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個案管理下的精神病基礎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對照組管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管理方法,根據患者情況對患者實施分類管理,定期給予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1.1.2實驗組管理方法實驗組患者的管理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實施個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組建個案管理小組:個案管理小組主要由醫師和護士組成,也包括一些心理衛生人員和志愿者等,主要職責是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對患者實施個案管理;(2)對個案進行評估:主要從患者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對疾病的反應、社會和生活功能、藥物管理等幾個方面對患者的現狀進行評估;(3)明確問題和目標:根據患者的評估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和家屬協商共同制定管理目標并根據相應的指標對康復效果進行評價;(4)制定管理措施:具體說來,就是對患者的既往病史、心理和身體狀況、用藥依從性進行考察以制定用藥措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和社會關系、適應能力、職業狀況、康復依從性和主動性檢查進行考察以制定康復措施;(5)定期宣傳督導: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慢性病康復指導等活動。按計劃完成既定管理目標,對完成情況實施督導。每月安排精神科執業醫師對患者的精神和身體狀況進行檢查、調整或修改既定的管理措施和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對個案管理的實施予以指導。
1.2評價標準分別采用SDSS和BPRS對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程度和精神病嚴重程度進行評價。SDSS包含10個項目,采用1~3分的評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BPRS包含18個項目,采用1~7分的評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管理6個月后,2組患者的SD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個月后,實驗組SDS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管理6個月后,2組患者的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個月后,實驗組BPR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重性精神病的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綜合醫療、生活輔導、心理疏導、職業保障、經濟幫助等多方面的因素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個案管理以幫助患者康復為中心思想,可以為患者提供醫療保健等協調服務[6]。個案管理人員可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輔導,幫助患者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及醫療困難,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保證患者用藥依從性,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精神狀況的目的,降低疾病復發率。除此之外,多數重性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后,精神癥狀有所減輕,但也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7]。針對這些情況,個案管理人員應協同患者家屬制定護理計劃,鍛煉患者完成一些簡單而又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對一些恢復情況較好的患者,可以訓練他們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增強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及生活信心。綜上所述,將一些干預性的康復措施運用到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來,對控制和改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十分有益,還能夠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逐步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作者:龐永慧單位:廣州市花都區慢性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