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高血壓疾病產婦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護理干預;新生兒生存質量;產婦并發癥
在女性妊娠的過程中,機體免疫力會有所降低且營養攝入量增多,這就使得各種代謝性疾病的誘發率增高[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妊娠疾病,不僅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還會限制胎兒的發育,從而使得分娩中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降低[2-3]。而藥物運用或多或少會對產婦與胎兒發育造成限制,在臨床運用上還存在一定的質疑。因此,部分臨床工作者認為,必須要加強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的臨床護理,從而使得其血壓管理結果的優化,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現具體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80例劃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4~42歲,平均(29.38±3.21)歲,初產婦29例、經產婦11例,孕周33~42周,平均(37.42±1.54)周;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29.19±3.24)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例,孕周34~42周,平均(37.49±1.4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監測血壓及胎心胎動、按醫囑用藥、觀察癥狀變化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其內容為:①健康教育。醫護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對其進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講解,取得產婦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重視且能夠積極主動參與疾病的管理;②環境支持。對產房進行及時的衛生干預,保證溫濕度的適當,適時進行通風換氣,避免因空氣污濁或環境臟亂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注意臨床工作開展中的力度掌握,避免噪音對產婦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提高產婦的舒適度;③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飲食以清淡、高蛋白為主,保證患者每日的熱量需求;④心理護理。本病對母嬰均有明顯危害,患者容易產生較大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知識,與患者深入交流,講解本病的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多以治療效果好的病例鼓勵患者,給予患者安慰和心理支持,緩解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⑤分娩引導。在分娩前,護理人員需要向產婦講述胎動的狀況,以及時了解胎兒在母體的健康狀況。在分娩過程中,既需要對產婦進行引導,又需要對各種藥品與設備進行準備,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產婦的分娩安全;⑥用藥護理。本病多采用硫酸鎂靜脈滴注治療,一般滴注時間較長,硫酸鎂可對周圍肌肉神經產生作用,抑制己烯雌酚膽堿在低運動神經末梢中的釋放,阻礙肌肉及小血管的痙攣,達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防止抽搐的效果;⑦胎兒監護。定時監測胎兒情況,測定胎心、胎動,若發生胎兒異常立即上報,防止胎兒宮內窒息或死亡;⑧預防并發癥。子癇是本病嚴重的并發癥,也是導致孕嬰死亡的重要因素,護理人員應監測24h出入水量,留置導尿管,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尿量。
1.3觀察指標
采取新生兒Apger評分量表對新生兒進行評分,并且記錄產婦在妊娠中發生的其他疾病,對兩組新生兒的平均體重進行記錄。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難產、先兆子癇、子癇等發病率相對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生存質量評分、體重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3討論
目前,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提高,因其所引起的一系列分娩并發癥也在逐漸增多,嚴重威脅著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安全[3]。針對于這類疾病,臨床必須要以血壓控制為基礎。但是,頻繁的利用藥物來進行血壓控制,其效果不僅會受到限制,還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使得新生兒生存質量下降。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必須要注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的護理干預。優質護理作為一種以患者為核心的干預措施,其能結合疾病的誘發與影響,從多個方面保證產婦的舒適度,運用效果較好。綜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選擇優質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產婦的分娩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可能,優化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值得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杜紅曉.探討妊高癥患者的產程觀察干預及臨床護理路徑選擇的臨床效果[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8):178.
[2]韋蓮萍.妊高癥產婦圍產期采用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3):101+107.
[3]嚴海霞.心理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心理月刊,2019,14(11):67.
作者:張愛群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