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菌類西藥藥理藥效應用效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抗菌類西藥的藥理藥效及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就診于本院的15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所有患者診療過程,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及用藥合理性。結果治療期間,有1211例使用一種及以上抗菌藥物,使用率為80.73%;青霉素類、硝咪唑類、氨基糖苷類、頭孢類及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在醫院中應用頻率較高,各類藥物均有較高的使用合理性。結論加強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根據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結果針對性用藥,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避免耐藥菌生成,保證治療安全。
關鍵詞:抗菌藥物;藥理;應用現狀;合理用藥
引言
近年來,各類抗菌藥物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隨之而來的不良反應及耐藥問題也愈發突出[1]。有調查發現,國內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率超過60%,而西方發達國家僅僅只有該數據的一半,大量使用抗菌藥物雖然能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容易造成醫藥資源浪費,增加耐藥菌發生風險,提高醫院感染發生率[2]。為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衛生部于2010年發行《全國抗菌藥物聯合整治工作方案》,目的促進抗菌藥物使用安全,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本文以此方案為依據,回顧性分析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以供后續研究參考,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對象共1500例,均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就診于本院,其中男769例,年齡18~68歲,平均(46.60±7.50)歲;女731例,年齡18~69歲,平均(47.90±7.11)歲。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方法調查1500例患者診療過程,檢查并記錄各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評估用藥合理性,主要根據患者病情、抗菌藥物適應證、藥物動力學、藥敏試驗結果、聯合用藥、給藥途徑及配伍情況進行綜合分析。1.3觀察指標記錄各類抗菌藥物在不同疾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現狀;評估用藥合理性,由專業醫師進行分析,分為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三類。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抗菌藥物應用現狀
1500例患者治療過程中,有1211例使用一種及以上的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80.73%;其中有464例單純應用一種抗菌藥物(38.32%),385例聯用兩種抗菌藥物(31.79%),360例聯用三種抗菌藥物(29.73%),2例聯用4種及以上抗菌藥物(0.17%)。
2.2抗菌藥物種類
1211例抗菌治療患者主要使用青霉素類、硝咪唑類、氨基糖苷類、頭孢類及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其中以青霉素類占比最高,其次為硝咪唑類和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應用占比最低,見表1。
2.3用藥合理性分析
抗菌治療患者用藥合理性分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包括適應證、藥代動力學、藥敏選藥、聯合用藥、配伍、給藥途徑、療程等,分為三個等級(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結果顯示,本院抗菌藥物使用均有較高的合理性,見表2。
3討論
自青霉素問世以來,抗菌藥物一詞被首次提出,此類藥物逐漸廣泛應用于各種臨床感染性疾病治療控制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4]。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各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均在70%以上,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率在80%左右,相較于國外醫院調查結果差異較大,分析可能與臨床醫師抗菌藥物使用習慣和國內抗菌藥物濫用及不合理應用有關。醫院抗菌藥物多用于臨床手術治療前后,常見如牙槽外科、頜面腫瘤、唇腭裂整復、外傷等手術過程都會導致口腔內部暴露于外界環境中,此時醫師多推薦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避免因手術時間延長、術中損傷或手術器械進入口、鼻、咽部污染引發感染,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手術創口感染,但在使用何種藥物、如何使用及使用時間上并無統一標準,一般根據主治醫師的臨床經驗判斷,這種用藥模式最大的弊端是用藥方向不明確,容易有耐藥菌生成,所以臨床一般選用殺菌作用強、廣譜抗菌作用、滲透能力強、價格低廉和毒副作用少的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準則提出,抗菌藥物應用時間越短越好,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否則容易產生細菌耐藥或發生藥物毒性,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增加醫療負擔[5]。為探討醫院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及現狀,本文回顧性分析1500例患者診療過程,發現接受研究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80.73%,其中兩種、三種抗菌藥物聯用的比例也較高。臨床中應用占比最高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霉素類、硝咪唑類、氨基糖苷類、頭孢類及大環內酯類,顯示本院在疾病治療中多以一線抗菌藥物為主,此類藥物主要對葡萄球菌、厭氧菌和鏈球菌有較佳的抗菌效果[6-7]。孫麗等[8]回顧性分析口腔醫院開具的231張抗菌藥物處方,發現231張處方中,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99.57%,處方審核過程中仍然發現許多不合理用藥情況,認為目前口腔醫院臨床抗菌藥物使用雖然合理性較高,但仍存在給藥途徑、配伍差錯、藥代動力學不適宜等問題,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抗菌治療方案,對保證治療安全性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加強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根據細菌檢驗及藥敏試驗結果針對性用藥,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避免耐藥菌生成,保證治療安全。
參考文獻
[1]蔣登科.探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及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0):50-53.
[2]李國藝.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及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6):113-114.
[4]王富海,張愛珍,曾彩賢,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藥理作用和臨床合理應用探討[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8,7(1):18-22.
[6]隋妍蕾,邱偉杰,邱鳳玲,等.第五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藥理學特點及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0):125-126.
[7]吳彤.淺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分析及合理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5(27):55-58.
[8]孫麗,高雷,何曉光,等.我院口腔專科2016年門診輸液處方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5(22):50-53.
作者:何圳軍 單位: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