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壯醫藥學概論教學要點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壯醫藥學的一個基本事實是
壯醫學是傳統的民族醫學,但由于歷史上社會生產實踐背景,也沒有形成規范的文字,而使壯醫沒有象其他傳統民族醫學一樣的歷史典籍、沒有醫療經驗和理論升華的典籍文獻記錄資料,這是這門課的產生的一個背景基礎和背景缺陷原由。
二、把握壯醫藥學“口傳心授”的主要傳承方式
壯醫藥學是傳統民族醫學,必須具備一定符合其規律的傳承性方式,由于壯醫藥學沒有形成規范的文字記錄,決定了其以“口傳心授”為主要傳承方式。這些傳承內容主要體現在壯醫藥主要的醫療理論、藥物功用認識、各科疾病診斷經驗、治療經驗,壯醫藥各種特色療法的經驗傳承上,是通過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壯族自治羈縻及土司制度州縣和一般州縣(中央)并存,決定壯醫藥也不是正統的官方中醫記錄,因而壯醫藥主要流傳在壯族聚居地區講壯族語言的民間。“口傳心授”方式決定了其不可能為繁雜的體系,而多為簡潔、實用及經得起考驗,這些知識內容是客觀的傳統壯醫藥,但多散播在民間,須采集挖掘整理,這是目前壯醫藥的重要工作。
三、壯醫藥學沒有形成規范文字記錄的原由
使壯醫藥的基礎醫藥知識不系統、直觀,而必須借助于壯醫藥的壯族文化背景進行內容支助、理解、說明;如社會生產水平較低實際和對鬼神信仰的精神實際是壯醫“巫醫同源、巫醫并存”,即是壯醫的深遠文化背景;如一些畫符、念咒、驅鬼、三道公廟等形式中寓含許多壯醫藥知識內核,如果舍棄了“巫”的形式,那么壯醫就怕一無所在了,就否認其歷史價值了。又如壯民族特色的干欄式建筑文化反映著壯醫藥對流行病預防的重要成就。
四、壯醫藥社會歷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壯醫藥經驗和成就保留和保存的重要形式
并且這些反映著壯族人民以普及化形式或民俗形式或民族特質文化形式對實踐認識到的最重要的壯醫藥知識、成就的記錄和經歷代相傳的活生生的客觀記錄;尤其反映了壯醫藥的保健和預防醫藥的歷史成就。如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歌海節、趕圩文化、趕藥市習俗,又如拋繡球、點天燈、花山石刻等體育鍛煉預防保健形式;這些是壯醫普及的預防醫學的重要成就。另外,如壯藥祛瘴法、群防隔離習俗等壯醫藥對流行病群防的重要普及知識成就。這些是壯醫藥傳承不依賴文字記錄外的較“口傳心授”主要傳授方式更高形式的開放傳承形式,對壯醫藥很重要的知識尤其適合。
五、一個重要的實際是從壯民族的嶺南地域和氣候變化實際研究壯醫藥
這些地域和氣候必然影響壯醫的生活方式和影響決定著壯民族醫藥的歷史醫療實踐活動形式,是形成壯醫藥的基礎。這一方面形成壯醫藥的生產毒藥的基礎、使用毒藥的本能和歷史上培育壯醫藥的解毒本能;這是壯醫藥的重要特色之一。故壯藥多毒藥、壯醫善于使用毒藥和解毒藥,是壯醫藥的豐富醫療事實和實踐經驗基礎;毒是壯醫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最多的疾病,毒也是壯醫外科學的實質綱領。由于壯族的地域、氣候特色,使壯醫“痧”、“瘴”、“毒”、“盅”、“風”、“濕”等地方病突出,并形成壯醫疾病譜的基本綱領,且決定壯民外在活動頻繁的生活方式,從而形成壯醫防治學重要的特色,即較注重外治方法,而內治方法較弱,即以外治為特色,并形成一系列的重要外治的特種技術;如壯醫針法、壯醫灸法,也催生了優秀的壯醫挑治法、壯醫刺血療法和壯醫佩藥療法等非常豐富的壯醫外治療法內容。壯醫的地域環境特色和氣候特點的影響,決定了壯醫的發病觀。中醫的發病是正邪觀,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較具普遍的指導意義;而壯醫更具體的實踐環境是地域特點和氣候特色,即南疆之域;邪氣熾盛,陽氣開瀉,正氣更易耗損,既表現壯地突出的“痧”、“瘴”、“毒”、“盅”、“風”、“濕”等地方病發病特色,也表現出明顯的因虛致病特色,明顯正氣虛的特色,故壯醫發病觀表現更為明確病因的即明確而廣泛的壯地毒虛病因的“毒虛致病觀”。而這一具體的致病觀從而決定了壯醫治病的最基本原則是“調氣”、“解毒”、“補虛”觀。以這些治則為基礎,去掌握壯醫多種治療方法的實質所在,如壯醫針法更重在調氣,壯醫善用動物藥以補虛,壯醫更善用解毒藥等。
六、壯醫藥知識保部分存在在中醫典籍、地方志等記錄當中
中醫傳統典籍中記錄一些壯醫藥學成功典案或有巫文化特色的案例,壯族地域的地方志記錄的壯醫藥成就、壯醫藥歷史活動,以及諸多中藥藥典對壯藥的記錄,就是當今較直接的壯醫藥知識成就記錄。但這些內容較少,不代表壯醫藥學主體。另外,壯醫藥學的文獻考古工作對壯醫藥知識的佐證,故文獻考證是壯醫成就的重要佐證形式,以證明壯醫的歷史真實性、存在性和歷史技術水平,也佐證一些目前中醫藥技術的起源。諸上所論壯醫藥各方面的特色提示在壯醫藥概論教學中,除按現在教材內容分類章節講授主體形式基礎上,在合適的地方也宜穿插一些知識要點的如壯民族文化、民俗、地域特色、民族特異性、自治政府衛生政策、口傳心授等主題的專題講授,以豐富知識背景。
七、在歷史的、文化的、民俗的諸方面的佐證壯醫藥的存在形式和客觀事實后
結合壯族地域氣候特點的發病觀和疾病譜基礎;并在中醫藥文化滲透基礎上和無文字記錄便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上;可以理解壯醫理論體系的歷史概況,至少應該簡捷、易理解、易解釋,故形成“三氣同步觀”、“壯醫生理病理觀”、“壯醫的三道兩路觀”,以及壯醫理論基礎上的客觀指征如目診、甲診、腹診等壯醫的診斷學基礎。這些理論隱約可見于壯醫的傳統歷史中,但較多具體成形的壯醫理論也只有30年以內,如何理解其歷史必然性是一個艱難的問題。但至少相較于中醫的觀點,其肯定有特異性、民族性和傳統性;如“三氣同步觀”形似中醫的“天人相應”觀,但在具體的解釋病情和說明治療時使用得更廣泛和具體。壯醫的“巧塢主神”理論較中醫五臟主神更具有壯醫特色,也更符合“腦主神明”現代簡明之說。“三道二路說”更符合壯族的歷史傳統,遠較中醫經絡腧穴容易記錄,易于口傳心授等。了解這些概念的壯族歷史地域特色是增加肯定壯醫理論的基礎,達到本課程教育目的。如上,壯醫藥醫療實踐的地域特點決定的“毒病說”,就說明了壯醫基于外邪所致的地方病“痧”、“瘴”、“毒”、“盅”、“風”、“濕”等主要疾病譜,而當今壯醫基本理論的建立,如三道兩路理論,就補充了壯醫基于外邪所致的傳統地方病外的壯醫雜病辨證體系,即三道病、二路病,也補充了可適用于壯醫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兒科等各科雜癥辨證。另外,壯醫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壯醫基本屬性,決定著壯醫的地位和水平,又決定了其發展狀態,如歷史上民族區域自治政府的政策既是促進壯醫發展因素又是阻礙壯醫發展的因素,決定壯醫的總體水平不及中醫,但又保持了壯醫藥特殊方面的先進性,以及壯醫藥的民族特異性,因而決定了壯醫在歷史上作用、水平和地位。
八、注重中醫藥、壯醫藥的比較研究,肯定壯醫藥的民族性、特色性和傳統性
“壯醫藥學概論”是壯醫藥學的入門教程,也是壯醫藥學各論中引用較多或占較大份量的素材,其份量遠較“中醫學導論”之于中醫學各論中素材多,故其在壯醫藥學中的地位不光是一門專業思想啟蒙教程,更是一門壯醫藥學知識簡編讀本,也是其他專業壯醫藥學的普及讀本,在壯醫學藥專業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深入了解該課程地域、歷史、文化、民俗、民族背景和基礎知識,就基本上算得上較具素養的壯醫師了,各個方面內容自然延伸、豐滿為現在壯醫藥學各門具體的專業課程,因而,也就很利于更深入的壯醫學專業各門課程的學習,更有利于樹立穩固的壯醫學專業思想。如注意以上諸方面線索的知識組合,并注意豐富、豐滿醫藥背景知識,尋找更多的可視教材的支持,注意講授的技術、藝術,仍不失為內容性、系統性和趣味性的一門課程。
九、學習掌握的壯醫藥學概論壯醫基本理論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傳統性
最終要從各方面理解、說明并落實現在已成型的壯醫學的成就和形成基礎的理解、認識,堅定對目前成形狀態的壯醫基本理論的科學性、客觀性的認同,更堅定壯醫藥學專業的專業思想基礎。同時為找到壯醫藥理論和學科建設進一步系統挖掘整理的科學方法,這也是“壯醫藥學概論”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之一,以達到更好地完成普及壯醫藥學知識、鞏固專業思想、堅定發展壯醫藥學的教育基礎任務,達到科學整理挖掘多門壯醫學新的科學教材和更系統的壯醫學科學理論。
十、結語
綜上,本文分析了壯醫藥學“口傳心授”,文化民族背景、民俗特色、地域特點和氣候特點等在壯醫藥學知識、理論體系建立中的作用,壯醫藥學概論特點及在壯醫藥學專業課程的地位作用等;提示這些是該課程必須把握的教學要點,對提高教學效果很有裨益。
作者:羅本華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