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微課;翻轉課堂;生理學;教學模式
生理學作為醫學中的重要基礎學科,因其邏輯性強,內容抽象,概念晦澀難懂,讓大部分學生望而生畏。筆者針對生理學教學面臨的問題,通過文獻學習,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微課的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在2014級中醫學專業班級進行試點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該教學模式認可度高,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現總結如下。
1生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常年在中醫類院校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經過長時間的工作積累,發現中醫類院校在西醫基礎課程教學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學生兼顧中醫、西醫的課程學習,而且課時有限,學習負擔沉重,其中以生理學課程教學問題尤為突出。生理學的課時較少,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課后學”式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很難在計劃學時內將該課程的重點講解清楚。學生因理解困難而興致不高,課堂聽課昏昏欲睡,課后作業無從下手,考核測驗答非所問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習效果不佳,達不到生理學的教學目標。另外,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率逐年升高,學生基礎知識差別大,教師難以因材施教,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學習生理學知識的需求,更無法滿足現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創新等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的要求。
2建立基于微課的生理學翻轉課堂的可行性
“微課”是2012年以來國內興起的一種網絡視頻短課形式,以10~20分鐘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暫停、拖動、反復觀看,不受任何限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需求。翻轉課堂始于2007年春,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等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2]。隨著翻轉課堂的推廣,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程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成功[3-4]。但同時,信息教育的網絡化和碎片化帶來信息量大、知識爆炸、時間零碎等問題,對當今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借助新方法、新資源來改革教學,微課的出現正好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豐富了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使個性化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成為可能。微課的載體有時間短的特點,易于傳播,但同時也存在重要的缺陷。圍繞某個獨立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微課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不利于邏輯性強的系統教學。而翻轉課堂也一樣存在著先天的不足。翻轉課堂需要借助網絡平臺,網絡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大量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沉冗繁雜、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這給學生從紛繁眾多的網絡資源中,甄別出有用、可靠、確切、權威的信息帶來了困擾。微課“短小精悍”,制作簡單,素材豐富,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制備相應微課,并運用到課程的重點、難點講解上,課前下發給學生,學生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學習,這恰好彌補了翻轉課堂網絡資料甄選困難,現代大學生時間碎片化的缺陷。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教學的普及,生理學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的條件已具備。
3基于微課的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為探索基于微課的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考察其教學效果,2015年秋季學期,筆者隨機選取2014級中醫學專業的三個班進行對照研究。
3.1研究對象
選取2014級中醫學專業的一個班級共86人作為實驗組,其中男37人,女49人,年齡19.0±1.08歲;同級同專業的另兩個班級共177人為對照組,其中男71人,女106人,年齡19.0±1.12歲。兩組教材均采用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的《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學時均為48,由同一位老師進行授課。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3.2方法
課前生理學教研室全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針對本學期實施實驗教學的實驗組及對照組學生撰寫本學期《中西醫結合生理學》教材的教學設計方案,根據本教材的教學要求,設計教學重點、難點部分。
3.2.1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制作PPT,課內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課后學生自己完成知識內化,同時也提供學科網站信息及課后與教師在線交流機會。
3.2.2實驗組
實施基于微課的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方案制備微課,微課以某個難點、重點為主題,每一章節根據學時不一樣有1~3個微課,每個微課時間控制在8~15分鐘,包含主題導入(10~15秒)、知識點講授(6~12分鐘)、作業布置(30秒)、課堂小結(1~2分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1分鐘)、拓展知識(1分鐘)等部分。微課的視頻大多是生理學PPT課件的形式,通過錄屏軟件制作形成,因此PPT課件也要進行設計,使其在短時間內能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PPT頁數為10~15頁左右,界面干凈整潔,標準頁面,標題字號為40磅,內容字號為32磅。我們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平臺,收集視頻、動畫、聲頻、圖片、圖像、表格等素材,精心設計制作每一個PPT課件,力求做到頁面統一、色彩簡潔、文字精煉、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教師課前將微課及原有的PPT課件、學科網站地址一并下發給學生。課前學生自學,完成微課中作業,并按微課引導提出問題。課內,學生隨機分組,推選組長、記錄員,圍繞課前自學時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總結,形成小組意見,在課堂上輪流匯報。教師根據網絡匯總的學生課前作業完成情況及課堂匯報,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答疑解惑,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單獨輔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并引導學生結合實踐、臨床思考,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課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課內學習情況自主調節學習進度,根據個人情況繼續微課學習或拓展知識,并完成課后作業、測試,在線與教師交流。教師網絡查看學生課后作業、測試等情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課程方案,并在線答疑解惑,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3.3結果
3.3.1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學期末兩組采用同一套試題進行閉卷考試,試題涵蓋生理學教材十二個章節。采用百分制,主觀題占40%,客觀題占60%。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問答題等。考試結束后,教研室老師集體閱卷,每個老師負責一道大題,避免因主觀原因出現評卷標準差異,影響兩組可比性。評分前混排班級,封閉姓名,以求最客觀準確的獲取考生考試結果。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各組成績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結果見表1。
3.3.2問卷調查結果
對實驗組的8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他們對本教學模式的感受和反饋意見。問卷全部有效。結果如下:對本教學模式,表示非常喜歡的學生18人(20.9%),表示喜歡的學生65人(75.6%);表示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學生23人(26.7%),表示能較好地完成任務的學生38人(44.2%),仍有25人(29.1%)表示完成一般;認為微課的應用對學習有很大幫助的學生有80人(93.0%);認為本教學模式中課堂討論有很大幫助的學生有60人(69.8%),認為該課堂討論只是有幫助的學生有25人(29.1%);認為本教學改革增加的學習負擔不多感到輕松的學生有20人(23.2%),認為有增加負擔,但是感到適量的學生有60人(69.8%),認為增加負擔較重的學生有6人(7.0%);67人(77.9%)認為該模式的學習效果好;72人(83.7%)喜歡繼續該模式的學習。以上數據表明,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更為值得欣喜的是,通過接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驗后,78人(90.7%)認為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提高了,83人(96.5%)認為團隊的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了,73人(84.9%)認為自己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了,80人(93.0%)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65人(75.6%)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了。絕大多數實驗組學生,在時間管理、團隊協作、信息加工、自主學習、創新等方面能力不同程度提高的事實,表明該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意義。
4體會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利用系列微課做好教學設計完成知識的傳遞,課內應用小組討論、課堂匯報等形式完成知識內化,課后通過測試、考試、知識拓展等完成知識鞏固。該模式下教師從傳統課堂的知識傳播者的角色,變成了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從傳統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研究者,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傳統教育的模式[5-6]。研究表明,在生理學中建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因較多運用互聯網及電子媒體,對于本就生長在新科技潮流下的大學生來說有強烈的親切感,的確能夠提高對學習生理學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另一方面該模式讓學生脫離了被動接受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填鴨式學習,轉變角色成為了知識點的發掘者和研究者后,讓學生倍感新鮮,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的強烈欲望,而在成功解決學術疑問后,又給予學生強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不斷鼓舞學生更主動的學習求知,形成良性循環。因而通過新模式下的系統學習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提高了。值得注意的是微課與翻轉課堂相鋪相成,二者需有機結合,著重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真正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在現代信息社會的背景下有巨大潛力。當然,我們也發現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有其局限性,在邏輯性較強的理科課堂開展較為適宜,對于基礎較好、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適應度好,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太適合;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5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新時代下能夠迎合現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受到當下大學生歡迎并在生理學教學試驗中取得成功的新教育模式,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深入研究并科學改進,值得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地宣傳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蒙潔瓊,謝海濤.利用微課在高等中醫院校搭建中醫與公共外語相結合的平臺[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3):119-121.
[2]張躍國,張渝江.“翻轉”課堂———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8-10.
[4]劉培.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6(2):168-170.
[5]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6]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作者:段雪琳 廖丹 鐘靜 陳永欣 韋燕飛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