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衛生監督人才培養方式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學類專業畢業的衛生監督員,習慣于醫學和衛生學的直觀形象思維方式,還沒有掌握法律思維的基本規則,沒有建立起應有的法律思維方式。因此,他們不僅面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還面臨著由醫學和衛生學的直觀形象思維向法律思維—行為模式的過渡。短期培訓只是一種權宜之舉,要從根本上提高衛生監督執法隊伍的素質,必須從源頭抓起,改革現有的衛生監督人才培養模式。
衛生監督及其學科的再認識
1衛生監督的性質
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前,衛生監督工作更多地體現在業務技術服務和指導,技術性是其主要屬性。衛生監督的概念為:國家衛生行政機關,依照國家有關衛生法律規范的規定,對社會各部門、單位和個人遵守與執行衛生法律規范的狀況進行監察和督導,對違反衛生法規、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鑒于此,首先,衛生監督本身就是衛生執法活動,衛生監督必須要以事實為依據,以衛生法律為準繩,符合且遵循法律程序,因而,學科的法律屬性居主導地位[3]。其次,衛生監督又是國家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具備很強的行政性。同時,衛生監督需要以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和衛生學技術為手段,必須遵循醫學科學規律,這就體現了衛生監督的醫學技術性。
2衛生監督學的學科淵源
衛生監督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以衛生監督為研究對象,是研究衛生監督制度和衛生監督實踐,揭示衛生監督工作一般規律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從專業來講,是法學專業向衛生領域拓展形成的應用型分支學科;從知識結構來講,是法學和醫學、行政學等學科不斷延伸、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形成的一門跨界綜合學科。
現行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維護人群健康,衛生部門除了提供醫療預防保健服務外,還需對全社會的活動進行管理。但我國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依然體現出生物學模式的色彩。
1課程設置
我國現行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以衛生學類課程為主干,公共衛生事業所需專業與課程開設不足。多數高校雖然開設36學時的衛生法學,但也是普及學生的法律知識,明確其在醫藥衛生工作中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為日后更好地開展醫療衛生活動而服務。僅有的短學時的法學類課程教學,尚不能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衛生法律知識。
2教學內容
注重專業化或學術理論性研究和探討,忽視或不重視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的研究,只注重實驗室科研能力的培養,而忽視現場工作能力的訓練。這種模式培養的人才很難體現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群體工作的性質,顯然不利于衛生監督人才的培養。
改革現行衛生監督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藥學院是一所具有悠久的預防醫學專業辦學歷史的院校,學校結合本地的社會發展狀況和辦學經驗,針對性提出了“人才培養三對接”的理念,即人才培養理念與學校發展定位相對接、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接、人才培養模式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對接,并以社會需求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靈活設置預防醫學特色方向。具體措施:(1)改革課程設置,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2)改革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3)增強教學實踐環節,加強學生基本執法操作技能訓練。
1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決定課程設置的關鍵。從衛生監督學學科內涵和新形勢下依法行政的實際需要中可以看出,衛生監督人才必須是具有深厚的法學和醫學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衛生行政管理技能和衛生監督執法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故其知識構架,應該主要包括法學、醫學和行政管理學。在課程設置上,應改變醫學類課程門類、學時過多的現狀,合并部分臨床課程,必修課保持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法學、社會醫學等,增設特色模塊,包含若干衛生監督執法技能的課程,如建設項目衛生評價學、衛生法律文書與公文寫作、衛生監督實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等。針對日后工作需要,傳授學生有關法律法規運用、執法程序、文書寫作、專業知識、現場監督等方面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
法律思維是人們運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斷、法律推理去思考問題,表達和闡釋法律現象的復雜的心理過程[4]。法律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發現和探知法律事實的能力,收集、分析、判斷和采信證據的能力,歸納、概括案件爭執焦點的能力,認定案件事實和確定案件性質的能力,正確闡釋法理和適用法律的能力,嚴謹的法律推理和論證能力等。法律思維能力是法律職業能力結構中的決定性因素,是一個法律人才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礎,集中反映了個人的綜合業務素質。但法律思維能力并不能自發形成,必須由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情境式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使其自主自動地強化自己的法律職業者角色,調動他們的思維,引導其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法律思考、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以設計情境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法學知識傳授及技巧等的訓練,而非根據教科書的體系作按部就班、彼此孤立的規范解釋[5]。圍繞著“如何像一個法律職業人那樣思考”“如何做事”,致力于訓練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學會閱讀、觀察、分析案件事實、收集證據,尋找法律、分析法律、解釋法律和使用法律,起草法律文書等技能,而非停留于靜態的法學原理或是法律條文。
3加強學生基本執法操作技能訓練
衛生監督本身就具備很強的技術性、操作性,在現場教學因經費、場地、人員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實施的情況下,應尋求各種新技術的幫助,可在視聽教學設備和計算機的配合下,配備必要器材,模擬相應的實習環境。我校已建有仿真實驗室,加強有關設備建設,加大實驗課的課時比重,在講解基本監督理論后,利用現場模擬,訓練學生辦理一個完整案件所需的執法技能,如取證技能、文書書寫技能和檢測技能等,使學生成為上手快,動手能力強,受用人單位歡迎的衛生監督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支能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專業化的衛生監督員隊伍,是實現衛生監督保障人民健康目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工作,要從人才培養模式入手,改變以傳統的醫學教育代替衛生監督專業教育的滯后局面。(本文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