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服務管理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骨科共開放床位30張,實際日均收治31例,床位使用率103.3%。護士12名,均為女性,年齡22~41歲,平均26.4歲。護士長1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7名。一級護理人數每日8~14例,二級護理人數每日15~20例。
1.2方法
1.2.1統一思想,營造基礎護理實施氛圍加強基礎護理管理,規范日常作業行為的精細化管理措施。落實基礎護理首先需要統一護理人員思想,轉變服務理念,讓護理人員將基礎護理看成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日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改善醫院服務質量、惠及廣大患者的有力舉措,也是實現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有效方法。科室在醫院實施動員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思想發動,通過組織科室護士座談、先進護士評選活動營造基礎護理的實施氛圍,消除護士的消極抵制情緒,使他們能用積極的態度參與基礎護理工作。
1.2.2科學分組排班,調整工作流程根據病房床位數設立2個護理責任小組,每個責任小組由4~5名護士組成,負責13~15例患者的護理,每組設責任組長1名,指導并參與分管床位護士工作,核實組內各項基礎護理的落實情況。結合病房工作特點建立與新的班次相符的崗位責任制,并對病房各班工作流程進行調整,如要求責任護士提前30min進入自己責任病房進行晨間護理,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1.2.3建立科室護士實施基礎護理項目記錄表科室基礎護理的落實情況從6個方面12個小條目記錄,包括巡視病房、健康教育、翻身、溝通交流、肢體功能鍛煉、清潔衛生項目(床上擦浴、洗頭、洗腳、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扶助如廁、修剪指甲),每天護理人員根據自己為每位患者實施的基礎護理頻次逐一登記,包括患者的床號、姓名并簽名,由責任小組長和護士長隨機檢查分管床位護士的工作完成情況,包括分管床位護士主要運用護理程序開展工作情況,正確執行醫囑和護囑,完成分管患者的一般治療情況,各項基礎護理的落實檢查主要通過患者進行了解核實并確認簽名。
1.2.4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充分了解科室現有護理人員的特點,根據個人的工作能力、操作速度、科室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進行合理的人力配置,護士長根據每個責任小組所負責患者的病情、治療量、護理工作量等進行人員動態調整。
1.2.5簡化護理文件書寫醫院根據各專科特點,改進護理文件書寫格式,基本采用選項式表格,節約書寫時間,使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巡視病房,及時解決患者所需。
1.2.6強化績效考核,嚴格落實獎罰措施加強全過程的跟蹤管理,安排專人隨機調查并統計各床位患者的基礎護理條目落實情況和不同時段護理工作人員工作動態。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醫師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和護士滿意度調查表,每月通過基礎護理完成量,患者、醫師和護理同事的評價綜合評出服務之星,實行獎勤罰懶,嚴格落實各項績效措施。
1.2.7重視總結分析,穩步提高服務與管理水平定期對實施全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分析查找出基礎護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使基礎護理工作實現PDCA閉環管理,穩步提高服務及管理水平。
1.3評價方法
通過護士實施基礎護理項目記錄表,統計各班護士記錄24h處理患者6個方面12個小條目(包括巡視病房、健康教育、翻身、溝通交流、肢體功能鍛煉、清潔衛生)基礎護理的完成次數,以每天24h全科護士各項目完成次數總和為計。實施前后分別連續隨機選取90d進行比照。
1.4統計學
方法應用常用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分析,對全科護士基礎護理統計次數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基礎護理是各專科護理的基礎,其內容包括保持患者整潔、安全和舒適、膳食護理、排泄護理、觀察病情、健康教育等。護士是基礎護理的實施者,其最重要、最基本的角色職能就是將基礎護理理論及技能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3],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前后數據比較均P<0.05,表明組間有統計學意義。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實施前后基礎護理工作取得了明顯實效,其中巡視病房、健康教育、溝通交流及清潔衛生項目等護理項目指標比實施前有了大幅增加,患者的翻身、肢體功能鍛煉兩項指標也穩中有升。統計結果表明,實施后科室的基礎護理管理工作無論是精益化程度還是精細化水平均有了顯著的提高。而優質護理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開展護理工作。通過科學分組排班,根據各時段護理工作量進行人力配置,調整工作流程并簡化護理文件書寫,保證護理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采取跟蹤檢查責任護士工作開展情況,量化基礎護理,采取適當的獎罰措施,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責任護士深入病房,加強溝通,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主動開展健康教育,及時反饋患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加強功能鍛煉,醫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認可度提高。通過評優、評先活動和獎懲激勵機制的有效運行,促進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進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舉措之一。而強有力的思想發動工作,使她們明確“夯實基礎護理”與“發展專科護理”是護理事業的雙翼[4],這樣才能將各種規范、要求落到實處。加強人性化管理,關注護士職業前途,讓護士看到自己的職業前景才是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處,從而激發護士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5],充分發揮護士在基礎護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自覺執行護理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