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教育理念下英語實踐能力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強調語言與教學屬性的回歸,在某種程度上暗合實用主義哲學。工程教育理念是教學的實踐性與聯系性,注重從現實的角度激發學習的參與意識與知識獲取。通過辯證分析CDIO能力大綱,提出英語實踐能力是一個有機的綜合體,需要通過部分顯性因素展現。
[關鍵詞]
工程教育理念;CDIO;英語實踐能力;教學目標
一、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解讀
根據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意見稿)》,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1]由此可見,新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至少包含以下特點:一是語言教學的實用性。回歸語言的本質屬性,注重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語言學習的目的在于使用,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者的運用能力。二是語言教學的素質性。英語教學是一種技能的訓練,語言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語言使用能力,能力提升不僅提高語言使用的有效性,而且在于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的傳遞。三是語言教學的現實性。英語教學旨在使學習者“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這是外語教學實用性的外在映射,不再是為了英語而教授英語,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某種人現實需求的渴望,旨在以此刺激學習者,指導教學者。四是英語教學的意志性。教育始終體現著國家和民族的意志,英語教學應該以“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目的,外語教學是眾多教育學科的一個分支,在滿足個人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升華,為國家發展的根本利益的服務。
二、工程教育理念的分析
受實用主義等哲學思潮影響,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四所大學探索、研究并實踐了工程教育理念(CDIO)。[2]其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首先,CDIO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是“從做中學”教育理念的一種延伸和具體化。這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所區別,強調學習的實踐性,強調行動以實現目的。因為在“使用中學習”使教育的目的性更強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這與新指南體現的大學英語教學目的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其次,CDIO要求學習者要主動獲取知識,這是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反思,學習者主動存在一種客觀的因素,而不是外界強加主觀的誘因。CDIO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不是教師通過特定的手段,設定特定的教學情境,誘導學生按照實現預定的規程完成教學任務,而是教師要求完成特定教學任務后,由學生全程完成教學任務解讀、學習方案設計、實施和成果展示。這就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運用的智力和資源,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再次,CDIO要以課程之間的有機的聯系的方式來學習知識。這就將傳統教學中對立的因素有機統一起來,也將大學相對對立的課程體系有效鏈接。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獨立的語言教學、專業教學、實踐教學體現的學科間的差異與分離,是將人才培養教條、僵化的一種幼稚表現,也是構建主義對教育影響的一種分裂式表現。而CDIO打破了各學科之間的壁壘,可以將英語學習貫穿到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現語言、專業與實踐三者這件的有機統一。人的素質培養不是簡單知識的堆砌,而是通過教學過程和人際交流,在滿足帶有功利性的需求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互動與能力的提升。最后,CDIO注重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英語教學是否真實在于它們是否能帶來實際效果。這與新指南規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相一致,體現語言的工具性和教學的實用性,也與現實“萬眾創新”的社會新常態向吻合,體現外語教學的意志性。實用主義認為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于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而工程教育模式很好實現學習者的利益,這已經被很多國外高校所證實。因此,工程教育理念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也有有益借鑒。
三、工程教育視閾下的英語實踐能力分析
要在工程教育視閾下的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進行分析,首先應回答兩個問題:一是英語實踐能力是什么,二是CDIO對于能力的規定有何必要性。Selmer認為,掌握當地語言一方面能夠幫助外派者更好地與當地人及同事溝通,另一方面能夠體現外派者嘗試融入當地社會的主觀意愿與客觀努力,表現外派者對當地文化的尊重。[3-4]英語語言實踐能力指在特定場景中用英語交流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包括語言技能、專業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等。[5]首先,對于CDIO能力提綱的辯證分析。由于CDIO研究成果的初衷是培養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所以其提綱中體現很多工程設計與實驗的細節要求,如在實施環節中的設計實施的過程、硬件制造過程、軟件實現過程、硬件,軟件的結合等方面的要求,這雖然體現了CDIO的教學理念,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際運用性不強。因此要對最初的提綱進行充分解讀和分析,不能全盤照搬照抄,一是去除不適應語言教學的部分要求,二是對部分提綱進行可行性改造。其次,對現有語言能力要求的理解。CDIO能力提綱中特別提到“交流”與“外語交流”。交流包括交流策略、結構、形式(書面、口頭、圖表等)。外語交流設計英語、歐洲語類和其他外語。由此可見,CDIO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強調的交際能力的提高,但如果學習者會用某種外語,就可以在團隊合作和交流上增加分值。這種規定對于語言實踐能力構成因素沒有具體量化的規定,也無法判斷學習者掌握外語的承擔和實踐能力的高低。
同時也可能存在以能使用、可溝通為語言標準的,但這對英語實踐能力要素構建意義不大。最后,英語實踐能力的重構。英語實踐能力是學習者一種綜合素質,不能通過簡單的拆分組合來進行因子分析。在CDIO視閾下的能力分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選取若干顯著因素作為量化指標。基于CDIO,英語實踐能力包括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職業態度、自我提升能力和批判創性意識等五方面。交際能力包括英語技能的使用、交際策略、交際形式和交際的有效性;團隊合作包括成員包容、信息獲得、化解沖突、態度謙虛;職業態度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態度、工作的期待與興趣、職業的價值認知;自我提升能力包括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發展目標與規劃能力;批判性意識包括問題分析、作用評估、成果陳述說明和自我校準能力。這幾方面借鑒了CDIO能力大綱的部分規定,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較為全面地涵蓋了學習者在運用CDIO策略指導英語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在這四個一級大綱的下面,還有若干具體的二級分解因素,還需通過統計計算其相關系和有效性。
四、結論
學習者的英語實踐能力是諸多能力的有機綜合體,在CDIO視閾下,各種能力也不是均衡發展,但其包含的顯性指標用較大的輪廓描述,各個指標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系,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全面英語實踐能力,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從而真正實現語言教學的回歸。
作者:陳化宇 單位:許昌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