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運行調查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大力推進基層平臺建設工作,通過科學規劃、典型引路、分類指導、整合資源、加大投入、考核驗收等措施,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高密市通過在縣級打造一站式人社服務大廳,在鎮級設立人社所,在社區設立人社服務站,在村居設人社聯絡員,形成以縣級服務中心為主線,鎮街、社區、村居為基點的基層服務平臺全覆蓋模式。筆者結合工作實際,以高密市為例就全市基層服務平臺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初步提出相關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基層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一、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基本概況
1.人員構成。全市基層人社所工作人員共78人,其中專職人員73人,兼職人員5人,50歲以上的4人,占5%。較前幾年,工作人員總數和專職人員人數均有所增加,人員也趨向年輕化,實現了“村村都有聯絡員”,一般由村文書或會計兼任。2.場所建設。全市15個鎮(街區)全部設立人社所,均配備服務大廳和檔案室,電腦、打印機等基礎辦公設施配備相對齊全。人社所統一懸掛“崇人敬事”服務標志,全市1/3社區設有固定人社服務窗口并實現工作日坐班,各鎮(街區)人社服務最為完善的社區一般是鎮駐地社區或是經濟實力雄厚的社區。3.人員管理。多數鎮(街區)人社工作分管領導為黨工委委員,工作分工較為明確,工作人員相對固定,一般2-3年會有個別變動。鎮(街區)人社工作人員和村級聯絡員能夠按時參加市局組織的培訓,鎮級層面的培訓一般采取工訓結合的方式開展。
二、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現存問題
1.人員方面。一是在人員數量與結構層次上,鎮街區人社所工作人員數量3-10人不等,年齡多為40歲以下,部分鎮(街區)工作人員太少,影響業務開展。二是在人員穩定性上,各鎮(街區)人社所普遍反映工作人員隊伍穩定性差。由于中堅力量多為基層服務人員(公益性崗位、三支一扶等,服務期一般為2-3年)和合同制工作人員,編制問題無法解決,待遇水平不高,一旦服務期滿或者考錄到其他單位提前結束工作,增加了人力資源方面培訓成本。另一方面表現為工作人員無法真正做到“專職”。除集中繳費期、業務辦理期以及拆遷、統計等全局性中心工作以外,其余時間人社所工作人員往往被安排做其他工作,影響工作成效。2.設施方面。一是在辦公場所與設施配備,各鎮街區人社所平均配備5名工作人員,科學設置就業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社會保障等服務窗口,同步配備辦公設施。但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多數平臺在運行中存在辦公場所和設施配備“縮水”現象,甚至出現辦公場所面積不達標、多部門聯合辦等現象。二是在信息化建設上,業務系統穩定性還需要再加強,尤其是集中辦理業務量大時;系統更新也要與時俱進,滿足工作需要。自助查詢機等設備,后續的維護更新服務有時跟不上,造成人力資源浪費。3.業務方面。一是在業務素質上,由于人員穩定性差、人社新政策較多等原因,鎮級人社所業務多面手不多,甚至由于人員調整過于頻繁,產生工作斷檔。二是在辦事效率上,部分工作人員對新政策了解不深,回復群眾問詢存在延時。村級聯絡員中有的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信息遲報、漏報現象仍然存在。三是在群眾滿意上,群眾總體對人社工作比較滿意,少數不滿主要是對政策存在誤解,還有的認為有些業務應當改進。
三、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工作建議
1.上級層面。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特別是在人員編制、配備、晉升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通過出臺相關招考政策,招考專職工作人員,限定服務期,并適當提高工資標準,保證基層人社隊伍穩定性;優化出口,在晉升方面給予一定傾斜,給優秀人才足夠的上升空間。為鎮級人社所提供必要的經費補助,在硬件配備、辦公條件改善方面給予資金支持,適時更新辦公設備便于開展工作。2.縣級層面。一是在人員配備上,鎮街區人社所普遍面臨工作人員流動性大、業務骨干不足的問題,希望市局協調鎮街區領導安排年輕化、懂業務、能操作的工作人員從事人社工作,同時保持人員穩定,避免頻繁的人員變動,方便工作銜接。二是在業務培訓上,落實定期培訓制度,講解人社政策、業務辦理流程等,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通過培訓將政策變動和業務更新及時傳達到鎮街區,明確經辦流程、申辦材料等,便于工作開展和業務對接。三是在職能下放上,結合推進“零+1”業務改革,多征求基層人社所意見建議,積極推進職能下放的同時,注重政策、業務、資金多方面支持保障,既要確保業務“下得去”,更要確保基層人社所“接得住”。結合“零+1”業務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建議為各鎮街區下派一名綜合業務能力全面的人員掛職指導,以干代訓,及時發現問題并上報處理,方便基層群眾辦理業務。四是在資金支持上,建議適當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待遇,提高工作積極性。建議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專項經費制度,為人社工作提供資金支持,適當給予基層人社所補貼,以滿足工作需要。3.鎮街區層面。一是在人員配備上,考慮到人社工作量大、面廣、業務性強,人社所是直接面對群眾辦理業務的窗口單位,建議增加崗位設置,確保在崗人員數量,配齊配足年輕會計算機的專職專責在編工作人員(不安排其他如包村等工作),避免人員頻繁流動。同時建議完善社區職能,在各個社區設立真正能辦業務的專(兼)職人社工作人員,推動人社業務下沉到社區。二是在場所建設上,建議按照基層服務平臺建設標準,開辟專門工作場所,建立達標的服務大廳、檔案室等,完善辦公設施。鎮級設立集中服務大廳的,為避免資源浪費,建議人社所在其中集中辦公,但要確保就業、社保、勞動關系等業務服務窗口齊全。三是要資金支持上,定期撥付工作經費,配齊配好辦公設備并及時更新維修陳舊和損壞的辦公設備。
四、結語
因此,有必要針對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行深入探索研究,為基層人社平臺建設和運行提供理論支持和有益借鑒,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琦.芻議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J].才智,2015(23).
作者:呼江華 單位:高密市社會保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