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1960─2013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簡稱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和發病規律,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運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1960─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發病資料。結果1960─2013年昌吉州共報告病毒性肝炎85860例,年均發病率147.23/10萬,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χ2=23049.017,P<0.05);乙型肝炎報告例數最多39722例,占肝炎報告總數的82.90%,發病率263.30/10萬;其次為丙型肝炎6110例、占12.75%、發病率40.50/10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較少,分別占3.08%和0.17%;丁型肝炎無發病報告;肝炎未分型報告527例,占病例總數的1.10%。結論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發病總體呈上升趨勢,今后應加大防控力度,提高新生兒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疫苗的及時接種率,繼續做好大齡人群疫苗的查漏補種,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種率,并開展防治病毒性肝炎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分析;發病率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臟損害為主、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傳染病之一[1]。病毒性肝炎一直是昌吉州傳染病的高發病種,占甲、乙類傳染病發病首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為了解其流行特征和規律,并為制定相應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據,本文分析了1960─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發病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通過查閱昌吉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檔案資料獲得1960─2003年的發病資料,2004─2013年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人口資料來源于昌吉州統計局。
1.2方法將1960─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疫情資料錄入Excel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匯總,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采用卡方檢驗比較率,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發病概況1960─2013年昌吉州共報告病毒型肝炎85860例,年均發病率147.23/10萬,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總數的32.00%,位居傳染病第1位。
2.2發病趨勢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發病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χ2=23049.017,P<0.05)。1977年發病率最高為1079.04/10萬,1968年最低為0.24/10萬;以20世紀60年病率定基比為100.00%,增長速度定基比104.09%~921.72%,增長速度環比-52.47%~329.42%,發病率波動幅度較大,53年間發病率上升了921.72%,見表1。
2.3各型肝炎發病情況2004─2013年昌吉州病毒性肝炎報告以乙型肝炎為主,累計報告39722例,發病率263.30/10萬,位居肝炎病例報告總數第一;其次為丙型肝炎6110例、發病率40.50/10萬;丁型肝炎無發病報告;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報告總數的82.90%,其次是丙型肝炎占12.75%,見表2和表3。
3討論
1960─2013年昌吉州共報告病毒型肝炎85860例,年均發病率147.23/10萬,發病呈上升趨勢,占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的32.00%,且所占比例逐年增長,可見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病毒性肝炎病原學分型可明確肝炎型別,從而提高治療和防控的針對性,以前昌吉州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報告要求不嚴格,自2003年開始使用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后,要求對肝炎病例分型報告,因此本文只統計了2004─2013年昌吉州各型肝炎的發病數據,主要以乙型肝炎為主、占82.90%,由于乙型肝炎具有病程長、難治愈、容易轉化成慢性的特點,造成久治不愈的患者作為傳染源逐年增多,以及一些青壯年外出機會多、防范意識薄弱,造成發病人數增多[2]。隨著乙型肝炎血清學診斷技術的普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體檢機會亦增多,使更多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得以發現導致報告人數增多;有些醫療單位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也作為患者上報,造成誤報人數上升。每年開展的傳染病漏報調查和相關文獻均有顯示[3-4],因此患者人數的上升也與乙型肝炎的規范報告有很大關系。昌吉州乙型肝炎的發病變化主導著全州的病毒型肝炎發病趨勢,與國內其他研究基本一致[5-6]。
疫苗接種是病毒性肝炎最安全、經濟和有效的預防措施,因此在繼續做好適齡兒童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工作的同時,應做好成人及學生接種乙肝疫苗的健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主動接受預防接種的認識,增強人群的免疫水平;同時加強醫源性感染的控制,減少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切斷傳播途徑,規范乙型肝炎病例的報告,逐步降低和控制乙型肝炎發病率[7-8]。丙型肝炎目前尚無疫苗預防,只能通過加強相關教育及改善衛生條件預防其傳播。
參考文獻
[1]王鏡泉,劉建華,官陳平,等.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1):44.
[2]方允靜.2004─2014年江蘇省灌南縣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5,31(18):2525-2527.
[3]郭曉榮,郝惠蓮,邱琳.陜西省乙型肝炎報告質量調研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05,20(9):478.
[4]楊海,梁轉萍,.關于制定規范乙肝報告辦法的建議[J].疾病監測,2005,20(3):154.
[5]鄭強,王新旗,曹巖,等.2004─2010年新疆法定傳染病流行趨勢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26(6):6-10.
[6]朱榮.江蘇省2010年與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對比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2,23(3):38-39.
[7]張守榮,趙建海,張永基.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傳播危險因素調查與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8,14(3):253-255.
[8]初曉妍,孫曉靜.2004─2010年煙臺市牟平區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2,18(2):154-155.
[9]覃大章,葛蘭香,鐘少華.2007─2011年賓陽縣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9):3030-3031.
作者:鄧亞利 李微麗 劉雁 李毅 馬前程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