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脈瘤手術治療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評價指標以格拉斯哥預后評定標準(S)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基本治愈:得分為5分,患者基本轉歸正常,或者存在輕度的缺陷;輕度殘疾:得分為4分,有輕微殘疾,但是能夠獨立工作、生活;重度殘疾:得分為3分,意識清醒,但是無法生活自理;植物生存:得分為2分,處于長期昏迷的狀態;死亡:得分為1分。1~3分之間者,均為預后效果較差;>3分者,均為預后效果良好,可計為有效。
1.2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見表1,觀察組的基本治愈率、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動脈瘤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有內科及外科兩種治療方案,其中,常用的外科術式包括動脈瘤夾閉以及顯微介入栓塞兩類[3]。相比于外科手術,內科保守療法的創傷較小,但對急性發作及病情嚴重者,往往難以實現有效應對。而就手術方案來講,動脈瘤夾閉術創傷及風險相對較高,顯微介入栓塞術以其創傷小、預后快等優勢,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同[4]。
本院以掌握顯微介入栓塞術與保守療法之間的療效差異為目的,此次27例患者采用顯微介入栓塞術,27例患者采用保守療法,并對比治療效果。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顯示,接受顯微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基本治愈率以及總有效率方面,均比保守治療患者高(P<0.05)。證明了顯微介入栓塞術對于此疾病的治療優勢。
綜上所述,采用顯微介入栓塞術為動脈瘤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癥施治,能夠使患者的出血、頭痛、神經損傷等癥狀得到有效地改善,降低患者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可以推廣用于此疾病的治療中。但是,當前臨床工作者對于手術治療的時間選定說法不一,部分人員認為早期手術會損傷患者的腦組織,增加殘疾與死亡率。本次研究中未對這一方面開展深入探討,其相比于保守療法所顯現出的優勢,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
作者:袁方單位: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