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肝炎臨床檢驗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臨床檢驗的意義。方法:檢測對比觀察組、健康體檢者IgG、IgA、IgM水平,治療后改善者、未改善者IgG、IgA、IgM水平。結果:觀察組甲組IgG、IgA、IgM水平>觀察組乙組>對照組,經治療,改善者IgG、IgA、IgM小于未改善者,且P<0.05。結論: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為診斷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肝乃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簡稱,是一類比較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據統計我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約10%~11%,乙肝的傳播途徑除了血液、性傳播,還可以通過母嬰傳播。乙肝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有腹脹、乏力、厭食等,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患者可能逐漸進展為蜘蛛痣、肝掌等[1]。近年來,我國乙肝的發病例呈現出有所上升的趨勢,如何預防和治療乙肝已經成為醫學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當前臨床上主要是將血清免疫球蛋白作為檢驗乙型肝炎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血清免疫球蛋白能夠體現出乙型肝炎的嚴重程度。本研究主要探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檢驗意義,詳細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一般資料選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廣州新海醫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從中抽取30例重型乙型肝炎作為觀察組甲組,抽取30例一般乙型肝炎患者為觀察組乙組,再抽同期前來我院體檢且結果健康的3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臨床表現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2)患者的年齡介于18~60歲之間;(3)所有觀察組患者均為合并惡性腫瘤和其他慢性疾病;(4)所有患者均可完成本次研究并在研究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甲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2.3±5.2)歲。觀察組乙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42.6±5.1)歲。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42.5±5.3)歲。對3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逐一統計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甲組、觀察組乙組以及對照組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檢測。
1.2.1采標本采集于清晨采集上述3組對象空腹靜脈血5ml,確保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然后將其置于離心機上以3000r/s的速度離心處理10min,然后再將其置于抗凝管中,放置于溫度-20℃的冰箱中保存備用。
1.2.2所需儀器、試劑本次檢測所需儀器為德國羅氏生產的型號為P800的進口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相關試劑為德國羅氏公司的相關試劑。
1.2.3檢驗方法采用血清免疫比濁法分別測量檢驗對象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方法嚴格根據儀器和試劑的操作說明書操作。
1.2.4檢測原理借助試劑中的羊抗人血清中的IgG、IgA、IgM抗體同接受檢驗的對象血清中的的IgG、IgA、IgM抗體相結合,產生免疫復合物,再通過免疫復合物引起溶液內懸浮顆粒散射光增強的比例,即免疫比濁法定量標本血清中的IgG、IgA、IgM水平。
1.2.5治療方法為乙型肝炎患者提供針對性干預治療,包括免疫調節藥物、口服抗病毒藥物行護肝治療。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方案》中相關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判斷,并根據治療結果將分為兩組,改善組為(痊愈+有效),未改善組為(惡化+無效)[2]。
1.3觀察指標
測定對比3組患者的血清IgG、IgA、IgM抗體水平,待患者治療后,再測定觀察組所有患者血清IgG、IgA、IgM抗體水平,對比改善患者和未改善患者IgG、IgA、IgM抗體水平。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1.0數據統計軟件對組間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如IgG、IgA、IgM抗體水平等用均數(x±s)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IgG、IgA、IgM抗體水平
經檢查發現,觀察組甲組和觀察組乙組的IgG、IgA、IgM抗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甲組的IgG、IgA、IgM抗體水平高于觀察組乙組,且經統計分析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治療后改善組和非改善組
IgG、IgA、IgM抗體水平對比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一般乙型肝炎患者經治療改善48例,未改善12例,通過檢測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結果發現改善患者IgG、IgA、IgM抗體水平低于未改善患者,經統計分析差異顯著(P<0.05,見表2。注:*表示觀察組乙組和觀察組甲組同對照組對比分析,差異顯著(P<0.05);#表示觀察組甲組和觀察組乙組對比分析,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新陳代謝器官,其與各種營養物質的代謝尤其是蛋白質代謝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根據大量研究數據顯示,肝功能在受損后,其血清免疫球蛋白也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波動,故認為在乙型肝炎診斷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根據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來看,主要是因自身免疫耐受和損害而導致的,慢性乙肝患者其肝功能會出現明顯下降,這與機體免疫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經由促進B細胞快速分化、增殖,來實現對抗體的有效調節[3]。在機體免疫過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是其中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有著抗體功能,同時還具有多種抗原性差異。免疫球蛋白是一種具有較強抗體活性的抗體,但當機體出現感染時,必然會出現非常顯著的改變,為此,在乙型肝炎診斷中,通過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進行測定,可充分了解機體感染情況[4]。在上文中,探討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臨床檢驗的意義,通過檢測重型乙型肝炎、一般乙型肝炎以及健康體檢者的IgG、IgA、IgM水平,結果發現:重型乙型肝炎IgG(16.47±2.67)g/L、IgA(2.95±1.37)g/L、IgM(2.89±0.73)g/L高于一般乙型肝炎(13.54±2.64)、(2.43±0.84)g/L、(2.43±0.54)g/L高于健康體檢者(11.23±2.45)g/L、(1.81±0.73)g/L、(1.40±0.51)g/L。這證實了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體內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相應提高,可以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作為判斷乙型肝炎嚴重程度的指標。經治療后,改善的48例患者IgG(12.36±2.36)g/L、IgA(1.94±0.65)g/L、IgM(2.36±0.12)g/L低于未改善患者(15.31±3.17)g/L、(2.54±0.71)g/L、(2.71±0.36)g/L,且P<0.05。由此可見,隨著病情乙型肝炎改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會明顯的改變,故在疾病治療分析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同樣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媛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的意義.醫學信息,2018,31(18):155~156;159.
2陳韡,黃耀東.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價值.醫療裝備,2018,31(8):57~58.
3閆忠.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臨床檢驗結果分析.黑龍江醫藥,2017,30(6):1369~1370.
4張鵬,張艷,於鑫.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臨床檢驗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4):51.
作者:黃瑜璇 單位:廣州新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