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痛風現(xiàn)代流行病學研究進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現(xiàn)代流行病學介紹了痛風的患病率、地域與性別、年齡分布、家族與遺傳的特征、飲食習慣與飲酒及代謝綜合征對痛風的影響,從而提示如何防范其發(fā)生、發(fā)展。簡述目前現(xiàn)代流行病學及其降尿酸藥物的研究進展,為臨床降尿酸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痛風;流行病學;降尿酸藥物;綜述
痛風(gout)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導致的一種晶體性關節(jié)炎,與尿酸排泄減少和/或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直接相關,屬于代謝性風濕病范疇[1]。痛風發(fā)病的關鍵生化基礎是HUA。研究表明,約有5%~19%的HUA會發(fā)展為痛風[2]。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高糖飲食日益增加,HUA和痛風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對痛風的研究有很大的進步,已深入到分子、基因的檢測,但仍未找到根治的辦法。筆者對近年來痛風現(xiàn)代流行病學及降尿酸藥物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1現(xiàn)代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1.1HUA和痛風患病率20世紀50年代之前,痛風在亞洲被視為一種罕見疾病,而在歐美地區(qū)則是一種常見疾病,我國1948年首次報道僅2例[3],1958年以前僅報道25例[4],在歐美地區(qū)HUA患病率為2%~18%,痛風為0.13%~0.37%[5]。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攝入量日益增多,這2種疾病在我國也逐漸成為常見疾病。2013年我國HUA患病率男性約為16.85%~18.32%,女性約為7.88%~9.30%,痛風患病率男性約為0.83%~1.98%,女性約為0.07%~0.72%,較以前明顯上升[6]。
1.2地域與性別調查研究顯示,痛風患病率因地域、性別不同差異很大。寧波市痛風的患病率為0.29%[7]。鄒晉梅等[8]對北川羌族人調查顯示痛風患病率為0.92%,男性1.37%,女性0.4%。崔淑芬等[9]對張家口地區(qū)蔚縣職工調查顯示痛風的患病率男性1.2%,女性0.3%。邵繼紅等[10]對南京社區(qū)調查顯示痛風患病率為1.33%,男性1.98%,女性0.72%。閻勝利等[11]2009年對山東沿海居民調查顯示,痛風患病率為1.36%。以上調查研究顯示,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痛風患病率高于發(fā)展內陸地區(qū),分析原因主要是當?shù)鼐用窈.a(chǎn)品攝入量明顯高于內地;男女痛風發(fā)病率存在明顯差異,探討其原因主要為男性體內的雄激素具有促進腎臟重吸收尿酸的作用,從而抑制腎臟排泄尿酸,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而女性體內的17β-雌二醇可以調節(jié)尿酸代謝及嘌呤生物合成過程,從而降低尿酸水平[12]。
1.3年齡分布近幾年,HUA的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陳曉云等[13]研究表明,HUA男女平均發(fā)病年齡分別為41.6歲和53.7歲,與杜蕙等[14]調查發(fā)現(xiàn)的男女發(fā)病年齡分別為51.4歲和60.5歲比較,發(fā)病年齡均顯著年輕化,且男性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閻勝利等[11]調查山東沿海地區(qū)痛風患病率情況顯示,男性40~49歲痛風患病率最高,而女性痛風的患病率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的,分析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女性絕經(jīng)期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密切關系。
1.4家族與遺傳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痛風有明顯家族聚集性。侯蕾蕾等[15]研究表明,直系親屬中患HUA者罹患痛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44.142倍。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HUA與遺傳密切相關,ApoAI-CIII-AIV基因簇是原發(fā)性HUA的候選基因[16]。Wang等[17]對64個臺灣土著民族痛風家系研究表明,臺灣土著居民的痛風病例中存在有主基因,而且是以共顯性模式傳遞。晏飛等[18]對121例痛風患者調查發(fā)現(xiàn),有家族遺傳史者23例,占19.05%。
1.5飲食習慣與飲酒研究表明,飲食習慣可引起人體內血尿酸水平的改變,痛風的發(fā)作與高嘌呤、高蛋白飲食有密切關系。Choi等[19]對47120例男性做富含高嘌呤肉類及蔬菜類食物攝入的調查,發(fā)現(xiàn)食用海鮮、肉類最高的20%人群與最低的20%人群相比,痛風的危險性分別增加了1.51、1.41倍。然而痛風的危險性與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無關。王慶文等[20]對420例痛風患者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38%的患者有明確的長期酗酒史,54%有明確的嗜肉、海鮮等高嘌呤飲食史。Choi等[21]發(fā)現(xiàn),飲酒和痛風的相關性不僅和酒量有關,而且與酒的類型也有關,啤酒的相關性最強,白酒次之,而少量的紅酒不增加痛風的危險性。
1.6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MS指血脂異常、向心性肥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調節(jié)受損或2型糖尿病、少量蛋白尿等疾病的聚集,一般認為胰島素抵抗是這些疾病的共同基礎。目前研究認為,HUA也是構成MS的成員,二者聯(lián)系的共同機制可能是胰島素抵抗。多項研究表明,MS與痛風的發(fā)作有密切關系[22]。
2降尿酸藥物的研究進展
痛風的治療旨在降低并維持血尿酸水平(<6mg•dL-1),避免尿酸鹽結晶沉積,預防痛風的發(fā)作。最新研究顯示降尿酸藥物主要有3大類,分別是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尿酸鹽陰離子轉運蛋白1(URAT1)抑制劑和尿酸氧化酶類似物。
2.1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是一種嘌呤類似物,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作用,減少尿酸產(chǎn)生。大多數(shù)國家痛風指南中推薦其為一線用藥。但由于中國人使用別嘌醇時易發(fā)生致命性的過敏反應,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其嚴重的過敏反應與HLA-B*5801基因密切相關,而中國人此基因的陽性率明顯高于白種人。因此在使用別嘌醇時,應該對HLA-B*5801基因快速PCR檢測,若陽性者則不可以使用[23]。非布司他是一種新型的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選擇性抑制劑,它是使血尿酸鹽濃度降低而發(fā)揮作用的[24]。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于2009年2月批準其上市[25],在中國于2013年2月上市。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Ⅱ期臨床研究表明,非布司他(40,80,120mg•d-1)3個治療劑量均可有效、安全地降低患者尿酸水平[33]。文獻顯示,非布司他[26]在降尿酸方面明顯優(yōu)于別嘌醇,而且使用別嘌醇過敏的患者也可以安全放心的服用非布司他。目前研究顯示,對于輕、中度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時無需調整劑量[27],但是對于嚴重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1)的患者,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顯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還需進一步研究。托匹司他是一種新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28],僅有日本對其大量研究,并于2013年6月批準上市,用于痛風或非痛風患者的HUA治療。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待進一步研究。
2.2URAT1抑制劑URAT1抑制劑主要是通過抑制腎小管中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從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主要有丙磺舒[29]、磺毗酮[29]、苯溴馬?。?0]等。丙磺舒通過減少和防止尿酸鹽結晶生成,或促進已形成的尿酸鹽結晶的溶解,避免關節(jié)受到尿酸鹽結晶的破壞,從而保護關節(jié),可用于慢性痛風的治療?;桥哂写倥拍蛩帷⑽⑷醯目寡缀玩?zhèn)痛作用,它可以預防或減慢痛風石的形成及關節(jié)的損傷,可用于慢性痛風的治療。苯溴馬隆的作用較丙磺舒強,為苯并吠喃衍生物,是強力的促排尿酸藥物。但其會引起尿酸鹽晶體在尿路的沉積從而導致腎結石,引起腎絞痛和腎損害,因此腎結石患者禁用。Jansen等[31]研究表明,苯溴馬隆有引起爆發(fā)性肝炎的危險,因此法國、美國拒絕批準上市,但在中國臨床應用較多。
2.3尿酸氧化酶類似物尿酸氧化酶通過催化尿酸氧化為極易溶解的尿囊素來降低尿酸的。多數(shù)哺乳動物體內存在此種酶,但人類體內缺乏這種酶[32],這也從一方面解釋了為什么人體內尿酸易升高,同時也為人類研究降尿酸藥物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普瑞凱希是一種重組的聚乙二醇化尿酸氧化酶,美國和歐洲已經(jīng)上市,它的作用是降低尿酸和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積,主要用于治療伴有痛風石的殘疾性痛風患者[33]。拉布立酶是在酵母菌培養(yǎng)物提取的一種重組黃曲霉菌尿酸氧化酶,Lopez-Olivo等[34]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其能夠有效降低腫瘤所引起的高尿酸水平。
3結語
目前,雖然對痛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痛風仍是不能根除的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最新流行病學顯示,痛風的發(fā)病率日益增長,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不同地域之間有明顯的差別,家族聚集現(xiàn)象明顯。痛風的發(fā)生與飲食習慣、飲酒及MS有密切關系。痛風流行病學的研究為防范痛風的發(fā)生提出了科學的依據(jù)。雖然臨床上已有降尿酸藥物,但由于其品種較少,不良反應多,選擇受限,且還需要長期服用,一旦停藥血尿酸水平又會升高,患者的依從性隨之降低。因此需要繼續(xù)努力開發(fā)研究有效的降尿酸藥物。
作者:李丹 張劍勇 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