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步和發展,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在我國社會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教育事業也非常重視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經專門設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專門為社會培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方面的人才。但就國內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及發展情況而言,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何才能對這些不足進行改進,實現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全面發展,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電子信息工程與電子科學技術的異同點
1.1基本概念方面的區別電子信息工程,屬于一門與計算機應用息息相關的學科,通過計算機的應用進行電子信息的控制與處理,所研究的對象是如何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還涉及研究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以及應用等等。總而言之,電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利用電子方式,實現文字、聲音、圖像等各種形式的信息保存與傳遞,研究目標在于信息。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所針對的研究對象是現代電子學與電子信息技術,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了開發新型的電子材料、開發電子器件等,還包括了設計、制造以及應用的研究。總體而言,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內容涉及到電子本身的運動規律、電磁場、電磁波、電子與光電子的材料、電子器件、電子線路與系統等,所研究的核心在于電子的運動規律、傳播的載體、傳播的方式等。主要從微粒子的角度來對其運動的問題進行研究,包括了研究信息工程應用領域的問題。通過電子化手段來實現海量信息的表達、處理與傳播等,推動人類電子信息時代的發展。
1.2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區別在高校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課程開設方面也具有著一定的聯系。通常情況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包括了:電磁場理論、數字信號處理以及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等,其中課程內容除了信息自動化方面的專業課程,還包括了電子科學技術方面的專業課程。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了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傳感技術、電子材料以及電子器件基礎等。由此可見,這兩個專業的學習都必須以扎實的數學與物理知識作為基礎。在電子信息工程的學習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如何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而在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物理基礎知識的要求更加高。總而言之,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運用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兩個專業的學習方面都極為重要。
1.3就業方向的區別這兩個專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都與電子設備、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相關,例如,電子工程師主要的工作主要是與電子通信期間的開發設計有關;軟件工程師則主要負責與硬件相關的軟件開發工作;項目主管的主要工作要求具備成熟的經驗與豐富的知識等。
2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現存問題
2.1專業缺乏特色目前,在我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新型學科,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依然需要繼續努力發展。由于高校對這兩門專業沒有深入的研究以及了解,導致在設置專業的時候出現口徑過寬的情況,難以體現出專業的特色所在。有的學校在設置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時候,缺少有針對性的安排和設置,導致這兩門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沒有真正體現出不同專業的人才特色。
2.2缺少足夠的師資力量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尚未成熟,多數高校內在這兩個專業上缺少足夠的師資力量,甚至在某些學校內沒有這方面專業的教師,而是讓其他專業的教師來代課,如此一來,容易給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此外,有的學校所聘用的教師,大多為剛畢業的研究生,缺少教學經驗與實踐經驗,加上學校在師資結構的安排上欠缺合理性,影響了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2.3實踐力度不足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來說,實踐教學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這兩門學科的學習課程上安排了實踐教學的課程。但是,由于實踐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主要的實踐內容是驗證型實驗,操作程序是固定的,操作步驟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缺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力度。其次,有的學校沒有建立起校外實習基地,導致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3促進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3.1明確教學任務與目標,優化專業課程教學明確進行高校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優化。在教學的改革當中,課程改革占有絕對重要的位置,這是改革任務當中的難點之一,也是對高素質人才進行培養的核心所在。從國內外電子工程與信息技術人才市場的需求出發,對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結構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緊緊圍繞著服務第一的宗旨,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為符合護理崗位的需求而進行培養與教育。進行課程創新與改革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豐富教學方式,增加多個選擇目前我國多數的高校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方式上都比較單一,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可以對課程的結構進行調整。重視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之余,對選修課程進行開發與優化,專業課程以基本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為主要內容,突出對主要內容的學習。對理論的學時進行合理的縮短,在進行實踐操作學習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可以通過各種特色的計算及活動的開展來對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鍛煉。(2)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綜合性對課程的體系進行的綜合整理,發揮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的整體綜合性。根據我國高校現在的學生崗位需求,可以把專業課程從單獨教學進行綜合性調整,變成為綜合性的學科來進行教學,從而增加教學內容之間的連接,減少學生學習內容發生脫節。通過對課程體系的不完整性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體現出專業課程體系的綜合完整性,全面拓展學生實踐的空間。(3)保持教學內容的平衡性根據教育的實際需求來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規劃與設計,以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崗位的實際需求,從而體現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的特征。(4)以崗位需要作為教學體系建立的基礎對計算機理論進行探索,加強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認識。可以通過開展理論研究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體現出中職學校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革的精神,同時在結束每章節的教學之后,可以組織教師們對教學的過程以及教學的效果進行總結性歸納。從總結歸納中深入思考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技能。此外,還應當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實踐經驗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多個角度來進行研究,以此為中職護理院校的創新型計算機實訓教學模式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并結合全新的教學思想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從實際出發,把全新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
3.2為本科生建立起科訓平臺通過科訓平臺的建立,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研究的積極性與興趣。導師根據學生們不同的專業特點與興趣方向來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并讓學生參與研究。導師可以協助學生們選擇研究方向、主題、立項,然后開展科研,直到最終獲取研究成果。在整個科研實踐中,導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導,學生負責實驗的操作。通過積極參加科研實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
3.3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師資水平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教學的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為了解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高校應當注重提高師資水平,對教師隊伍的結構進行優化。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師應當要求其基于深厚的專業知識上,加強自身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其次,在招聘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師的招聘與培養,同時針對內部的教師進行專業強化的培訓,提供更多進修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綜上所述,應當以轉變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先導,在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規劃和建設、實驗室規劃和建設、實驗和實習教學、課堂教學、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德育工作等方面勇于改革、開拓創新、積極實踐,從而推動電子信息科學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作者:劉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