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主要農業氣象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氣象災害是制約生態與農業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因素,而做好氣象防災減災,不僅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也是氣象事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基于此,在探討貴州省氣象防災減災現狀的基礎上,分析農業生產中的主要氣象災害,并提出防災減災措施,旨在提升我國的防災減災能力。
1貴州省氣象防災減災現狀
1.1防災減災
大自然在提供人類賴以生存條件的同時,也不斷地制造多種災難。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加劇,極端災害性天氣出現的頻率逐漸加大,對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將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對災害的防御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各部門之間互相配合,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業務,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及國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氣象災害作為原生態的自然災害,具有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廣、活動頻繁以及危害嚴重的特點。氣象災害不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同時還會惡化環境,影響經濟發展,氣象災害在各類自然災害中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占自然災害比例的45%,農作物受災面積比例占88%,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比例占71%。
1.3氣象防災減災行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氣象工作的關注度逐漸加大。小至有無風雨、陰晴冷暖,大至全球氣候變化,年內旱澇趨勢,而對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則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越來越受到貴州省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各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不斷規范氣象防災減災法規,同時建立起了氣象防災減災機構,使貴州省的綜合防災減災系統不斷得到完善,大幅度降低了氣象災害帶來的各種損失,確保了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
2貴州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2.1干旱
貴州省的干旱主要有春旱、夏旱及秋冬干旱。其中,危害程度和發生頻率最高的是春旱,其次是夏旱,而秋冬旱造成的危害最小。春旱主要分布在貴州省西部,包括黔西南州、六盤水、畢節西部,春旱出現的天數要高于60.0d;輕春旱區主要分布在遵義市東部、黔南州南部和東部、銅仁市西部等地區,多年的平均春旱日數不高于40.0d。貴州省夏旱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正好與春旱的分布相反,主要集中分布在黔東南州、銅仁市及遵義市南部,多年平均夏旱日數高于60.0d;而中等夏旱主要分布在畢節、貴陽市、遵義大部分地區等;輕夏旱主要集中在畢節和安順大部分地區、黔南州西南部,多年夏旱平均天數為30.0~40.0d。在出現嚴重干旱的年份中,旱季往往會導致溪河斷流,使人畜飲水出現困難。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貴州省由于自然水缺乏,導致農村、鄉鎮的缺水人口數達331萬,缺水大牲畜達232萬頭,一些農村還出現了重度缺水的局面。
2.2低溫冷害
低溫冷害在貴州省農業發展中造成的影響也很大。例如,1991年出現在貴州省的倒春寒天氣,具有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造成遵義地區40%的農作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爛秧爛種。而雨凇、雪災及霜凍也是貴州省常見的低溫冷害形式。北方冷空氣入侵到貴州之后很容易形成雨凇,人們常常將雨凇稱為“凝凍”,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極大。貴州省在冬季常見的天氣現象是降雪,因出現降雪天氣時的氣溫比較低,也可以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降雪如果和雨凇同時出現被人們稱之為“雪凝”。霜凍主要集中分布在貴州省的習水縣和黔東南南部地區,多年平均霜凍日數要高于30.0d,威寧縣霜凍日數高達89.0d。霜凍災害性天氣對喜溫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最大,是貴州省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
2.3冰雹、大風
冰雹、大風是貴州省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冰雹主要出現在春季,是全年總降雹日數的75%。大多數年份的冰雹、大風天氣會影響農作物的豐產豐收,尤其是重雹天氣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大。貴州省嚴重冰雹區主要集中出現在六盤水和畢節市。由于冰雹和大風天氣出現的時間短,地域分布呈現出插畫型和跳躍式分布,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明顯。貴州省春季多是夏糧成熟和秋涼作物幼苗生長期,如果在此階段出現冰雹天氣,將會對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的損失,輕災年份全省農田受災面積達6000hm2,一般年份全省受災面積達5.3萬~13.0萬hm2,重災年份受災面積超過13.0萬hm2。
2.4暴雨洪澇
貴州省各地每年每月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雨天氣,每年的5-9月降水比較集中,此時的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70%。貴州省暴雨洪澇天氣出現的頻率較大,因降水強度大和降水時間集中的特點,很容易造成大范圍和成片發生的特點,嚴重的暴雨洪澇會對農業基礎設施和人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破壞。貴州省西南部地區是暴雨范圍大和頻率高的地區,年平均暴雨天數高達5.1d,其次多暴雨地區集中在黔西南東北部,貴州省東北部地區也是暴雨的多發區。
3農業防災減災對策
3.1加強重視,建立氣象災害防治工作長效機制
對于貴州省各級政府部門來說,要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工作,成立領導機構,各部門之間要明確分工。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積極納入到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及財政預算中來,由政府部門部署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構建起統一領導、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小組,組織好氣象災害的相關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政府部門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做好大型農業生產設施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性評估,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特點,不斷調整種植結構。
3.2樹立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貴州省基層氣象部門可以在農村建立起長效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機制,將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到農村教育體系中。通過在農村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可以使農村的人們熟練掌握氣象災害的成因和相關防御措施,一旦氣象災害來臨,可以確保農民規范自身的行為,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另外,氣象部門還要加大對從事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工作,將應急系統建設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3.3多學科合作,深入開展氣象災害
防御科學研究在研究氣象防災減災的過程中,要結合多種學科,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預報、預測能力,重點建設農業氣象災害預報指標,基于作物模型的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等,對在氣候模擬、遙感、網絡、GIS等技術集成預警系統研制方面進行科技攻關,不斷提升農業生產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4結語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基礎。基于此,對貴州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以利于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作者:劉飛 呂崇健 單位:貴州省惠水縣氣象局 貴州省關嶺自治縣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