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臨床能力培養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與研究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臨床能力的培養方法。方法將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45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納入觀察組,運用PBL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學培養,另將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45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納入對照組,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學培養,對比兩組畢業實習生的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以及個人綜合能力。結果觀察組畢業實習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總得分以及自學、交流、表達、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綜合能力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用PBL教學方法行教學培養,可明顯提升畢業實習生的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以及個人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職護理;實習生;臨床能力;考試成績;能力;綜合能力;培養方法
護理教學是鞏固護士理論知識、提升其專業技術的重要舉措,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1]。尤其對于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而言,由于其缺乏工作經驗,業務能力不強,導致日常工作中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2]。相關文獻報道也指出,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參與臨床護理工作前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可確保實習生能夠真正理解、掌握相關知識,并學會融會貫通,繼而提高其臨床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臨床能力的培養方法,選取本院兩批畢業實習生的教學情況展開對照研究,見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45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納入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21.6±0.8)歲;另將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45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納入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21.4±0.9)歲。對比兩組實習生的一般資料,P>0.05。1.2方法觀察組,運用PBL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學培養,主要內容包括(1)前期準備:對實習生進行分組,每組5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按照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翻閱有關文獻與資料。(2)提出問題:根據教學課程設定問題,指導實習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以掌握臨床護理相關知識與技能。以《靜脈穿刺》為例,設定的相關問題為:如何選擇穿刺部位;怎樣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如何預防穿刺點出血、紅腫、疼痛等不良情況的發生;如何進行導管的有效護理;等等。(3)查閱資料:針對上述問題,指導學生自行查閱文獻資料,并對問題進行解答。(4)分組討論:每堂課選擇1~2組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作答,分享資料,探討答案,之后教師給予評價,講述理論知識,并對主要問題進行系統解說;其他小組補充問題的答案或說出本組不同的解答。(5)提出意見:教老師對各個問題進行總結,點評學生的答案,指導學生掌握解答技巧,并提出改進意見,最后形成小組實驗報告。對照組: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其進行教學培養,即教師示范各項操作,實習生分組進行訓練,訓練期間教師巡視并予以指導,課后實習生自行消化內容。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實習生的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以及個人綜合能力。(1)考試成績:包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兩部分。理論知識以試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共50題,每題2分,共100分;實踐技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現場操作考核,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熟練度、正確與否等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4]。(2)崗位勝任能力:包括理論、技能、管理、教學等,總分100分,70分以上視為合格,得分越高提示崗位勝任能力越強[5]。(3)個人綜合能力:包括自學、交流、表達、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各項最高得分為20分,計算綜合能力得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個人綜合能力越強[6]。1.4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21.0系統,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個人綜合能力對比觀察組實習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考試成績對比觀察組實習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考試成績分別為(92.8±2.9)分、(86.4±5.6)分,對照組分別為(81.0±5.5)分、(73.2±7.1)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2.3崗位勝任能力對比觀察組實習生的崗位勝任能力總得分為(91.0±2.2)分,對照組為(80.4±3.6)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護士的護理水平是決定臨床護理質量的基礎保障[7]。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進行臨床能力的培養,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是目前護理教學的首要問題,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8]。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根據基礎大綱的基本內容選擇病例進行講解,是一種“傳—幫—帶”的教學模式,實習生跟從帶教老師的指導與流程進行學習,這種“按部就班”的學習模式很難激起其學習興趣,實習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學習積極性低,因此導致教學效果不佳[9]。PBL教學方法是一種問題式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問題融入其中,分為設定問題、翻閱資料、討論問題、教師指導幾個環節,能夠實現實習生的互動、互助學習,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探討問題的答案,過程中帶教老師予以引導,大大提高了問題的解答速率以及實習生的學習效率,繼而提高其臨床能力[10-11]。該教學方法能夠突出學生的地位,鼓勵其以自學、小組合作、資料查閱的方式尋求答案,充分調動了實習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能夠提高其團結協作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匹敵的優勢[12-14]。本文對比傳統教學方法與PBL教學方法在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臨床能力培養中的應用效果,結果中,觀察組實習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評分、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高職護理教育畢業實習生用PBL教學方法行教學培養,可明顯提升實習生的考試成績、崗位勝任能力以及個人綜合能力。
作者:翟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