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基礎護理,護理責任,全面落實和深化護理專業的內涵,提高醫療的整體水平。“以患者為中心”是指護理人員的思維和醫療行為,無處不為患者的利益,將患者的所有活動擺在首位,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務成本,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過程應該簡化,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低耗,安全,滿意”的醫療服務。滿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讓患者有安全感,讓患者的身體舒適,用幫助來平衡患者的心理,獲得患者的家庭和社會的協調和支持,以高品質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患者和社會的滿意度,是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內涵。當新生兒黃疸時,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可增強療效,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黃疸;新生兒;優質護理
出生后28天內出現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液中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兒嚴重的中毒性腦病如神經系統后遺癥。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其中病理性黃疸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等影響尤為嚴重[1]。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生兒黃疸是在兒科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原因為膽紅素產生太多,肝功能異常,膽汁引流障礙,膽紅素代謝紊亂可使游離膽紅素濃度升高,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影響正常新生兒的生長發育[2]。因為新生兒血腦屏障未成熟,大腦中的高膽紅素濃度引起膽紅素腦病,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損害[3],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兒黃疸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代丹丹[4]研究認為,用全面優質的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患者給予治療可明顯提高療效,康復時間短,能夠有效控制治療后遺癥。
1新生兒黃疸癥狀特點
1.1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2周內消退,早產兒可持續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或15天后黃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復現等均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過重出現手足心發黃,新生兒精神差、拒奶、體溫升高、尿液深黃色,大便呈灰白色,更為嚴重者可出現高熱、抽搐等現象。
1.3道梗阻可出現黃疸,肝臟疾病新生兒黃疸一定要到醫院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特別是核黃疸發生時,會損壞神經系統,也稱為膽紅素腦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時治療生存下來也會有智力低下,如視聽障礙、手足抽搐等后遺癥。
1.4黃疸期密切觀察、及早采取干預手段是治療的最好辦法,臨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桿菌二聯活菌”或中藥“茵梔黃”在配合照射藍光治療,定期使用黃疸測試儀監測黃疸的情況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兒體內合成的膽紅素超過成年人的2倍,這時其肝、腎臟器還未發育充足、排泄和膽紅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黃疸發生的風險[5]。黃疸發生高風險因素還包括新生兒合并酸中毒、缺氧、脫水、饑餓及胎便延遲排[6]。嚴重的新生兒黃疸會嚴重影響患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非常重要[7]。
2優質護理方法
優質護理包括開展健康教育、增加喂養次數、改善外部環境、密切觀察病情、新生兒撫觸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關教育對患兒家長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向其宣教相關的知識并解答問題,同時對藍光臨床照射治療原理與治療成效簡單介紹,使之明白藍光照射治療流程與治療過程當中需注意的事項[8]。
2.1.1護理人員要以一對一的形式向患兒家屬講解黃疸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包括患兒皮膚、臀部的護理和應急的相關護理方法,對母乳和代乳品的喂養方法,關于黃疸知識的講解,讓患兒家屬對黃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膚護理。黃疸患兒受黃疸濕熱相加的影響,會產生劇烈的皮膚瘙癢感。指導產婦時刻保持新生兒皮膚的干凈清潔,防止新生兒不自主的將皮膚抓破。
2.1.3指導患兒家屬采用正確的喂養方式,以保證患兒腸道內部能夠創建正常的菌群,維持正常的腸蠕動,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膽紅素的肝腸循環作用。幫助產婦正確掌握新生兒的進食規律,指導產婦在新生兒感覺饑餓啼哭之前進行哺乳,使新生兒自行建立內循環腸道菌群系統。掌握新生兒的排便規律,母乳喂養多為3~4次/d[10]。
2.1.4臍部護理。指導產婦每天堅持使用低濃度的碘伏或安爾碘對新生兒的臍部進行擦拭消毒。
2.1.5喂藥護理。指導產婦在為新生兒喂藥時,保持新生兒的頭部略高于身體,向左側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兒出現反流現象,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皮膚顏色變化。
2.1.6指導患兒家屬密切觀察患兒黃疸的發病時間、病程進展、大便顏色,觀察有無出現發熱、皮膚感染、臍帶感染等其他癥狀[11]。
2.1.7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兒家屬的交流溝通,緩解其緊張、焦慮、恐懼等方面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
2.1.8護理過程中要適當增強患兒的體質,每天都堅持游泳和撫觸,并利用藍光照射15min。
2.1.9及時記錄患兒的信息資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蹤隨訪工作。在社區的產后訪視中,很多新生兒健康問題都是因為護理和喂養不當造成的,所以社區醫生在產后訪視中對新生兒的健康問題進行指導,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
2.2外環境的準備護理人員對病房衛生應密切關注,保持病房內的清潔,保證通風良好,室內的溫度應在25℃左右,空氣濕度保持在55%~65%。藍光照射治療溫箱的溫度在31℃左右,溫箱要有軟棉布覆蓋,并將新生患兒頭部放置于溫箱的一側,目的是防止在嬰兒活動的過程中受傷.在將患兒放入溫箱中治療前,要修剪患兒的指甲并給患兒帶小型手套,防止患兒抓傷自己的皮膚。
2.2.1加強患兒的補水護理。在促進排尿降低膽紅素的前提下,護理人員應每天觀察患兒排便次數,如果小便次數小于6次每日,要及時報告醫生同時采取補液等治療措施。
2.2.2合理喂養。新生兒應提倡母乳喂養,可加速糞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膽紅素濃度。除嚴重的母乳性黃疸外,應按照患兒需要盡早給予母乳喂養,一般每4小時1次。當患兒黃疸嚴重軀干和四肢出現時,需采用人工喂養停止母乳喂養,為避免因喂食過多加重胃腸道負擔,配置奶粉時需嚴格按照規定,否則會對患兒機體營養狀態造成影響。喂養次數的增加:每隔4小時對患兒進行一次喂奶,喂奶時需注意應選取右側臥位,此體位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頸部位,對空氣有封閉作用,能夠避免其進入嬰兒胃中,當喂奶結束時,選擇正確舒適的側臥體位放置患兒,防止發生患兒溢奶窒息的情況。發現患兒有嘔吐現象時,應及時告知醫生配合檢查,并進行清理,維持溫箱內的環境衛生。
2.2.3撫觸按摩。對患兒腹部進行撫觸按摩治療。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域,有助于胃腸活動,可刺激患兒胎糞排出;也可以由專業護理人員協助患兒使用新生兒特制游泳圈在確定水質清潔、水溫在37℃的溫水中進行游泳練習。游泳練習可促進新生兒的胃腸道蠕動使食欲增強。在將患兒放于藍光治療溫箱中,可輕輕撫摸患兒的頭部,此方法可使嬰兒很快自然入睡,給予患兒安全感[13]。當患兒平靜下來,需對患兒采取正確的體位放置于箱內,在患兒背部與腹部進行環形撫摩,可對皮膚神經進行有效的刺激,從而興奮脊髓神經,使中樞的興奮性增加,促進胃腸的蠕動,促進排便[14],同時還能促進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進嬰兒食欲,使其攝奶量增加,使患兒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增長加速,促進尿膽原的生成,降低非結合膽紅素的含量。在給患兒撫摸的同時,播放嬰兒催眠曲,如此能夠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兒的睡眠質量。
2.2.4院外護理。交代家屬患兒應多休息,運動適量,避免疲勞過度。加強家長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出院治療依從性。做到飲食合理,按醫生規定復診。優質的護理明顯提高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兒的滿意度及護理工作質量,是適合在臨床推廣應用的兒科護理。藍光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療新生兒黃疸,護理部結合護理臨床實踐經驗,發現照射燈管與患兒的距離、患兒體溫和輻射區域大小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將重點加強對疾病的細節治療護理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為了減輕黃疸癥狀應避免脫水的發生,隨時測量并記錄體溫變化記錄小便次數尿量,充分評估患兒體液量。患兒的飲食干預,加速膽紅素在胃腸道內的排泄,使黃疸癥狀減輕。通過撫觸來增強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島素的釋放,加強胃腸道吸收和蠕動,促進大便排出,使膽紅素在胃腸道的重吸收減少,從而降低黃疸指數[15]。護理干預以患兒為中心,進行個性化,人性化護理和人文關懷,加強患兒的撫觸護理,讓患兒有親切和信任感。采用個性化的指導,加強了護士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了基礎護理,提高家庭滿意度,與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采用合理的護理方式可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的效果優質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治療的效果,患兒退黃時間明顯縮短,提高基礎護理合格率和家屬滿意度,避免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優質護理明顯改善新生兒黃疸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劉雨燕.新生兒黃疸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3,13(3):90.
[4]代丹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4):77-78.
[5]楊紅炬.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預防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艷.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兒黃疸的綜合護理觀察[J].醫藥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優質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6):4832-4833.
[9]劉初鳳.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0):144-145.
[11]邊文玲,薛情杰,牛慧軍.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時發熱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95-96.
[12]楊燕.社區產后訪視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鄒冬梅,李建平.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2):3420-3422.
[14]王玉紅.撫觸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早期干預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78.
[15]張雅玲.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3):94-95.
[16]鞠燕,范娟.舒適護理在新生兒黃疸光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28-29.
作者:吳樹昆 單位: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