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港口物流金融的運作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為了迎合港口之間、港口和物流活動的互動需求,開創出愈加精細與靈活化的運輸市場服務,就必須針對現代港口物流金融科學化運作模式加以深入性探究。筆者的任務,便是針對物流金融概念、港口開展物流金融管理的著力點,以及日后港口物流金融協調化運作模式等內容,加以有序論證,希望能夠引起有關工作人員重視和積極響應。
關鍵詞:
港口;物流金融;運作狀況;改革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港口物流活動集中分布在港區之中,陸域需求未見急速擴張趨勢,作業對象主要鎖定在散雜貨層面上,核心支持動力便是勞動力資源和成本資金。但是這類傳統的運輸、轉運和存儲的運作模式,不足以滿足現代社會對物流金融行業的全新規范要求,嚴重情況下甚至直接面臨市場淘汰危機。所以說,盡快規劃處一套妥善的港口物流金融運作模式,顯得極為必要。
1物流金融的概念
所謂物流金融,即在物流業務布置拓展過程中衍生的金融服務模式。宏觀角度上窺探,其強調物流運營的整個動態流程,即配合相關金融類產品,針對各類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以有機規劃整編,進一步衍生出價值增值,為日后企業可持續經營發展,奠定基礎;微觀角度審視,物流金融亦可被認定是金融部門在接受企業輔助基礎上,組織的融資服務活動。
2港口設置物流金融業務的著力點
一直以來,我國港口物流企業一直憑借進出口貿易進行經濟增長源維持,但是時代進步之余,這類模式已然無法長久支撐,必須透過價值鏈延展和多元化增值服務設置,才能令企業快速轉型并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風暴中站穩腳跟。
2.1利用加工貿易環節企業資金壓力
持續至今,我國港口物流資金面已經深陷嚴重饑渴狀態,尤其對于諸多中小規模加工企業來講,進行全新融資渠道挖掘來緩解資金壓力,勢在必行。
2.2聯合金融機構彌補填充物流金融業務欠缺的操作力
最近階段,各類小額貸款企業獲得新生機遇,同時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某些還款能力可觀的中小規模加工、貿易企業之中,目的是逐漸挖掘出實力最佳的物流企業,布置拓展港口進出口貨物專屬的低壓貸款服務。與此同時,許多實力偏強且規模的較大的物流企業,為了避免在今后承接中遠、中儲和中外運等業務時出現資金匱乏危機,也同樣需要開啟港口物流的金融服務項目。這可以說是時代賦予港口物流企業的機遇和挑戰,是貫徹落實企業合理化轉型發展目標的必經之路。
3現代港口物流企業組織物流金融服務的具體方式
港口物流企業絕非完全限定在倉儲和貨代兩類業務層面上,必要情況下還可結合不同類型物流金融產品特性,以及行業價值鏈延展方向等諸多實際狀況,設計出迎合時展步伐的物流金融服務模式。
3.1融通倉服務方式
在該類模式規范體系下,金融企業不會和客戶直接建立起融資供應交接關系,而是結合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范疇、經營管理質量、資產負債比率等,設定這類物流企業特定范圍內的可信貸數值,并督促其向相關企業提供質押貸款。在此期間,作為第三方物流行業的核心職責,便是和融資企業進行協調化交流,其間需要將質押借款和倉儲管理等協議內容予以全方位明確認證。經過階段化調查結果整合分析,發現上述金融服務模式,對于一些進口原料類型單一且集中精力于產品出口的企業來講,適用性較強。首先,一些致力于出口業務的企業隨時能夠將自身產品快速運輸到港口倉庫之中,由港口物流企業和外商達成外銷協議,并定期安排倉儲部門進行裝箱和運輸發送。其次,進口企業在確保將清關工作處理妥當之后,便可以直接將這部分產品放置在最近的港口倉庫之中,規避以往因為重復性運輸、裝卸和集中保管造成大量的資金耗費狀況。之后和港口物流企業建立起融通倉業務融資關系,保證日后一旦發生嚴重的缺貨現象好及時予以補充,避免和進口企業生產進度產生嚴重分歧狀況。事實證明,上述服務模式不單單為進口和出口貿易企業處理好以往頭痛的融資類挑戰困境,避免重復性運輸、裝卸造成的大量成本耗費跡象,同時更加有助于在港口倉儲物流部門和相關企業之間布置延展出合理規模的產銷供應鏈結構,為后期金融行業中愈加理想的經濟和效益贏取,提供保障。
3.2保兌倉服務方式
其主張經銷商依照預設的合同內容,向金融單位交納合理數量的保證金并換取所需的承兌匯票,目的是方便后期快捷實時性地進行貸款尾數交付。與此同時,作為倉儲物流企業,務必要向銀行出示具體的承兌擔保證據,同理相關經銷商家便須向倉儲物流企業出示詳細的反擔保信息。持續到供貨機構獲取金融單位提供的承兌匯票之后,便可以依照預設的購銷合同內容,高效率地向倉儲物流企業進行貨物交付。需要加以強調的是,一旦說某些經銷商家突然出現不及時提貨或是及時付款等狀況,作為供應商家有義務和責任將這部分貨物予以回收購置。
4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不同類型港口物流企業都積極進行既有物流金融模式創新整改,進一步衍生出包括融通倉等多元化且可靠性的服務項目。長此以往,方便日后全面強化港口物流企業對國內外供應鏈的控制實效的基礎上,吸納更多數量的進出口加工和貿易企業關注度。特別是經過和不同貿易企業彼此協調化的合作關系構建之后,為新時代下港口物流金融企業、產銷供應鏈細致化融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毅學.基于金融系統工程的物流金融風險識別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1,19(10):120-141.
[2]秦傳志.物流金融業務運作模式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37(35):155-163.
作者:莫莉 單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