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管理、提高重視
我們由主管院長親自帶隊,加強了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制度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在資金、教室、課時、人員培訓等各方面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支持,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整合各部門資源,調動各教研室的積極性,加強對任課教師的培養、管理與考核,并將成功的經驗形成規范與制度,建立人文素質教育長效機制,齊抓共管,堅持不懈。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先從教師做起。除了加強配套設施外,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及教學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對現有參與人文教育的教師通過開展培訓班、到先進高校進修學習等形式,加大培養力度,樹立先進典型,全面提升人文科學的教師及臨床帶教醫生的整體素質。
3轉變觀念,提升教學質量
第一,優化課程設置。結合年青人及時展的特點,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人文教學的效果。第二,完善教學體系。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完善,對改變我國目前的健康觀念、醫學觀念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尤為重要的是豐富了我國的醫學人文教育體系和模式。我們在原有的《醫學史》、《醫學心理學》等基礎上,再逐步加入《醫學社會學》、《醫學倫理學》、《醫學與美學》、《醫學辨證法》、《健康社會學》、《行為醫學》、《醫患溝通學》、《衛生法學》等選修或講座課程,以符合社會發展對醫學人才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第三,貫續式教學。醫學生的培養分基礎知識和臨床實習兩個階段,在基礎知識培養階段有專門的人文課程及教師,往往忽略了臨床實習期間的人文教育及管理。醫學是實踐科學,在臨床實習期間,帶教老師與學生的接觸更為密切,故應著力培養醫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面對困難的勇氣,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挫折后心理狀態的調整,使其順利完成由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變,適應新形勢下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第四,注重大學生情商的培養。美國哈佛大學的情商教育理論認為,人生的成就僅20%得益于智商,而80%以上取決于情商。誰的情商開發的越好,誰的優勢就越大,成功的機會就更多。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先天不足”,導致了部分學生人格不夠完善,迷失了自我。而醫學的服務對象是有情感的人類,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陶冶高尚的情操,增強法制觀念,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及社交能力,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及溝通技巧。
4依托校園文化,營造良好氛圍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加強校園作為文化載體的正能量。在教室、食堂、宿舍等張貼古今中外名醫大家的肖像、名言警句,在校園中矗立其雕像,提升榜樣的力量。通過校園廣播、板報以及校內刊物,不斷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其次,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我們通過人文知識競賽、主題演講、定期進行社會實踐、自編自導自演的實習經歷情景再現劇等活動,逐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來自于《黑龍江醫藥科學》雜志。《黑龍江醫藥科學》雜志簡介詳見)
5結合時代需要及專業特點,加強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緊張的醫患關系不單影響了正常的醫療行為,而且嚴重影響了醫學生們的從醫信心。良好的溝通,是解決醫患關系緊張的有力措施。因此,如何培養醫學生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從而適應新形式的需要,也是我們帶教老師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我們采用專題知識講座和言傳身教等多種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掌握了換位思考、運用語言藝術等溝通技巧。同時教育學生,尊重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知識水平、性格特點等,使之做到在溝通中有的放矢,更具有人性化。
通過上述措施,在對帶教老師和用人單位的走訪后發現,學生們在病歷書寫、醫患溝通、對新環境新角色的適應以及面臨醫患糾紛時的心態等諸多方面均較以往學生有明顯的提高。總之,強化臨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不斷探索,全面提升臨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作者:鮑文華楊軍楊曉東馬雪梅單位: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