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護理中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骨科附表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骨科收治的2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常規組(100例)和預見組(100例),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預見組在此基礎上接受預見性護理,并比較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預見組和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和9.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預見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服務不僅有助于減少骨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還能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
預見性護理服務是一種超前的護理服務模式,其從患者日常和治療前期開始,對患者采取全面護理服務[1]。本研究對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旨在提高骨科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將相關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常規組(100例)和預見組(100例)。預見組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7.2±2.0)歲;常規組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57.0±2.3)歲。不同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預見組在此基礎上接受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加強巡視:護理人員首先需全面熟知患者病情以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并予以對應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加強患者巡視,提高巡視次數,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②對癥預防性護理:護理人員密切關注骨科患者有無泌尿感染、深靜脈血栓和壓瘡等并發癥,并盡早予以預防性護理,如叮囑患者多食用高維生素、高纖維且易消化性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便秘發生,同時護理人員提高患者翻身次數以及叮囑患者多飲水,以便減少感染發生,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肌體末端循環狀況進行觀察,術后盡早下床活動,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③早期運動練習:由于骨科患者其肢體日常功能受到限制,較易引起肢體痙攣,所以護理人員需定期定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待病情好轉后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肢體主動和被動功能練習,并鼓勵患者堅持鍛煉,加速肢體血液循環,減少深靜脈血栓發生。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比較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主要包括感染、壓瘡、便秘和靜脈血栓等。②采用調查問卷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調查內容主要為醫護人員護理操作水平、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等,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護理服務滿意度越高,比較不同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預見組和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和9.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
2.2不同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比較
預見組和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5.2±3.3)分和(88.8±5.6)分,預見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t=9.846,P=0.000)。
3討論
預見性護理服務一種超前的護理服務模式,該護理模式注重“先預防后治療”,可明顯減少或預防患者并發癥,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2]。文獻報道,預見性護理是在患者手術后根據其病變予以對應處理,能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以及規避護理風險。張翠文等[3]研究報道,臨床上預見性護理指引對骨科護理具有顯著效果,能明顯減少住院時間,預防并發癥以及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預見組和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0%和9.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預見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付靖等[4]研究報道相類似。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服務不僅有助于減少骨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畢少茹.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6):754~755
2金建美,孫晉潔.預見性護理模式對骨科護理風險的干預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5,(2):245~246
3張翠文,蘇葉.骨科病房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對患者滿意度、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7):906~908
4付靖.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6):57
作者:李琳 單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