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循證醫學在骨科護理中實踐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循證護理是一種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護理的方法。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筆者針對骨科住院患者的常見問題,以首席護士為主進行循證護理,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方法
1.1關于防褥瘡墊
1.1.1問題的提出骨科住院患者臥床時間相對較長,多數骨折后的患者由于疼痛或牽引制動,不愿意活動或活動受到限制或因為年老體弱、有時導致褥瘡發生。有4例體質量50kg以上女性患者,因股骨頸骨折行牽引術,予臥氣墊床,抬臀困難,術后24~48h發現患側臀部皮膚潮濕,出現濕疹樣改變,溫度高于周圍正常皮膚。1例抬臀不配合且未用氣墊床患者術后8h發現其骶尾部有4crn×4crll皮膚發紅區,壓之不褪,觸痛明顯,溫度高于周圍正常皮膚。
1.1.2循證循證護理小組首先仔細分析了引起褥瘡的相關因素,然后系統地查閱文獻。據所查文獻報道:當患者皮膚受壓、循環障礙時,如果病床內溫度和濕度的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因皮膚溫度的升高而加快組織代謝,并對氧的需要量增加10%;同時,9.33kPa(70mmHg)的壓力持續2h以上可引起不可逆的細胞變性。
1.1.3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小組為該患者采取了下列措施:
予夏天用低溫水墊2張,根據自覺溫度及時調換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皮膚溫度的升高,減少汗液分泌,從而使局部皮膚保持千爽、舒適。波浪形低溫水墊,利用水的波動來分散局部皮膚所受到的壓力,從而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預防壓瘡的發生,操作簡單,取材方便、經濟,患者感覺舒適,減壓效果好,易于被患者和家屬接受。
1.1.4效果12h后,患者骶尾部褥瘡觸痛明顯減輕,紅腫范圍明顯縮小,皮膚溫度降低;24h后,骶尾部褥瘡完全消失,皮膚溫度正常,疼痛消失。2~3d后,臀部濕疹樣皮膚消退。
1.2關于液體滲漏、靜脈炎
1.2.1問題的提出多數創傷性骨折患肢腫脹明顯患者、脊柱損傷患者,治療上通常靜脈滴注20%甘露醇、B一七葉皂甙鈉、來立信等抗炎、消腫治療。因藥物刺激性大,易出現靜脈炎;翻身易造成液體滲漏。
1.2.2循證循證護理小組查閱文獻發現,土豆切片外敷可以減輕腫脹,使條索狀發紅的靜脈炎消退,因土豆中的龍葵素有活血化瘀功效。
1.2.3一護理干預取新鮮生土豆切成薄片,外敷于皮膚處。及時更換干燥土豆片。
1.2.4效果外敷10~12h后腫脹、靜脈炎消退。
1.3關于翻身
1.3.1問題的提出因翻身引起疼痛,拒絕翻身。脊柱損傷患者術后當晚怕翻身意外,拒絕翻身。
1.3.2循證當患者皮膚受壓、循環障礙時,如果病床內溫度和濕度的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因皮膚溫度的升高而加快組織代謝,并對氧的需要量增加10%;同時,9.33kPa(70mmHg)的壓力持續2h以上可引起不可逆的細胞變性。
1.3.3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制訂措施,由患者根據自己減輕軀體活動疼痛的體會,主動活動軀體,防止局部受壓時間過長。教會防褥技巧。如下肢牽引患者,鼓勵自行抬臀。方法:
患者雙肘支撐床面,健側下肢膝關節屈曲,足底貼床,同時向下用力,腰部收縮向上用力,挺起并抬臀,持續2~3min,每天進行4~5次。護士交班時,檢查落實情況。針對抬臀困難患者,協助定時托臀片刻,或鼓勵肥胖患者雙手伸入臀下,握空拳,墊于兩臀部,使尾骶部盡量懸空片刻,偏瘦患者可伸五指分開墊于尾骶部。左右手交替進行。針對脊柱損傷患者術后當晚,鼓勵抬臀,定時伸人患者肩胛骨突出部位、枕骨骨突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1.3.4效果翻身個體化、人性化,患者愿意配合。無一例褥瘡發生。
1.4關于脂肪栓塞先兆
1.4.1問題的提出1例脛腓骨骨折術患者,患肢腫脹明顯。術后次日展出現高熱伴于咳,疑似感冒,予以退熱、抗病毒處理,患者懶語,誤認為高熱引發。直至突發大小便失禁,行急診頭顱CT檢查,Sa(02)70%,確診為脂肪栓塞。1例股骨、脛腓骨骨折伴頭部外傷患者,神志清,兩瞳孔正常,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患肢腫脹明顯,患肢制動,行急診脛腓骨骨折切復內固定術后6h,偶發迷糊癥狀,T38℃,P88次/rain,訴無胸悶不適,R23次/min,Sa(02)94%,予以患肢牽引時突發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復查頭顱CT無殊。上述2例患者在大小便失禁前意識均清楚,對答切題,皮膚無任何出血點癥狀,如何早期發現不典型癥狀?
1.4.2循證多數脂肪栓塞屬于不完全型,僅有部分癥狀,病情輕微。非典型脂肪栓塞一般于創傷骨折后1~6d,出現低熱、心動過速、呼吸加快等非特異癥狀。僅有輕中度低氧血癥,其他臨床癥狀及陽性指標未出現,易漏診。臨床表現:①無呼吸癥狀。腦癥狀較輕微,有發熱、心動過速、皮膚出血點,可有血氧飽和度下降。②無腦及神經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加快、低氧血癥、發熱、心動過速、皮膚出血點。③無明顯腦及呼吸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心動過速、皮膚出血點。④無皮膚出血點,最不易確診。發病先兆:①意識水平。如無腦外傷的骨折患者,突然出現昏迷、抽搐、復視、頸項強直、偏癱或肌力下降、瞳孔大小不等、括約肌麻痹等均提示脂肪栓塞引起腦缺氧、腦水腫的可能。②呼吸。脂肪栓塞發生于肺部者占100%,均存在缺氧癥狀。無胸、腦外傷的患者如發現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大于25次/min,并伴有胸痛、胸悶、咳嗽者提示脂肪栓塞的可能。③出血點。脂肪栓塞患者因皮膚毛細血管被脂肪栓塞,血小板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可引起皮膚點狀出血。在護理操作時應重點觀察下眼瞼、頸、前胸、腋等部位。④體溫、脈搏。如患者無其他感染跡象,而體溫突然高于38℃,脈搏120~200次/min,即提示脂肪栓塞的可能。
1.4.3護理干預制動、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心理護理、補液、抗凝、抗炎、激素等藥物應用,病情觀察T、P、R、BP、戶(02)、p(cch)。新晨
1.4.4效果治療后,病情好轉。低氧血癥糾正,患者感覺較好,神志清,無頭暈、頭痛及煩躁,輕度胸悶,無胸痛及氣短,患肢腫脹減輕,末梢循環可。復查血氣正常。遇類似情況,護士開拓思路。增強預見性。
2討論
循證是臨床護理的基礎,并蘊含在臨床護理之中。褥瘡是臥床患者的常見問題,但由于導致褥瘡的原因不盡相同,所以解決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本例褥瘡是通過低溫水墊使局部皮膚降溫,利用水的波動來分散骶尾部所受到的壓力,從而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預防褥瘡的目的。而液體滲漏、靜脈炎極其常見,通過循證找到了取材方便、經濟的應對方法。通過對翻身個體化、人性化的循證,對脂肪栓塞先兆循證,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循證護理的實施,有助于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促使其主動鉆研業務,善于尋找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查閱科研文獻和資料,并從一系列方案中選出最適合患者的方案來實施護理,達到及時準確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目的。實際上,循證護理提高了護士的判斷力、觀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更新并完善了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
隨著循證護理的逐步實施,僅憑經驗進行護理實踐無疑將成為歷史。加強循證護理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增強護理科研的科學性,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循證護理資源的獲取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65—67
[2]鈴木美惠子,陳淑英.現代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775
[3]許四平.采取多種措施治療褥瘡[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3,11(1):39
[4]王惠冰.應用循證護理解決骨科住院病人常見問題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75
[5]夏秋欣,黃夢娟.臨床護理藥理學手冊[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27
[6]范柳賓.循證護理在骨科的運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50
[7]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93
[8]吳秀云,高翠琴.加強循證護理研究提高臨床護理質量[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