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頻彩超在頸部淋巴結結核診斷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頻彩超應用于頸部淋巴結結核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并確診為頸部淋巴結結核共66例,隨機分為高頻彩超組及CT組,每組各33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彩超及CT的淋巴結結核的檢測陽性率及不同類型的結核的圖像表現。結果:高頻彩超組的檢測陽性率為90.91%,而CT的檢測陽性率為87.88%,二者間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類型的頸部淋巴結結核,其超聲的圖像表現不同。結論:高頻彩超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準確性與CT相差不大,可應用于臨床篩檢,同時根據不同的超聲圖像分辨出結核的類型,并指示臨床給出對應的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頻彩超;頸部淋巴結;淋巴結結核;CT頸部淋巴結結核
在臨床上常常表現為淋巴結的腫大,患者可有低熱、盜汗、食欲不佳、體重下降等癥狀的發生[1]。頸部淋巴結的腫大的常見病因除了結核以外,還可由于癌癥、轉移瘤、感染等因素影響。因此,臨床上針對淋巴結腫大的病因的辨別常常有誤診的情況發生[2]。高頻彩超即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其具有高靈敏性、檢查無創性等特點。本文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并確診為頸部淋巴結結核共66例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高頻彩超應用于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的臨床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并確診為頸部淋巴結結核共6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高頻彩超組及CT組,每組各33例。所有患者均已經過病理檢查確診為頸部淋巴結腫大病因為淋巴結結核。高頻彩超組中,男21例,女12例,年齡在18~71歲之間,病灶部位分布為:雙側頸部淋巴結9例、右側淋巴結11例、左側淋巴結13例;病灶數目統計為:單個淋巴結結核20例,2個淋巴結10例,3個以上淋巴結3例。CT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在18~72歲之間,病灶部位分布為:雙側頸部淋巴結10例、右側淋巴結10例、左側淋巴結13例;病灶數目統計為:單個淋巴結結核18例,2個淋巴結11例,3個以上淋巴結4例。
1.2儀器與方法
1.2.1儀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儀采用型號為飛利浦EPIQ7,線陣探頭頻率設定為7~12MHz,凸陣探頭的頻率設定為3.5~6MHz。CT儀器為GE,64排,層厚2mm,層距10mm,層間隔10mm。
1.2.2方法
高頻彩超組患者在行超聲檢查時,取仰臥位或半臥位,囑患者充分暴露出頸部,以便對患者的頸部淋巴結進行檢查,利用探頭對患者的頸部淋巴結進行超聲探查,并記錄淋巴結的大小、數目、形態、分布、是否有液化或鈣化、膿腫及竇道的產生,另外需記錄彩色血流分布情況。CT組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對患者的頸部進行平掃。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系統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代表兩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高頻彩超組及CT組的頸部淋巴結結核的診斷率
高頻彩超組的33例患者中,檢出淋巴結陽性的有30例,陽性率為90.91%;CT組的33例患者中,檢出淋巴結陽性的有29例,陽性率為87.88%,兩組患者的頸部淋巴結陽性檢出率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淋巴結結核的超聲圖像表現
淋巴結結核的類型不同,其所表現出的聲像圖亦有不同的表現,淋巴結結核主要分為:液化膿腫型、愈合鈣化型、干酪壞死型、炎癥型及轉移型[3]。(1)液化膿腫型:病灶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淋巴結體積增大,內部回聲呈雜亂不均并見液化,且無鈣化,部分發生黏連、可形成竇道,具有少量血流信號。(2)愈合鈣化型:病灶體積縮小,內部呈低回聲,有鈣化,部分可有黏連。少量血流;(3)干酪壞死型:病灶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淋巴結體積增大,內部回聲呈極低回聲、雜亂不均,且無鈣化,部分發生黏連、可形成竇道,具有少量或無血流信號[4]。(4)炎癥型:病灶呈不類圓形,內部回聲呈低回聲、皮質增厚、髓質減少,且無鈣化,、無竇道,血流信號增多。(5)轉移型:病灶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髓質、皮質的回聲不均勻,主要以低回聲為主,有或無鈣化,部分發生黏連、可形成竇道,血流信號增多或不均勻。
3討論
淋巴結結核中發病率最高的為頸部淋巴結的結核,一般多發于兒童和青壯年。臨床上常常通過影像學檢查,即超聲、CT等,并結合穿刺病理檢查確診淋巴結結核[5]。超聲檢查具有靈敏性高、對患者無創等特點,多以高頻率超聲探頭對頸部的淋巴結進行探查,可以清晰的顯示淋巴結的分布、數目、大小等,用于鑒別診斷。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高頻彩超組的檢測陽性率為90.91%,而CT的檢測陽性率為87.88%,二者間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頻彩超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準確性與CT相差不大,可應用于臨床篩檢,同時根據不同的超聲圖像分辨出結核的類型,并指示臨床給出對應的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戴宇彪,陳潔鑫,鐘燕.高頻超聲聯合彩色多普勒在頸部淋巴結核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6,17(3):225-227.
[2]羅玉蘭.二維高頻超聲對頸部淋巴結核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51):207-208.
[3]李偉.探討高頻彩超檢查對頸部淋巴結病變定性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5),174-174.
[4]張力,張惠,米成嶸.超聲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的應用價值[J].寧夏醫學雜志,2015,37(7):606-607.
[5]趙丹,楊高怡,何寧,等.超聲造影模式在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8):683-686.
作者:劉家學 單位: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