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組織壞死性淋巴結炎超聲診斷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HNL)的高頻超聲特點,提高超聲檢出率。方法回顧性分析病理證實的19例HNL、47例結核性淋巴結炎及115例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聲像圖特點。結果三組病例在頸部分布區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NL組在發病年齡、淋巴結大小、形態(即縱橫比)、內部回聲、淋巴門結構的檢出率、淋巴結邊界、內部血流模式、血流分級及血流阻力指數等方面與結核組均有明顯的差異(P<0.05),而與增生組相近(P>0.05);HNL組淋巴結周邊高回聲暈的顯示率明顯高于其余兩組(P<0.05)。結論HNL聲像圖特點與結核性淋巴結炎有較大差異,與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相似,但淋巴結周邊高回聲暈是HNL一個較顯著的特征,有助于與其他淋巴結疾病相鑒別。
關鍵詞: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炎;超聲檢查;淋巴結疾病
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又稱菊池病,主要累及頸部淋巴結,超聲往往是首選的檢查手段,但目前超聲對HNL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對HNL、結核性淋巴結炎(tubercularlymphadenitis,TL)及淋巴結反應性增生(reactivehyperplasiaoflymphnode,RHL)的聲像圖特征進行分析對比,旨在提高對該病的認識,探討該病的超聲診斷思路及鑒別診斷。
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007年10月至2018年4月間在我院經病理確診的HNL患者19例20個病灶,平均年齡(24.2±6.7)歲。隨機選取同期病理證實的TL患者47例50個病灶,平均年齡(40.5±19.1)歲;經病理或臨床診治確認的RHL患者115例129個病灶,平均年齡(26.6±17.4)歲。
2.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siE22,MindrayResona7S彩超,頻率7.5~10MHz,血流標尺調至5~11cm/s,能量多普勒調節至高靈敏度,以更好顯示低速血流。對于異常淋巴結,灰階超聲按淋巴結分布部位、大小、形態、內部回聲、邊界、周邊回聲進行分析:頸部淋巴結分區參考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分區標準;以長徑評價大小;根據橫徑/長徑(T/L)的比值,將形態分為細長形(T/L<0.5)、橢圓形(T/L介于0.5~0.7)和類圓形(T/L>0.7)[1];內部回聲分為無回聲、均勻低回聲、混合回聲(不伴液化)及囊實性回聲,并觀察有無鈣化,淋巴門能否清晰顯示,是否有高回聲暈及有無融合現象。并進行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檢查[2];根據ADLER等[3]半定量法將血流豐富程度分為4級。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HNL、TL、RHL三組發病年齡、頸部分區、大小及形態對比,見表1。三組病例在頸部分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NL組平均發病年齡、長徑、橫徑均明顯小于T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形態(T/L)上兩組則有一定的相似性(P>0.05)。HNL、TL、RHL組聲像圖特征比較,見表2~3。HNL組多數為均勻低回聲,淋巴門多數可見,內部無鈣化,無融合現象,這與TL組有明顯的差異(P<0.05),而與RHL組相近(P>0.05)。HNL組淋巴結高回聲暈的檢出率明顯高于TL、RHL組(P<0.05)。
討論
HNL是一類淋巴結特殊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療一般無效,對激素反應良好。本研究13例因頸部淋巴結腫大就診,6例因反復發熱就診,與TL、RHL臨床癥狀相似,臨床很難鑒別,常以普通淋巴結炎進行治療,效果很差,因此HNL的早期發現、鑒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國內有關HNL超聲特征的研究比較少[4],而病理研究較多,KUO等[5]將HNL在病理上分為3型:增生型、壞死型、黃色瘤型。本研究增生型8個,聲像圖為均勻低回聲,淋巴門完整。壞死型12個,其中3個為不均質低回聲,伴淋巴門破壞,淋巴結內部回聲改變可能與壞死的程度及壞死范圍有關,其余為均勻低回聲。未見黃色瘤型。本研究中各組病灶分區有明顯差別,TL、RHL淋巴結分布可能與原發灶及淋巴引流有關。HNL淋巴結明顯小于TL組,而與RHL相近。HNL組T/L范圍0.26~0.78,RHL組T/L范圍0.23~0.86,TL組T/L范圍0.28~0.89。HNL更多呈橢圓形,而RHL多數形態細長;相同的是,二者極少有淋巴結呈類圓形或直立狀。本研究HNL在內部回聲、邊界、淋巴門的檢出率等方面與RHL相似(圖1~2),而與TL有明顯差異,TL聲像圖特征與病變階段有關[6]:以滲出、增生為主的淋巴結表現為回聲均勻減低,淋巴門部分破壞、偏移或消失,但包膜完整,故無融合。以干酪樣壞死為主時,表現為不均質極低回聲或囊實性回聲,淋巴門往往缺失。形成冷膿腫后,以無回聲為主,且內部回聲雜亂、透聲較差;另外TL鈣化的檢出率明顯高于HNL。由于病程的不同,往往能在同一區域見到不同回聲類型的TL同時并存(圖3)。本研究HNL組中有70.0%淋巴結可見高回聲暈,這是HNL區別于TL、RHL重要的聲像圖特征。其形成可能是淋巴結周邊組織受炎性間質細胞浸潤,由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一些細胞碎片混合形成[7]。JUNG等認為壞死型HNL中出現的概率約為93.5%,而增生型出現的概率約43.8%,本研究HNL組有14個病灶可見高回聲暈,9個為壞死型,5個為增生型,兩組研究存在差異,可能與研究的樣本量有關,壞死型及增生型HNL均有部分淋巴結周邊未見高回聲暈,可能與周邊組織受浸潤嚴重程度有關。HNL組高回聲暈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其余兩組。病變淋巴結血流模式及血流分級與內部血管結構的破壞程度有關,HNL與RHL淋巴結門多數完整,且炎癥反應使血管擴張,多數可見豐富淋巴門型血流,分級為Ⅱ~Ⅲ級,且多為低阻力型頻譜;HNL僅少數血管結構破壞嚴重,呈邊緣型血流或缺失。TL多數血流缺失,僅處于急性炎癥期淋巴結可見淋巴門血流,分級可達Ⅱ~Ⅲ級,但RI明顯高于HNL。須注意的是,淋巴結內部血流信號的顯示與檢查手法、超聲儀器的調節等有很大關系。當然,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HNL的發病率較低,超聲報道的病例相對較少,因此部分研究數據的統計學意義尚待證實;同時對該病的進一步超聲研究還有待完善。
結論
HNL的聲像圖特點與TL有明顯區別,易鑒別;與RHL有較多相似之處,但其周邊高回聲暈是兩者重要的鑒別點。充分認識HNL的聲像圖特征,對提高其超聲檢出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2]周建橋,詹維偉,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評估頸部淋巴結疾病血管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6,22(7):1031-1034.
[4]王新方,葉新華,洪練青,等.Kikuchi-Fujimoto病超聲診斷價值探討[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8):1258-1260.
[6]張更臣,李俊來,曹兵生,等.頸部淋巴結結核超聲表現與病理對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10):879-881.
作者:李波 高楓 張賀彬 吳俊 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