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散劑治療消化性潰瘍作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散劑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伴Hp感染患者12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1例。對照組給予根幽愈瘍湯內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散劑配合服用,比較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Hp感染根治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高于對照組的81.97%(P<0.05);觀察組Hp根治率為93.44%,高于對照組的78.69%(P<0.05)。結論應用中藥散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顯著,并且可以提高Hp感染根治率。
【關鍵詞】中藥散劑;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療效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發且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一般是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性疾病。主要因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導致,表現為長期性、周期性、節律性疼痛等[1]。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生長條件苛刻,但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細菌,Hp感染已被證明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子[2]。本研究探討了中藥散劑在消化性潰瘍中的應用效果及對Hp感染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伴Hp感染患者12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1例。對照組男36例,女25例;年齡21歲~64歲,平均年齡(43.82±5.35)歲;病程1年~5年,平均(3.15±0.74)年:潰瘍部位:胃21例,十二指腸28例,兩者聯合12例。觀察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22歲~65歲,平均(44.23±5.41)歲;病程1年~6年,平均(3.43±0.69)年:潰瘍部位:胃20例,十二指腸30例,兩者聯合11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標準:根據《中西醫結合胃腸病學》[3],經過胃鏡、上消化道鋇餐、Hp感染檢測等診斷后確診,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中醫標準:根據《中醫內科學》[4],將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定為胃脘痛:出現胃痛且隱隱發作,綿綿不止,溫暖時減輕發作,飯后痛甚,勞累受涼會加重,四肢疲乏、手腳冰涼、舌淡苔白、脈虛且遲緩。
1.3納入、排除及脫落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符合中醫胃脘痛診斷標準;年齡≥18歲;無幽門梗阻、胃腸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或障礙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治療過程使用藥品過敏患者;患有精神類疾病患者。脫落標準:因過敏情況退出研究;不能按照規定情況用藥;臨床資料不全。
1.4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根幽愈瘍湯內服,方劑組成:蒲公英、丹參各30g,黃連、延胡索、黃芩、當歸、蒼術、陳皮、黨參各10g,吳茱萸、甘草各5g,川大黃2g,加水煎至500mL,分為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持續服用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中藥散劑,選用三七、白及、生白芍、浙貝母、淮山藥、海螵蛸、珍珠各10g,研末為散,配合根幽愈瘍湯內服,每日1次,持續服用4周。
1.5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內科學》[5]制定療效評估標準,治愈:潰瘍完全愈合或者潰瘍周圍炎癥消失;有效: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上或潰瘍數量減少,且伴有輕度炎癥;無效: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下或者無變化,且仍伴有較重炎癥。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Hp根治率:根據組織學檢驗及尿素酶實驗判定Hp根除情況,若兩者均顯示陽性則判定為Hp陽性,兩者均顯示陰性則判定為Hp陰性,若其中一項為陽性則表示未根治。Hp根治率=Hp陰性例數/總例數×100%。1.7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高于對照組的81.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Hp根治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Hp根治率為93.44%,高于對照組的78.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改變,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達到5%~10%,嚴重危害人們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Hp感染已成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且Hp不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原菌,還會導致胃癌等不良預后,目前臨床上主要以西藥或中藥湯劑等進行治療,但達不到滿意的效果[6]。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消化性潰瘍屬于“胃脘痛”范疇,患者因外邪傷胃、飲食內停、情志不遂、體質虛弱等致病。本研究所用根幽愈瘍湯,方中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通經,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黨參補中益氣、行氣生津,吳茱萸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川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所用中藥散劑,方中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生白芍鎮痛鎮痙、祛瘀通經,浙貝母清熱化痰、解毒散結,淮山藥滋補益腎、健胃化痰,海螵蛸除濕制酸、止血斂瘡,珍珠鎮心安神、養陰熄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Hp根治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章卓瀅等[8]的結論一致,表明根幽愈瘍湯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可與中藥散劑中的碾粉合理配合發揮作用,從源頭上解決了消化性潰瘍的病理問題,印證了中醫對證下藥的觀點。綜上所述,應用中藥散劑聯合根幽愈瘍湯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及Hp根治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藝,孟憲生.消化性潰瘍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藥,2017,12(4):238-242.
[2]趙紅珍,王蓋昊,王兆林,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道疾病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1):110-114.
[3]周振理,袁紅霞.中西醫結合胃腸病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504.
[4]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3.
[5]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
[6]劉美荷,李澤佳,李彥龍.中藥聯合“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6,29(9):119-121.
[7]黃玉龍,丁培杰.中醫藥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4):747-750.
[8]章卓瀅,鄭紅斌.鄭紅斌教授運用中藥散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經驗探微[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8):1525-1526.
作者:吳芬霞 單位:鷹潭市余江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