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冠心病與糖尿病的痰瘀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冠心病和糖尿病均屬于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機本虛以氣陰兩虛為主,標實主要為瘀血、痰濁,同時痰濁、瘀血作為其病理產物,貫穿在整個疾病過程中,且相兼為患。該文將從痰瘀兩方面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進行論治。
關鍵詞:
冠心病;糖尿??;痰瘀
在現代醫學范疇內,冠心病和糖尿病均屬于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且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1],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即是糖尿病,而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中醫學分別對冠心病與糖尿病進行論述,并將其歸屬于“胸痹”“消渴”等范疇,但是并未提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名,而現代醫家根據其發病特點、臨床癥狀及長期臨床經驗的積累,對本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提出了“消渴胸痹”“消心病”“糖心病”等病名[2]。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證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機本虛以氣陰兩虛為主,標實主要為痰濁、瘀血[3],痰濁、瘀血相互膠著痹阻心脈,同時二者作為本病病理產物,貫穿在整個疾病過程中[4],且相兼為患。本文將從痰瘀兩方面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進行論治。
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醫病名認識
在大量中醫古代文獻中,雖未見胸痹與消渴合病之名,但分別對兩病有詳細論述。胸痹病名最早在《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而消渴病名首見于《素問•奇病論》。古代醫家雖未提出兩病合并,但亦有記載。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云:“心脈微小為消癉”,《靈樞•本臟》曰:“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指出了心病與消渴之間關系十分密切?!毒霸廊珪碇死砑?#8226;雜證謨》曰:“消渴屬心……致心火散漫,渴而引飲……”,《醫宗己任篇•消癥》云:“消之為病,源于心火炎熾……”,闡明了消渴發病與心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漢•張仲景在《傷寒論》篇中提出:“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晉•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指出:“消渴重,心中痛”,描述了消渴日久可以引發心中痛,說明消渴與心痛密切相關。
2中醫對痰、瘀的認識
2.1痰濁、瘀血的提出“痰飲”“瘀血”之名首次在《金匱要略》中被明確提出,其中并分專篇對其進行論述,如《金匱要略•咳嗽痰飲病脈證并治篇》指出:“……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又云:“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為有瘀血。”(《金匱要略》)中醫學認為痰飲、瘀血皆是氣血津液代謝失常所致的病理產物。其中痰與飲又有區別,痰指質地稠濁者,而飲指質地清稀者,如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對“痰”與“飲”分而論之。古人所謂痰多指痰濁,是由于機體水液代謝過程發生障礙,津液失于正常的輸布和排泄而形成;瘀多指瘀血,是指體內血液運行障礙,血液凝聚瘀滯于經脈或臟腑而成,以及體內瘀積的離經之血[5]。痰濁和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滯經絡氣血、影響臟腑,從而引起其他新的病證,因此認為,痰濁、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具有雙重性。
2.2痰濁、瘀血的關系
2.2.1痰瘀同源中醫學“津血同源”理論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如《靈樞•營衛生會》指出:“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為血”,《靈樞•癰疽》有云:“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說明津血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并且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津血皆屬于陰精,而痰源于津,瘀本于血,津液凝聚而為痰,血液瘀滯而成瘀[5],在生理上屬于津血同源,而在病理上則屬于痰瘀同病,進而奠定了痰瘀同源的理論基礎[6]。鄧鐵濤指出痰與瘀均由津液運化失常而致,但異中有同,并提出“痰瘀相關”理論,認為濕邪為兩者的共同源頭,濕為陰邪易阻氣機,氣機升降失常,津液代謝障礙,聚濕生痰,痰濁凝聚阻礙氣血運行,血行瘀滯而成瘀血,因此痰瘀二者同源,同作為病理產物及致病因素,可以互相影響[7]。
2.2.2痰瘀互生互化痰濁停于體內,阻滯脈道,氣血運行不暢,血行澀滯而成瘀血;瘀血內阻,影響氣機升降,氣機不暢,津液輸布失常,痰濁內生。因此,痰可生瘀,瘀可生痰,二者互為因果[8]。如《醫學正傳》中提到:“津液稠黏,為痰為飲,積久滲入脈中,血為之濁”,《血證論》有云:“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指出:“津凝血敗,皆化為痰”,皆說明在疾病過程中,痰瘀可以相互轉化?!兜は姆ā吩疲骸疤祾娥鲅?,遂成窠囊”,《諸病源候論》云:“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故成痰也”,提示痰瘀可相互轉化,共同致病。張伯禮[9]認為痰可生瘀,瘀可生痰,并提出了“痰瘀互生”的理論,表明痰與瘀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因素,痰瘀互生則是導致病重的源頭。由此可見,痰、瘀在發病過程中可以單獨致病,亦可相兼致病,互為因果,相互轉化[10]。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從痰瘀論治的病因病機
3.1發病原因
3.1.1五臟虛弱《靈樞•五變》中云:“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五臟虛弱,氣、血、津液代謝障礙,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行澀滯,停聚成瘀;臟腑氣機不暢,氣滯血行不暢,而成瘀血;脾不統血或肝不藏血,以致血逸脈外,停積體內,而成瘀血;氣不布津,輸布失調,水液運化失司,聚濕生痰,痰阻氣機、血絡,久而致瘀,痰瘀相關。
3.1.2飲食不節《素問•五臟生成》云:“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名曰心痹。”《素問•通評虛實論》云:“凡治消癉,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薄毒霸廊珪吩疲骸跋什 愿嗔环矢手儭苑寿F人病之……。”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及水濕。過食肥甘厚味,易損傷脾胃,健運失司,水濕運化無權,聚濕成痰,阻滯氣機,氣血運行不暢,瘀滯而成瘀血;氣血生化乏源,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行不暢,漸而成瘀。
3.1.3情志失調晉•王叔和在《脈經》中指出:“愁憂思慮則傷心……心傷者……心中痛徹背……此為心臟所傷所致?!薄度摗酚性疲骸拔逯具^極,皆從火化,熱甚傷陰,致令消渴?!鼻橹静粫常紤]過度傷脾,脾失健運,津液不能正常輸布,聚濕生痰,痰阻氣機,血行遲緩致瘀;郁怒傷肝,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氣不布津,津液積聚成痰,血行不暢,停而為瘀;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津成痰,痰阻血絡,而成瘀血。
3.1.4勞欲過度勞倦過度,損傷心脾,耗傷氣血,氣虛運血乏力,血行遲緩,停滯為瘀;脾虛運化失常,津液不輸,水濕不化,阻遏氣機,痰瘀內生;積勞傷陽,陽虛無力鼓動氣血運行,血行澀滯致瘀。《外臺秘要》有云:“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故也……腎燥則渴。”說明房勞過度,耗傷腎中精氣,損傷腎陽,開闔失司,水濕泛濫,停聚為痰;腎陽不足,失于溫運脾陽,水谷運化失常,水濕內停為痰,氣機不暢,氣滯血瘀,痰瘀內阻。由此可見,五臟虛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均可導致痰瘀內阻,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發病過程中痰瘀形成的主要病因。
3.2病變機理
3.2.1氣虛致痰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行血?!秲冉洝分赋觯骸笆稚訇帤饨^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薄夺t林改錯》中提到:“元氣既虛,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笨梢哉f明心氣虧虛,無力鼓動血液運行,血行不暢,停而致瘀。《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指出脾主運化水液,布散精氣,若脾氣虧虛,則運化失司,水濕不化,精微不布,痰濁內生。痰阻血絡,久成瘀血,而血瘀日久,閉阻經脈,水道不利,痰濕內停。說明氣虛可生痰生瘀,導致痰瘀內阻,引發本病。
3.2.2氣滯致痰瘀肺主治節,為氣之本,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宜升則健,肝主疏泄,各臟腑共同調暢氣機,氣機通暢,氣行則血行。肺氣不足,脾胃升降失常,肝氣郁結,肝失疏泄,均可導致氣機不暢,血行不利,停滯為瘀,氣機郁滯不通,津液代謝失常,水濕停聚,形成痰濁,進而痰瘀互結??梢姎鈾C不暢,氣血津液運行不利,氣滯痰阻血停,痰瘀互阻,導致本病發生發展。
3.2.3陰虛致痰瘀津血同源,皆屬于陰精,正如周學海提到:“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津充沛,舟始能行……則血液為之瘀滯?!苯蜓从谥薪蛊⑽?,本于下焦腎水。若脾腎陰虛,氣血津液不足,失于濡養血脈,脈道不通,血行不暢而成瘀;陰虛內熱,熱盛化火,灼傷津液,煉液為痰;熱傷陰液,津虧血少,無力運血,血行遲緩,停滯而瘀,最終形成痰濁、瘀血,如《讀醫隨筆》云:“津液為火灼竭,則血行愈滯?!币陨险f明陰虛可致痰瘀互結,是形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主要病機之一。
3.2.4久病致痰瘀中醫學素有“久病必虛”“久病必瘀”“久病入絡”等說法[11]。如《素問•痹論》指出:“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到:“百日久恙,血絡必傷,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讀醫隨筆》有云:“病久氣血推行不利,血絡之中必有瘀凝……?!苯哉f明病程日久,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代謝失常,氣血運行不暢,而終成瘀。中醫亦有“病久及腎”之說,如《景岳全書》中提及:“五臟之傷,窮必及腎”。腎為先天之本,一身陰陽之根本,腎主水液代謝,久病傷腎,陰陽虛損,水液代謝失常,聚濕生痰,痰阻氣機,血運不利,停而瘀滯,痰瘀并生。由此可見,久病易致痰瘀,進一步促進本病發展。
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從痰瘀論治
痰瘀始終貫穿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整個病變過程中,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阻礙氣機,氣化功能失常,因此治療本病時應采取活血化痰、祛瘀降濁[12]為最基本的治療方法。由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機包括氣虛痰瘀、氣滯痰瘀、陰虛痰瘀及久病痰瘀,因此在活血化痰、祛瘀降濁基礎治則之上,應佐以益氣、行氣、養陰、通絡等中藥以標本同治。氣虛痰瘀者,可予黃芪、當歸、丹參等補氣養血活血之品;氣滯痰瘀者,可加用延胡索、郁金、川芎等行氣活血中藥;陰虛痰瘀者,另予麥冬、沙參、黃精等藥以益氣養陰;久病痰瘀者,則可加僵蠶、地龍、水蛭等蟲類藥以通絡祛邪[13]?,F代醫學認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發病的高危因素主要為血脂代謝異常,其中甘油三酯、血清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的升高,體現了血漿黏稠度的增加[14],進而導致循環障礙,這與中醫學“痰瘀互結”理論意義相同,西醫治療常與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因此在治療本病時,不但要應用西醫控制其發病危險因素,更應多使用中醫活血化痰、益氣養陰、行氣通絡中藥加強治療效果[15]。
5小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基本病機為氣陰兩虛、痰瘀內阻,且痰瘀貫穿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發生發展的始終。中醫治療本病時,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在活血化痰基礎之上同時配以益氣養陰、行氣通絡之品,標本同治,體現了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與特色,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KannelWB.Framinghamstudyinsightson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J].ClinChem,2011,57(2):338-339.
[2]吳定坤.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醫辨證論治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0,16(4):106-107.
[3]蓋成安.糖尿病性冠心病中醫病機分析及組方探討[J].中醫臨床研究,2014(32):56-57.
[4]張立欣,高海明.中西醫聯合治療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J].中國美容醫學,2012(16):219.
[5]浦延鵬,陳民.痰瘀并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5):69-70.
[6]高杉,張敏,等.從痰瘀相關理論論治冠心病淺析[J].天津中醫藥,2014(2):85-87.
[7]杜松.痰瘀互結證現論研究進展述評[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4):477-482.
[8]黃燕,李果烈.李果烈從痰瘀論治冠心病心絞痛的經驗[J].四川中醫,2014(1):18-20.
[9]張晗,康立源,等.心腦血管疾病痰瘀互結證述析[J].天津中醫藥,2009(2):172-174.
[10]張新穎,王保和.從痰瘀論治心血管疾病[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7):91.
[11]夏米娜.從瘀論治消渴病[J].河南中醫,2014(4):696-697.
[12]鞠鳳芝.從痰瘀論治2型糖尿病淺探[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5(1):22.
[13]王磊,等.劉銅華“從瘀論治”糖尿病經驗[J].中醫雜志,2011(S1):35-36.
[14]王宇.從痰瘀論治2型糖尿病的臨床體會[J].四川中醫,2012(1):34-35.
[15]郭新年.中醫導痰祛瘀藥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10):41-42,46.
作者:張穎 張明雪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