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獨立學院環境藝術專業設計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層次、生源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該類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逐步實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迅速轉型,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以期實現學校走向社會的零過渡。
【關鍵詞】
獨立學院;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和企業越來越重視藝術設計在產品和生活中的應用。經濟建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動了藝術設計教育的快速發展,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社會對創新性設計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較強的創造思維和設計應用能力,能夠在設計、生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重視實驗教學,從根本上改變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并落實實驗教學在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統籌協調的和諧氛圍。依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才需要的過程中,高等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普及性教育轉變的時期,由高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有著自身獨特的辦學模式和建設特點,它既不同于傳統的公辦普通高校,又有別于已有的民辦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是借助公辦普通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利用社會和民間資本,采取民辦高校運行機制辦學的新型本科高等學校。
1.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由于各獨立學院開設藝術設計專業時,在專業建設的定位和教育模式上存在差異,造成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良莠不齊。近年來的高校擴招,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規模迅速擴大,并且成為全國現有各專業擴招中增速最快的專業之一。全國60%以上的獨立學院均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擴招背后的問題層出不窮。
1.1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環節薄弱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求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然而,各地方型高校教育理念、辦學思想以及資金投入等一系列問題,使得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成為設計教育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由于多方面的限制(資金、場地等),沒有相應的實踐基地,沒有專業工作室作為支撐,學生設計制作基本是假設的課題,制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相對較少,從而無法形成系統的專業技術能力,特別是隱形的創造能力。以我院為例,藝術設計工作室(模型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等)于2014年秋季才建成并投入使用,而藝術設計專業已興辦近十年。
1.2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傳統的課程體系大多依據工藝美術和造型藝術轉化過來的教學模式設定,各課程之間彼此孤立,缺少有機聯系。其中主要問題是雖然課程與課程之間重復和交叉的內容較多,但是銜接不好,主要原因還是缺乏教育創新,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藝術設計教育理論體系的理論指導。以中北學院為例,如表一所示,匯總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學四年必修的主干課程,其中明確定位為實踐學時的課程不足全部課程的百分之五。現有課程的分項設計分類不夠明確,銜接的也不夠緊密,比如公共景觀設計和外環境設計,公共景觀設計和公共空間設計,內容均有重疊,學時的分配也有待商榷。
2.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2.1對學生而言新的培養方式應以學生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中心、以實驗室為基地,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開放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中,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研究和創新精神。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問題、現場調研、質疑與討論,撰寫調研報告、設計方案的提出等一系列活動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并為學生實習和就業盡可能的創造條件。
2.2對學院而言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是獨立學院提升自我競爭力的核心因素。盡快調整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加大投入,提高辦學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提高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從而提升學院的自我競爭力。
2.3對全社會而言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變革以及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經驗證明,高校創新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途徑是參與校企合作和自我完善。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有其必然的內在驅動力,學院解決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企業解決用工難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3.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法探究
3.1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為例,其主要課程類型包括:職業素質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及個性拓展課程等四個方面,其中崗位能力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是專業課程。從崗位能力課程的設置來看,理論課時量、實踐課程量和理論實踐相結合課時量分別占總課時量的17%、22%和61%(如表2所示)。從專業知識課程的設置來看,理論課時量和實踐課程量分別占總課時量的72%、28%(如表3所示)。由此可看出課程設置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專業知識課程理論性強,絕大部分課程集中再一年級完成講授和學習。而崗位能力課程作為學生學習技術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更好地從課堂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需求,在設置時,強調及偏向實踐課程和理論實踐一體課程的學習,二者占總課時比的80%以上。
3.2特色教學隊伍的引入可以根據我國的國情,在實踐授課環節適當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同生產緊密結合,培訓目標更符合企業的需要。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接觸真實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環境,了解企業和甲方的需求,參與案例的實施和圖紙的繪制,使學生更接近未來工作的需要。
3.3積極參與競賽和實際項目增進實訓教學與藝術發展實際的良性互動,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如表4所示)。表4數碼藝術學院工作室承接項目匯總承接單位有: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麥樂行、棲霞區政府、省演藝集團、江蘇省信息產業廳、中科智達物聯網系統有限公司等。
3.4法律法規的完善以美國為例,國會于1990年通過了《卡爾•帕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案Ⅱ》,該法案規定對開發技術預科課程、整合學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方案、增強與工作相關經驗的課程方案給予資金資助。該法律法規指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實踐都是從工作的要求出發,培養學生滿足工作的要求,貫徹從學校到工作過渡的改革理念(STW),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加強與企業界合作。透過美國教育的特點,可以看出美國的教育經驗,教育要從實際出發,以適應市場為導向,教會學生“怎樣干”、“怎樣干更好”。后記在獨立學院辦學機制靈活的大背景下,獨立學院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創新培養可以在遵循高等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規律下,根據市場最前沿的需求,做出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高校眾多、藝術設計專業設置或重復或單一的背景下,如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為社會需要做出努力,是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設置和教育要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偉達,楊全才.論獨立學院學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5,(6).
[2]孫愛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打造創新型獨立學院[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6,(3).
作者:余然 車昕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