體性的人性照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在照護和康復中實現藝術、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的統一,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促進護理科學的發展。
作者:吳際軍曾理王春燕王建陳小麗周小琴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