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產科護理課程建設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與整合
產科護理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按照職業崗位要求,緊貼行業需求,體現針對性、實用性,突出能力培養。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上,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理論教學提煉精講,讓學生懂得是什么;實訓教學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規范主要護理技能操作流程,不但要使學生懂得是什么,怎么做,還必須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怎么學?怎么變(臨床應變)?從而實現學生在學所學的技能與臨床工作需求的有效銜接。
1.本課程的課程目標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嫻熟的操作技術和扎實的理論運用能力。”該目標涵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方面。知識目標:(1)掌握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的基本知識;(2)掌握分娩三個過程的經過、處理和相關護理知識;(3)熟悉產科常見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能力目標:(1)能對孕期婦女進行生活指導,正確進行產前檢查,指導孕婦進行分娩前的準備,分娩不適的應對技巧、識別分娩先兆;(2)能準確的進行產程的監護,能進行接生準備、外陰沖洗、外陰消毒、鋪產床、協助正常分娩接生;(3)會進行新生兒臍帶處理及新生兒評分,能運用護理程序,對分娩期母嬰(包括正常的和異常的)實施整體護理;(4)會觀察產褥期婦女惡露及子宮復舊,會進行產后會陰消毒、乳房護理、營養及計劃生育指導,會對新生兒進行觀察及護理、母乳喂養指導。素質目標:(1)懂得珍愛生命,關心、愛護、尊重護理對象;(2)能給患者提供信息使患者做到知情、同意;(3)具有密切的醫護配合及護理團隊合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
2.具體的課程內容的整合(見表1)
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1.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以孕期、分娩期、產褥期的護理與保健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將每個項目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個教學任務,以任務為驅動,改變以往先講后做,線理論后實訓的教學模式,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場所,采取邊講邊做、講講做做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和做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見圖1)。
2.工學結合,“四位一體”的“遞進式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本課程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線,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養成”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根據典型的工作任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實施“由認知→模擬仿真訓練→崗前綜合訓練→崗位動手操作”四位一體,“由基礎能力→崗位能力”“由單一能力→綜合能力”的遞進式職業能力培養(見圖2)。
3.注重臨床崗位需求,選擇多樣化教學方法。教師深入臨床護理一線,及時了解臨床動態,將新技術和新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校教學與臨床護理相對接,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靈活反應能力培養,同時定期邀請臨床專家與專任教師進行共同教研,保障該課程能充分滿足臨床崗位需求。因此,注重校內教學與臨床實際密切結合。結合助產專業和本課程特點,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所有理論課均運用多媒體講授,借助多媒體的圖、文、聲并茂的特點,使學生對產科護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層次的知識體系。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啟發式、討論式、病案教學方法,將臨床病例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在理論教學中注重科學方法的使用,如將記憶原理、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等用于理論教學中。
4.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組織實踐教學與考核。實踐教學是產科護理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操作演示時,注意情景模擬盡量逼真,選擇模擬病人時盡可能用真人代替模型,增加操作的真實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注重該課程的實踐考核,考核標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強調臨床適用性,老師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考試方法以科學性為原則,不拘泥學生手腳,介導學生對實操手法提出更好的建議。加強對學生整體素質的考核,在操作考核中增加學生禮儀、儀表、語言、應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考核。通過實操考核訓練學生過硬的素質,使他們在就業競爭中占有優勢。
三、課程建設中的幾點思考
1.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要準確定位本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單門課程與系列課程建設的關系。做到教學內容要緊貼臨床實際,要及時反映本專業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學改革成果,借鑒醫院內新知識,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目標。
2.重視教材建設。課程使用教材應是符合崗位需求的優秀教材。因此在選用國家級優秀教材和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外。將組織教師團隊重點建設理實一體化、多元化、基于崗位能力的立體化教材。
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高度重視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團隊大力改革實訓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溝通、應變能力等的綜合能力。
作者:張海麗 單位:錫林郭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