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中藥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藥是我國歷經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醫特有藥物,經過不斷發展和研究,中藥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主要從學科特點論證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臨床藥學,在展開論述的過程中,首先從研究中藥臨床藥學的意義入手,對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臨床藥學的概念及其關系進行闡述,其次論述了臨床中藥學的主要特征,同時對臨床中藥學研究內容具體論述,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
關鍵詞:學科特點;臨床中藥學;中藥臨床藥學
中藥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對于中藥學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入,在中藥臨床藥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使得中藥在臨床應用上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本文主要從學科特點的角度出發論證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臨床藥學,從而為中藥的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依據。
1研究臨床中藥學的意義
中藥在我國的應用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隨著臨床藥學這一學科的成立以及西藥的快速發展,研究臨床中藥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提高中藥使用安全性,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認為中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實際上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有毒中藥,大部分的中草藥或者是中成藥制品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但是部分患者在服用了人參之后會出現四肢抽搐、低血鉀的不良反應,所以通過臨床中藥學研究可以進一步減少中藥在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1];②提高中藥材質量,我國幅員遼闊,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氣候條件下生長的中藥材在藥性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中藥材在成分組成、藥效等方面也就會存在較大差異,通過臨床中藥學研究可以進一步明確不同地區同一中藥的藥品差異,提高中藥材質量;③提高藥效,節約中草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在當前條件下,中藥制品使用在醫院占有一定的比重,對于治療同一疾病的多種藥品其性能、功效、主要成分、適應癥、禁忌癥、用法用量等不可能完全清楚,這就有可能造成藥品的浪費以及藥效發揮不明顯等,通過中藥臨床研究,對于常見的中成藥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促進藥效發揮。總之,通過中藥臨床研究可以使中草藥及其制品在應用中安全性更高、藥材質量過關、藥效發揮更好,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2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臨床藥學的概念及其關系
臨床中藥學是一門研究臨床中藥使用規律的學科,核心內容是中藥制品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這一研究對于提高中藥的用藥安全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臨床中藥學的研究為治療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雜癥等提供有力的依據。中藥臨床藥學指的是在中醫藥理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中藥及其成品制劑與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屬于臨床藥學一個分支,核心內容同樣是研究中藥及其制劑有效性及合理性[3]。通過對臨床中藥學以及中藥臨床藥學的概念進行闡述,它們都包含“中藥”以及“臨床”關鍵詞,也就是研究對象具有一致性,兩者的研究均是為了中藥及其制品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等。但是臨床中藥學在研究過程中側重于臨床各科用藥的實踐應用,中藥臨床藥學則是在中藥藥物以及中醫臨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樣是以中醫藥理論作為指導,它屬于臨床藥學一個分支學科,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側重于中藥在臨床應用中的合理性。
3臨床中藥學的主要特征
臨床中藥學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①以現代中醫基礎理論作為指導,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種完整而獨立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對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中醫基礎理論中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基礎性學說,比如:陰陽學說、精氣學說、五行學說、經絡、養生等方面內容,這些對于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在研究過程中做到以人文本,重視中藥治療的理法性,提供了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指導;②臨床中藥學屬于邊緣學科,具有一定的優勢,醫學不斷發展,在不同的領域具有專門的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當然互相滲透,對于臨床中藥學而言,既具備治療學的內容,也具備藥物學的內容,作為這兩種學科的邊緣學科,具有優勢,臨床中藥學在研究階段,通過臨床發現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實驗,通過實驗獲得一定的效果,反過來應用于臨床,再次觀察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如此反反復復,促進了治療學以及醫藥學的發展;③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具有復雜性,僅僅依靠單一的研究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研究中需要多種方法相結合,在研究階段,既要遵循現代中醫基礎理論,還要通過現代的一些手段進行研究,比如計算機技術等。此外,還需要不同部門之間互相配合,藥材收購廠、制藥廠、臨床中藥師等,多手段多部門聯合研究才能促進臨床中藥學的發展。
4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內容
由于臨床中藥學的主要任務是參與臨床合理用藥的研究,對于常見藥品不良反應進行研究,此外,還需要研究不同的藥物在聯合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以及治療的有效性等。根據臨床中藥學的這些任務,在實際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進一步豐富完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基礎理論是開展臨床中藥學研究的基礎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醫基礎理論尚不完善,而且部分內容具有抽象性,這些都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完善,通過臨床中藥學研究,可將一些抽象的中醫概念以及中醫基礎理論中有異議的內容進一步證實,達到中醫基礎理論完整性和一致性;②針對性的藥物配置,保證藥物發揮最佳效果,單一的藥物作用研究比較成熟,但是在多種中藥及其制品聯合使用的過程中,藥品之間會互相產生作用,可能會引起藥效的發揮不明顯,通過研究,可進一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配制最佳的藥品,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③合理的給藥方法,減少不良反應,相同的藥品在給藥方法不同的條件下,治療效果以及服藥之后的不良反應是不同的,所以通過研究藥品的給藥時間、給藥方式、給藥量以及療程等可以確定最佳的藥品服用方式,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
5小結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臨床中藥學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而不是單一的研究方法開展工作,同時在中藥臨床藥學的研究中還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全面深入做好研究工作,使中藥及其制劑在應用中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慶生,陳子珺,田芳.從學科特點論臨床中藥學與中藥臨床藥學[J].中藥材,2002,25(1):49-52.
[2]張冰,吳嘉瑞,林志健.高等教育臨床中藥學科建設體會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8):141-143.
[3]劉明哲.論臨床中藥學的發展[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8):48.
[4]劉艷艷,梁磊,胡麗輝,等.中藥臨床藥學的現狀與思考[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11):1237-1238.
[5]張冰,林志健,吳嘉瑞,等.臨床中藥學科知識框架與教育實踐體系思考[J].藥學教育,2015,31(1):22-26.
[6]吳劍宏,陳幸誼.探討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模式[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0):139-142.
作者:劉樹煥 單位:天津市西青區中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