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門診護理管理工作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崗位管理設置前對本院的門診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采取回顧性分析調查方法,根據本院于2009年7月~2012年12月專家日志資料,對門診具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其中涉及到門診科室包括28個臨床科室,專家門診科室分布較為分散,其中診室30個,護理人員為26名。護理崗位按照科室進行劃分,普遍存在職責不明,獎金分配不均,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等情況。護士長工作主要是對突發性事件進行集中處理,護士服務質量水平的管理,并未對專家門診護理服務進行有效管理。當前本院的專家門診工作不斷增加,患者對醫療服務水平以及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院于2011年6月對門診部門的護理崗位進行明確劃分,給予每個診室1名責任護理人員,且相應增加護理人員,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獎懲分配制度,完善具體考核,明確權利與責任,調動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2門診護理人員的崗位設置以及崗位管理實施方法
2.1門診護理人員的崗位設置
2.1.1崗位設置的原則根據崗位的工作性質以及重要性,將崗位劃分為普通崗位以及管理崗位。同時在崗位設置時,應以優化人力資源的原則。
2.1.2崗位設置的基本流程①成立崗位設置小組,選取由專家門診負責人、護理專家、人力資源部門以及經濟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明確崗位設置的任務以及目標,明確了解當前部門的現狀。②采取座談會的形式聽取員工對崗位設置的意見;③先對專家門診的區域以及服務特點進行分析,充分了解崗位設置的名稱、職責、工作內容,以及應聘人員的基本條件。④設立崗位小組評選會,進行評判并確定準確的崗位設置。⑤將崗位設置的方案進行公示,明確崗位職責。
2.2加強護理崗位培訓工作
2.2.1建立一個護理崗位培訓的理論框架將相關的護理崗位所需具體的臨床技能進行收集整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其中包括基礎技能培訓、臨床崗位核心能力培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能力以及特殊問題的處理培訓。護理人員嚴格按照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堅持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重視專業技能、提高人文素養,盡量滿足臨床護理發展。在進行護理崗位培訓時,將崗位的素質、職責、規范以及標準融入到培訓框架中。
2.2.2培訓組織形式以及時間期限一般護理人員可共同接受醫院的集體培訓,其他課程采用“滾動式”教學,讓資歷不同的護理人員自由選擇適合的課程,并在較大科室進行多方面培訓,具有中高級職稱的醫護人員應在重癥科室、急診科室進行不少于1個月的臨床實踐學習。一般護理人員也可當參加高級護理人員的培訓課程,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帶動醫護人員的整體發展。針對一些特殊崗位的護理人員,也可按照專科護理人員培訓模式進行培訓,達到培訓資源共享。培訓時間一般建議不同級別接受一年2期或3期,同時給予患者一個月理論學習結合2個月實踐學習。
2.2.3評價培訓效果以及晉升制定培訓效果評價標準,并對臨床技能進行量化評價。在進行量化測評的基礎上,同時對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并有專家小組共同參與,給予有效意見。
2.3實施門診崗位設置與崗位管理效果以及分析優勢與不足
2.3.1設置崗位以及崗位管理的成效本院自實施崗位設置以及崗位管理之后,本院門診量明顯上升,患者護理質量以及醫療質量滿意度明顯上升,護患糾紛明顯減少。
2.3.2優勢①通過實施崗位設置以及崗位管理,明確醫護人員具體職責,增強彼此之間的競爭意識,消除之前工作中存在的平均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護理滿意度。②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增強護理人員的管理意識,便于落實管理制度。③有利于帶動優秀護理人員之間的良性流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2.3.3不足崗位意識發展初期受到一系列挑戰,初期護理人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緒波動。部門負責人員有必要針對護理人員的情緒問題進行安撫教育。
3總結
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醫院為更好發展,有必要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崗位管理。崗位管理有利于醫院的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以及醫療質量,充分調動員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意識,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始終堅持為患者服務的原則,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提高醫院門診的醫療水平。
作者:盛素巧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