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胃手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臨床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胃手術后胃癱綜合征(PGS)的病因和診治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08—2017-08間鄭州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5例PGS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PGS發生于術后5~9d,經非手術治療后,均在6周內治愈。結論PGS是綜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檢查是診斷PGS的可靠方法,非手術療法效果肯定。
【關鍵詞】胃切除術;胃癱綜合征;臨床分析
術后胃癱綜合征(Postoperative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是胃手術后以胃排空障礙為主的綜合征,也可見于胰腺手術和其他腹部手術[1]。由于與吻合口或輸出袢機械性梗阻的癥狀和體征相似,故給臨床診治造成困難?,F選取2010-08—2017-08間我科收治的15例胃手術后PGS患者,對其病因、診斷及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年齡40~79歲。胃上部癌近端胃切除術12例,胃潰瘍并瘢痕性幽門梗阻B-Ⅱ式結腸前Roux-en-Y吻合術3例。臨床表現:(1)術后5~9d肛門排氣、停止胃腸減壓開始進流質飲食或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飲食后,出現上腹飽脹不適、惡心、嘔吐(多為溢出性)及頑固性呃逆,但疼痛不明顯。(2)食后嘔出大量胃內容物,含有或不含膽汁,吐后癥狀暫時緩解。(3)胃腸減壓量>800mL/d。(4)上腹部飽滿,輕壓痛,可聞及振水音,腸鳴音減弱或正常。(5)上消化道碘佛醇水劑造影僅有少量造影劑能緩慢通過吻合口,殘胃擴張無力。(6)術后2周胃鏡檢查,顯示吻合口處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殘胃無蠕動波,鏡身可通過吻合口。
1.2治療方法
(1)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詳細解釋PGS的誘因及非手術治療的良好效果,以緩解其緊張心理。(2)禁飲食、禁持續胃腸減壓。(3)高滲鹽水(3%)洗胃,100~200mL/次,保留20min全部抽出,3~4次/d。(4)靜滴地塞米松10mg/d。(5)防止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維持酸堿平衡。(6)全胃腸外營養(TPN)支持。(7)應用胃動力藥,如胃復安、嗎丁林、西沙必利、紅霉素等。(8)胃管注入中藥湯劑及針灸和穴位注射等。
2結果
經非手術治療10~42d,本組57例患者均恢復胃動力,無一例再手術。3討論3.1病因及發病機制[2](1)過分擔心手術效果,精神過度緊張。(2)術后胃完整性被破壞,使食物失去原有的流出道;胃十二指腸的蠕動不連續,改變了原有的內環境,出現胃動力障礙及順應性降低。(3)迷走神經干損傷[3],使殘胃處于無神經支配的低張力狀態。(4)術后應激狀態使胃腸激素的產生和調節作用出現異常,胰高血糖素和促胰液素分泌增多,胃泌素和膽囊收縮素分泌減少。(5)輸出袢痙攣、低蛋白血癥、吻合口水腫、變態反應、飲食結構改變及長期應用抑制胃腸運動的藥物等。
3.2診斷依據
3.2.1診斷標準
(1)經單項或多項檢查提示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2)術后3~5d,拔除胃管進食后出現上腹脹、惡心、嘔吐等。胃管引流量>800mL/d,持續時間>10d。(3)無明顯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4)無引起胃排空障礙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結締組織病等。(5)未應用影響平滑肌收縮的藥物。
3.2.2診斷方法
(1)胃腸X線造影動態觀察,對于判斷功能性或機械性排空障礙具有重要意義。(2)胃鏡下可直接觀察胃黏膜及吻合口形態,并提供有無機械性梗阻的直接證據。(3)核素標記胃排空測定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強,被認為是目前測定胃排空最佳的檢查方法,但對胃手術后患者尚不能廣泛開展。
3.3治療原則
以非手術治療為主[4]。在治療過程中應做到“空、足、平衡”的原則,即殘胃的徹底減壓排空,足夠的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代謝及酸堿平衡。在此基礎上針對胃張力低下的病因及胃黏膜吻合口水腫進行對癥治療。
3.3.1心理治療
胃手術后PGS是功能性疾病恢復時間可能較長,因此患者的信心相當重要,需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助治療。
3.3.2營養支持
營養支持對胃手術后PGS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須為患者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加快恢復。
3.3.3促胃動力藥物
胃手術后發生PGS后,不要急于使用胃腸動力藥物,因為此時水腫的胃黏膜需要休息。在經過禁飲食、胃腸減壓、溫鹽水洗胃及營養支持后,再予以促胃動力藥效果會更好。目前常用的促胃動力藥物有嗎丁林、胃復安、紅霉素、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其中紅霉素及其衍生物可作為胃動素激動劑發揮作用。
3.3.4中醫治療
中藥湯劑經胃管注入、針灸和穴位注射等,均有利于促進胃蠕動恢復。
3.3.5胃起搏治療
是近年來新興起的治療PGS的一種方法。通過胃起搏器產生與人體胃電節律相似的胃生物電信息,選擇最佳的幅度與頻率治療,作用于胃的起搏點,使胃電活動產生跟隨效應,促進胃電恢復正常的波幅和節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3.3.6再次手術
如果診斷明確,應堅持非手術治療,多數患者在3~5周內可恢復,一般不宜再實施手術[5]。過早手術往往不能發現梗阻因素,只有在非手術治療無明顯效果,不能完全排除機械性梗阻因素時,才考慮行手術探查。
作者:胡德升 單位:鄭州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