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補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補心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方法將明確診斷為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對照組給予卡維地洛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心湯治療,2組均連續治療12周,評估臨床療效及相關指標。結果觀察組中醫證候總有效率、心力衰竭積分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Lee氏心衰積分均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均<0.05);觀察組LVEF、SV以及血清NT-proBNP比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均<0.05)。結論補心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療效、心功能改善方面明顯優于單純應用卡維地洛。
[關鍵詞]
補心湯;卡維地洛;慢性心力衰竭;氣陰兩虛型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導致心肌結構變化、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異常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綜合征[1],臨床發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極高。臨床治療本病不僅要強調短期改善癥狀、體征,而且也要注重長期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2]。西藥治療通常以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醛固酮拮抗劑等藥物為主,能短期內明顯緩解臨床癥狀、體征,但是長期服用不良反應較大,耐藥性強,劑量難掌握,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治療效果欠佳。中醫認為,本病屬于“心悸”“水腫”“怔忡”的范疇,中藥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長期服藥。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中藥與西藥聯合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在上述期間收治的明確診斷為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符合《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3]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并為氣陰兩虛型,主癥:心悸、氣短、盜汗、疲乏、動則出汗,次癥:眩暈、五心煩熱、口干欲飲、面顴暗紅,舌脈:舌紅少苔,脈沉細無力,具備以上主癥及次癥2項則為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③慢性心力衰竭分級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制定,屬于Ⅱ~Ⅲ級慢性心力衰竭;④年齡40~80歲;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醫診斷標準或辨證分型不屬于氣陰兩虛型;②年齡<40歲或>80歲;③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引發的慢性心力衰竭者;④對大部分藥物過敏者;⑤有精神疾患者;⑥合并有肝腎、內分泌系統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174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觀察組男53例,女34例;年齡45~78(62.08±6.15)歲;病程3~20(16.85±8.16)個月;NYHA分級Ⅱ級46例,Ⅲ級41例。對照組男46例,女41例;年齡40~79(63.14±6.38)歲;病程4~21(15.93±8.07)個月;NYHA分級Ⅱ級49例,Ⅲ級38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NYHA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2組患者按照《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給予基礎治療,對照組同時口服卡維地洛(海南碧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19),起始劑量為3.125mg/次,2次/d,服藥2周后增至6.25mg/次,2次/d,之后每隔2周劑量加倍至目標劑量,目標劑量為使患者心室率降至70次/min左右,收縮壓≥90mmHg(1mmHg=0.133kPa)。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補心湯治療。補心湯方劑組成為:黃芪、麥冬各30g,人參(單煎)、石菖蒲、玉竹、當歸各12g,五味子9g,生地15g,丹參20g,生山楂6g。上述方藥在我院制劑室煎煮至300mL,每劑分為2袋,150mL/袋。每日1劑,早晚飯后服用。2組均連續治療12周,評估臨床療效。
1.3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情況,采用中醫證候積分來記錄。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心力衰竭癥候量化積分,主癥: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癥: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②Lee氏心衰積分:主要包括呼吸困難、肺部啰音、水腫、肝大、頸靜脈及胸片異常,于治療前后評估每項分值,分值越大,心力衰竭程度越嚴重。③心臟超聲:于治療前后做心臟超聲檢查,主要記錄左室射血分數(LVEF)和每搏量(SV)。④血清NT-proB-NP:于治療前后測定,所有患者于清晨采空腹靜脈血5mL,按照試劑盒操作和遵循儀器的相關規定進行操作。⑤觀察患者藥物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定標準
1.4.1中醫證候療效標準[4]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30%≤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
1.4.2心力衰竭積分療效標準[5]顯效:治療后Lee氏心衰積分降低≥75%;有效:50%≤Lee氏心衰積分降低<75%;無效或加重:Lee氏心衰積分降低<50%。
1.5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觀察組中醫證候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4.423,P<0.05)。
2.22組心力衰竭積分療效比較觀察組心力衰竭積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3.915,P<0.05)。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Lee氏心衰積分變化比較經過治療,2組中醫證候積分、Lee氏心衰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均<0.05),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Lee氏心衰積分均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均<0.05)。
2.42組LVEF、SV變化比較2組LVEF、SV均較治療前明顯上升(P均<0.05),觀察組LVEF、SV上升更明顯(P均<0.05)。
2.52組血清NT-proBNP變化比較經過治療,2組血清NT-proBNP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62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所有參與受試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均順利完成整個研究過程。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卻占40%,正成為我國心血管病領域的公共衛生問題[6],也是心血管病領域較為難治之病。慢性心力衰竭成因機制復雜,涉及多種神經以及內分泌因素[7],如心臟舒縮功能障礙,心臟泵血量不足以維持正常人體代謝需要,機體組織灌注減少以及肺循環或體循環淤血等。經典的西醫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其中,β受體阻滯劑適合于所有癥狀及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室功能和患者的主觀感覺,且能提高生存率。卡維地洛是β受體阻滯劑的代表用藥,實驗研究顯示[8],使用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治療1年后,死亡危險度、心功能惡化導致再次入院的危險度均明顯降低。但是,西藥治療往往治標不治本,耐藥性強、劑量難掌握,患者治療依從性也因此下降,因而單純依賴西藥治療非最佳治療方案,祖國醫學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中醫認為,心力衰竭病因為外感和內傷,外感邪氣,日久不愈,傳變入里,內傷于心。慢性心力衰竭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心的陰陽氣血虧虛,標實為在氣血虧虛基礎上產生的痰濁、瘀血。心氣虧虛在本病的發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但各種原發病直接或間接損傷心體,導致氣陰兩虛,心營不暢,成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勞傷不足,則驚悸恍惚,心氣虛,心氣虛損日久,陰津化生受累致氣陰兩虛,所以氣陰兩虛為本病的病機關鍵[9]。治療當以補氣養陰,生津活血。基于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機,本研究根據筆者多年臨床經驗采用自擬經驗方補心湯治療,方劑是在生脈散的基礎上化裁而來。方中黃芪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黃芪長于補氣升陽,升陽有助于氣上達于心,利水則有利于消除水腫。且黃芪有效成分黃芪皂苷、黃酮及氨基酸具有明顯強心作用,還能雙向調節血壓。人參補益元氣,補心腎之氣,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短氣虛喘癥,且具有生津止渴作用,擅治氣陰兩虛的證候,另外可安神益智,有利于改善煩躁。麥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與人參、黃芪配伍,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可除五心煩熱。本方用生地,重在取其養陰生津之功,以治療氣陰兩虛證。其有效成分腺嘌呤核苷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有較強的強心功效[10]。
玉竹養陰液潤燥干,生陰津止干渴,不僅可以治療陰津虧虛口干,又可治療陰虛生熱引起的盜汗。五味子益氣生津,寧心安神,善治久咳虛喘。五味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鎮靜催眠的作用。當歸補血活血,活血通經祛除瘀阻。丹參化生新血,保護心肌、強心。石菖蒲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丹參和當歸均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擴張心血管,有利于增加血流量。另外,生山楂可助丹參活血,健胃消食,行氣散瘀。上述方藥合用,共奏補益氣血、生津活血之功。補心湯中丹參能夠擴張冠狀動脈,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同時也能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外周的循環血量。實驗研究顯示[14],黃芪中有效成分黃芪皂苷對人體心室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以改善心肌收縮和舒張功能,且meta分析顯示,加用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升高LVEF。還有研究表明[15],人參皂苷對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人參多糖和皂苷也能增強左心室的收縮、舒張功能。麥冬提取物能明顯改善心肌缺血,保護心肌細胞。另外玉竹也可保護心肌細胞損害,改善心肌功能。
LVEF、SV能有效反映心臟收縮能力及射血功能。LVEF是直接反映心室射血功能的一個指標,正常人的射血分數一般不低于50%,SV可反映心臟的收縮力[11]。而血清NT-proBNP可較好反映心功能損傷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動態監測血清NT-proBNP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療效及治療方案的調整有很大幫助,可作為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評價的客觀指標[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療效、心力衰竭療效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說明補心湯聯合卡維地洛在改善癥狀體征方面優于單純卡維地洛。觀察組LVEF、SV以及血清NT-proBNP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5),說明補心湯聯合卡維地洛在改善心功能損傷方面效果要優于單純卡維地洛。
綜上所述,補心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療效、心功能改善方面明顯優于單純卡維地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趙軍香 王慧云 張麗榮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交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