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糖尿病胰島素治療低血糖及應對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低血糖恐懼感調查量表(CHFSWS)、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對122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評分中位數為10.5分(四分位間距4~19分),醫學應對方式分值分別為面對維度(18.03±4.79)分、回避維度(16.08±2.89)分、屈服維度(11.18±2.57)分;低血糖恐懼感評分與應對方式總分及屈服維度得分呈正相關。[結論]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與病人的消極應對方式密切相關,應注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的評估和管理,幫助病人采取更積極的應對方式,實現血糖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糖尿病;低血糖恐懼;應對方式
糖尿病已成為全球性疾病,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至2035年全球糖尿病病人將達到5.92億[1]。糖尿病病人治療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水平,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過程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2]。個人的或替代的低血糖經歷均可導致某些病人對低血糖產生恐懼、回避性反應[3]。對糖尿病病人而言,低血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能要比高血糖更危險,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機體損害,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4],這增加了病人的低血糖恐懼程度。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現狀及其應對方式,并對低血糖恐懼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為指導病人采用適當的應對方式,有效實現病人的血糖管理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1月于郴州市3家三級綜合醫院糖尿病病區收治的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作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在院治療年齡大于18歲的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病程超過6個月;意識清醒,能夠自主回答問題;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②排除標準: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病人;妊娠糖尿病病人;有焦慮、抑郁等精神病病史。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血糖波動情況、低血糖預防及處理知識知曉情況、近6個月低血糖的發生次數。②中文版低血糖恐懼感調查量表(ChineseVersionHypoglycemiaFarSrveeuyWorryScale,CHFSWS),最初的由Cox等[3]研發,后經Shui等[5]將其中的憂慮量表翻譯為中文版并應用于我國香港地區系數是共包括個條目采用0~4分分別表示“沒有”“極小”“有時”“時常”“極經常”。得分范圍是0~4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對低血糖發生的恐懼心理負擔越重。③醫學應對問卷(Medi-calCopingModesQuestionnaire,MCMQ),采用Feif-el等[6]編制,由沈曉紅等[7]修訂為中文版本的醫學應對方式問卷,共20個條目,分為面對、回避、屈服3種應對方式,每個條目采用Likert4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說明越常使用該項應對方式,在國內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臨床研究。
1.2.2調查方法由調查者當面發放調查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根據被調查者的文化程度和閱讀能力,決定由其獨立填寫或由調查者復述問卷內容如實填寫,填寫完畢后,當場檢查、補漏后回收。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低血糖恐懼感分值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進行描述,應對方式分值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應對方式分值與常模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低血糖恐懼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設為α=0.05。
2結果
2.1病人一般資料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122份,回收率為95.5%,均為有效問卷。研究對象年齡為24~82(60.95±11.62)歲。病人病程為1~26年,病程10年以下75例(61.48%),11~20年41例(33.61%),大于20年6例(4.92%)。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2.2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現狀病
人低血糖恐懼感量表評分最小值為0分,最大值為40分,中位數10.5分,四分位間距是4~19分。
2.3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應對方式現狀
“回避”的應對方式得分最高,與常模相比面對維度低于常模、回避維度和屈服維度得分均高于常模。應對方式得分情況見表2。
2.4低血糖恐懼感量表評分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病人低血糖恐懼感得分與應對方式總分及屈服維度呈正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低血糖恐懼感得分越高,病人應對方式總分和屈服維度評分越高,如表3。
3討論
3.1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存在低血糖恐懼
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評分中位數10.5分,與黃碩果[8]采用同一量表的研究結果一致。目前對低血糖恐懼感沒有統一的定義,但都集中于認為低血糖恐懼是糖尿病病人在疾病管理過程中因受到低血糖威脅而產生的一種負性情緒體驗,并會導致其行為及認知上的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對病人的疾病管理是不利的。Leiter等[9]研究發現:低血糖恐懼感會使病人為了預防低血糖發生做出行為的改變,這對病人血糖的控制、治療的依從性及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后果。Anderbro等[10]研究發現:低血糖恐懼可限制醫生強化治療方案的開展。由此可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不容忽視。
3.2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以消極應對方式為主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面對維度評分低于常模,屈服和回避維度評分高于常模,這一結果中面對維度分值低于汪艷陽[11]關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評分,屈服和回避維度則高于其評分。說明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更趨向于采取屈服和回避的應對方式。面對是積極應對方式,屈服和回避歸屬于消極應對方式,多數研究認為積極的應對方式比消極的應對方式更有益,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主動獲取醫護人員及他人的幫助,從而對促進疾病轉歸或對生存質量產生積極影響,而消極應對方式則使人們緊張壓抑的情緒得不到宣泄和消除,導致病情加重,對健康及生存質量會產生消極影響[1214]。提示應通過有效的引導促使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主動尋求與疾病相關的信息,進行科學的自我管理,如自我監測、飲食管理、運動治療等,自覺地參與到糖尿病的管理中。
3.3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本次研究顯示: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評分與應對方式總分和屈服維度呈正相關,即病人的低血糖恐懼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采取屈服這一消極應對方式。這可能與低血糖恐懼導致病人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和行為改變有關。多個研究發現低血糖恐懼與糖尿病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產生有關[1516]。而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是應對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王萍等[17]研究發現消極的應對方式與糖尿病病人的焦慮、抑郁密切相關,焦慮與屈服和回避呈正相關,抑郁與屈服呈正相關。同時許洪梅等[18]關于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恐懼的質性研究發現:出于對低血糖的恐懼心理,病人更多地會采取謹慎、回避和妥協的行為改變。因此,臨床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的評估和管理,促使病人采取更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更好地實現血糖的控制和疾病的管理。
4小結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分析,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感與消極應對方式密切相關。提示在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應該注重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病人低血糖恐懼的評估,并通過合理的指導和情感支持等方式降低病人的低血糖恐懼感,促使病人采取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實現血糖的有效管理。
作者:胡鈺 賀麗芳 鄧海艷 龔新炎 王萍 單位:湘南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