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風險管理應用于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意義與價值。方法:將80例外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外科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外科護理干預基礎上行風險管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97.50%vs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有助于減少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并有助于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風險管理;外科;護理管理
外科手術和保守治療均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存在導致患者致殘甚至死亡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成為醫患糾紛的始動因素。目前,避免或減少手術及外科保守治療帶來的風險已成為臨床上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相關風險的發生。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學者指出,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進而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1]。為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住院的8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風險管理應用于外科護理管理中的價值與意義,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2~52歲,平均(33.11±4.67)歲;體重42~72kg,平均體重(53.21±5.66)kg;疾病種類:創傷10例,腫瘤20例,畸形和功能障礙10例。對照組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3~51歲,平均(33.31±4.71)歲;體重42~71kg,平均體重(53.34±5.79)kg;疾病種類:創傷11例,腫瘤18例,畸形和功能障礙11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年齡、性別、體重和疾病種類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外科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加強風險意識:由科室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培訓,并加強相關護理安全教育,討論分析臨床上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鼓勵護理人員提出不同意見以完善風險管理計劃;同時,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專科護理技能及護理溝通技巧等。培訓結束后,考核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責任心與抗風險能力。②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風險防范意識增強;結合科室的特點和各人員的工作能力,制定不同層次的培訓方案,并結合不同的患者創設不同的培訓場景,使護理人員觀察、解決、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2]。③成立風險控制小組:由護士長、兩名護士組成護理風險小組,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護士長依據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合理排班,避免每個可能出現疏漏的環節。④加強細節護理管理: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每次巡視病房時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⑤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個體化護理干預方案,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干預。對于重癥患者,重點監護并增加尋視次數,做好鼻飼護理工作,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等。同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出現不良情緒的患者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⑥護理人員需嚴格監督患者用藥,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做到“看服到口”,切忌患者私自停藥或者私自改變用藥劑量。⑦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定期或者是不定期查房的方式加強對病房整體狀況的掌握及時發現其中的護理風險,并采取措施對其中的隱患進行排除,進一步的提高護理安全性[3]。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其中干預效果包括護理差錯、護理糾紛、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包括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分析
所得數據均采取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外科是醫院開展有創治療的主要科室,由于患者自身因素、護理與治療因素等,外科的醫護工作往往存在著較大的風險。而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會引發護患糾紛,嚴重時可進展為護理事故。外科護理風險種類繁多,主要存在于患者鼻飼過程中,因體位不當或飼喂不當引起窒息;患者對服藥要求認識不到位,可能造成漏服或不按時服藥;護理人員配備不合理,排班不合理,沒有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監護等[4]。因此,醫院需針對相關的護理風險進行有效的護理預防及干預,以有效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護理風險管理主在預防,干預為輔助手段,目的是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對風險的識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的發生[5]。王傳萍[6]等發現,護理風險管理在泌尿外科護理工作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顯著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應用風險管理后,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在外科護理工作用應用風險管理可有助于減少護理差錯、護理糾紛和護理風險事件,以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將其應用于外科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李莉,李文婕.護理風險管理在顯微手外科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3):238-240.
杜梅霜,張乾.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3):189-191.
侯大嶺.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30):103-104.
蔣敏蘭,馬麗薇.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新畢業護士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66-68.
張雪靜,呂露露,唐靜,等.風險管理在我國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15):1121.
王傳萍,奚慶紅.護理風險管理在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159.
作者:肖娜 婁敏 徐振偉 單位: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