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舒適護理下的神經內科護理論文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1資料與方法
1.1心理舒適護理神經內科中的患者存在為數較多的癱瘓患者,在自理能力與語言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就比較容易出現失望、自卑、恐懼、焦慮、自暴自棄等負面的心理。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溫柔、耐心地介紹醫院環境、醫院規章制度、醫生、護士等的情況,盡快讓患者適應醫院的氛圍。對于表達有障礙的患者可以教會其一些基本的手勢以表達其需要,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方式與方法來疏導與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從心理方面給予患者安慰,端著好心態,積極面對治療,面對疾病。切忌在語言與行為上傷害到患者在自尊心,要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心理舒適護理也更應該依據不同的患者而采取不同的針對性的溝通、交流與措施。比如在對患者進行某些診療或者治療時,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暴露患者的私密部位,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做好遮擋工作,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盡可能避免或者減少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在語言與行動上要多多給予患者鼓勵與贊同,關于患者提出的合理的建議應該積極主動地采納。要了解與掌握患者的情緒與心理,不同的患者其具體的生活情況也不相同,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多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況后再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并且同時注意患者出現的情緒變化,護理人員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態度,用微笑的服務、溫暖的服務將醫院的溫暖傳遞給患者,讓患者有種家的感覺,以培養患者對醫院、醫生及醫護人員的信任從而在治療過程中更加配合。
1.2社會環境舒適護理人是群居動物,大凡是一個積極健康快樂的人都會希望能與周圍的同伴分享自己的情緒,作為患者也會有同樣的心理,其實作為患者是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愛護的。作為護理人員不僅要熱情充滿關愛地對待患者,而且也要幫助患者建立其良好的同病房患者之間、醫護工作人員之間以及親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通過與患者接觸的人的影響,從社會關系方面促進患者樂觀心態的養成。
2結果
實驗組實施舒適護理的患者其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滿意度達98.33%,而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8.33%,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神經內科科室中患者疾病病因復雜,在疾病治療的好壞或者成敗方面與護理工作有著千絲萬縷或者緊密相關的聯系,通過護理工作給予患者在生理、心理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幫助,使患者雖然是處于疾病狀態但是心態以及情緒等卻是積極、向上與樂觀的。舒適護理運用與神經內科科室,通過良好的醫院環境氛圍、舒適的飲食起居以及舒適的心理,以改善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疾病的治療與恢復、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患者經濟消費等。綜上所述,通過舒適護理患者的滿意度有著明顯的改變,也有研究表明經過舒適護理的腦出血、腦梗死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會比常規護理的患者的住院時間要短,而且不僅僅是上述兩種疾病的患者,舒適護理對于縮短其他神經內科疾病的住院時間也有著較為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神經內科護理中舒適護理是值得推廣的。
作者:劉梅艷單位:吉林省腦科醫院
第二篇
1資料與方法
1.1評定標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問卷由患者及患者家屬自行填寫。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出血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及褥瘡感染等。
1.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由于治療時間和康復時間較長,其通常需要長期住院,在其患病期間可出現多種強烈生理反應,而患者的主觀感受對其治療及康復均可造成影響。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一般情況及治療與對照組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對照組為15.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舒適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為86.7%,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舒適護理可提高神經內科患者舒適度,獲得患者好評。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采用舒適護理可充分滿足患者需求,并使患者心理、生理及社會等方面均達到愉悅,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值得臨床泛推廣應用。
作者:王紅梅單位:鄭州市中醫院腦病二科
第三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心血壓的監聽、測量以及患者的病情變化等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所產生的效果差異。常規護理的方法包括:每天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多次測量,并對患者的心率、血壓情況進行監聽。在護理期間要多次的進行巡訪監測,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護理人員要時刻了解患者對所用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舒適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護理。由于神經內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伴心理疾病。因此,在護理當中,應對患者加以心理輔導。一旦發現患者有失望、焦慮以及自卑等不良心理時,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安慰,讓患者及早從負面心理當中解脫出來,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康復治療。②生理護理。護理當中要保持患者肢體的充分自由,定時更換患者的臥床體位,盡量減少患者因為同一體位時間過長而產生的厭煩心理。保持病房及患者床位的干凈整潔,定時對病房消毒,減少病菌滋生的幾率。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合理掌握護理力度,盡量減少因幫助患者更換體位而產生的疼痛感,患者一旦有疼痛的表現,要及時更換護理動作,減輕護理力度;同時,注意患者的生活飲食安全,均衡飲食,保證各種營養的充分攝入,飲食以清淡為主,注意每天蛋白的攝入量,多提供患者蛋、雞、魚以及大豆等高蛋白食物。③舒適的環境。舒適的護理環境對患者的病情恢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讓患者得到心理安慰。平時在病房內準備一些笑話、雜志或者多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對病痛的注意力。病房環境要保持干凈衛生、空氣清新、光線適中,以期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復環境。
1.2評價指標該次數據統計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統計,包含3個方面:泌尿系感染、出血感染以及褥瘡感染。整個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問卷上分別設置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每組總例數×100%。
1.3統計學處理采用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6%,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698,P<0.05)。詳見表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0%,遠遠低于對照組的1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24,P<0.05)。
3討論
神經內科類疾病由于其特殊性,康復過程較其他疾病康復的過程更漫長,因此,康復過程中,患者保持舒適愉悅的心情非常重要。舒適護理是基礎護理和優質服務的有機結合,這種護理方式不僅注重患者生理的康復,更加注重對其心理的指導[4]。舒適護理能夠增強患者早日康復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治療神經內科患者有著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根據其不同的健康狀況制訂了不同的康復方案和治療措施,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進行了全面的護理。結果顯示,舒適護理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認可,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由此可見,舒適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的康復以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愛春李會芹單位: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急診科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