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準則下公允價值會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2014年1月財政部正式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我國會計準則不斷向國際慣例趨同的過程中,公允價值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了計量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最新出臺的準則對公允價值級次作了明確的劃分,讓企業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時有了統一的標準。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存在三個層次混淆的問題。本文在我國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在相關會計處理中的運用,及目前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
一、研究背景
相比國外的會計制度而言,我國的會計制度發展相對較為緩慢,我國的資本市場仍然屬于弱勢或半強勢有效市場。但隨著國際間貿易合作的加深,我國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的精準化要求更高,更好地為企業走入國際競爭市場提供服務。隨著我國新會計準則的,使我國的會計準則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里程,對完善企業財務信息的披露,提高資本在市場運行中的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的環境中,買賣雙方所形成的價格,這個價格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更加精確。我國參照國際準則將公允價值分為三個級次,這三個層次的輸入值有各自的適用范圍。第一層次的輸入值是在計量日能夠取得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的交易或市場上未經調整的報價。第一層次的輸入值提供了最可靠的的保證。第二層次的輸入值是除了第一層次的輸入值外相關資產或負債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的輸入值,對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體期限的金融資產,第二層次輸入值應當幾乎整個期限內是可觀察的。第三層次的輸入值是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輸入值,這種情況下只能采用估值技術進行估算才能得出。
二、新會計準則中關于公允價值應用淺析
新準則出臺對公允價值的相關規定,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巨大影響。
1.投資性房地產應用。投資性房地產是我國企業資產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多數的公司仍然采用賬面價值的模式進行衡量,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將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都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將不得轉為成本模式,則不用再計提折舊或攤銷,會增加公司的利潤。
2.非貨幣資產交換應用。新準則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要使用公允價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要可靠計量;二是交換要具有商業實質。目前,我國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核算仍然采用賬面價值計量的較多,賬面價值計量下如果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發生變動,如果交換涉及補價,將會影響換入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損益。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換入資產按公允價值入賬,不受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影響。
3.債務重組應用。新會計準規定,抵債資產的公允價值和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的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舊準則規定,債務人必須將重組債務賬面價值和轉讓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之和,確定為資本公積。新準則規定,債權人必須根據受讓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和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新準則規定,債務重組中債務人可以在重組中獲得收益。
4.交易性金融資產應用。原會計準則下,在一年內到期的投資的入賬價值根據成本和市價孰低計量。新準則下根據公允價值確定入賬價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計量模式下,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以股權投資差額列示,并逐年攤銷。新準則規定,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公允價值的份額不予調整,確定為商譽;投資小于公允價值的份額確認為“營業外收入”。由此,新準則可以將原來的攤銷額一次計入營業外收入,增加了利潤。
三、公允價值實施存在的問題
1.企業在實務中缺乏公允價值應用的操作指導。我國公允價值級次劃分雖然在向國際準則靠攏,但在運用方面,由于公允價值本身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且每個準則對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和條件是不一樣的,造成有些企業在使用公允價值時不會從三個級次加以把握。其次,許多企業很難收集到與公允價值有關的信息,他們往往會忽略公允價值計量的前兩個層級,直接采用第三個層級的估計技術。但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并沒有對估值技術中的參數做出明確的規定,導致企業在進行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
2.公允價值的使用過于謹慎。由于我國對公允價值的計量規定非常零散,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了很多企業在實際應用中,過分謹慎的放棄了公允價值的使用,特別是投資性房地產行業。程競(2015)研究表明,我國雖然在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中運用公允價值模式的比例在增加,但是絕大數的企業仍然采用成本模式進行計量,即便企業所在地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因此,公允價值實施中的制約因素成為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3.公允價值的應用成本較高。成本模式下,需要計提折舊或者攤銷,公允價值模式下,則需要在每期期末進行公允價值的再確定。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地方的公允價值并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證,其會計信息質量會下降。如果聘請專業的評估機構來進行評估,則要支付昂貴的評估費用。目前我國的公允價值模式運用的企業不多,降低了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其次公允價值計量雖然有利于財務分析的準確性,但會增加財務報表審計的難度,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計算的范圍,在新會計準則方面的相關描述也相對欠缺,審計人員在方法選擇上必然會存在誤差。
四、政策建議
1.健全公允價值級次使用指南。公允價值級次分為三個級次,且這三個層級都是根據市場上的可以觀察或者估計的數值填列,前兩個級次的輸入值準確性較高。目前,中國的市場達不到強勢有效,那么利用公允價值計價所得到的價值波動比較大,在選擇公允價值級次時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對相關資產按風險大小排序,以提供明確的信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根據公允價值的特殊性,有效地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提高上市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為公允價值數值的確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證,達到理論與實務操作相結合,完善公允價值級次的使用規范。
2.采用漸進式方式推進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范圍,根據公允價值的數據是否容易取得,先選擇較容易計量的,很難取得的等到條件成熟之后再用公允價值計量。我們可以先選擇能夠比較容易取得公允價值的行業,例如金融業,之后再向其他行業發展普及。五、結語盡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得出的數據比歷史成本的要高,但有公允價值編制的報表波動性較大,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也容易導致一些企業粉飾利潤的行為,目前對公允價值還存在很多爭議。但是公允價值計量能增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還能為投資性等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透明的會計信息。且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加之新會計準則的日趨完善,公允價值的廣泛運用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馮淑萍.關于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問題[J].會計研究,2011(11).
[2]陸宇建,劉國艷.基于不確定的公允價值計量與披露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07(2).
[3]于永生.公允價值級次研究[J].會計研究,2009(2).
[4]財政部會計司課題組.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J].會計研究,2009(04).
[5]郝振平,趙小鹿.公允價值會計涉及的三個層次基本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2010(10).
[6]張杰,陳昌明.公允價值層級劃分問題探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7).
[7]王建成,胡振國.我國公允價值計量研究的現狀及相關問題探析[J].會計研究,2007(5).
作者:葛春艷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