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伺服產品生產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具體措施
研究所在機電伺服產品項目組的崗位設置、質量/檢驗管理、生產計劃管理、產品不合格品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和措施。
1.崗位設置新特點項目組為了實現保交付、促發展的工作目標,崗位的設置體現了集成化特點,具體包括管理服務、技術支持和生產操作3類崗位。這樣的設置可以基本保證產品批生產工作能夠在項目組內部閉合完成,而具體崗位及人數則可根據生產任務和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項目組具有計劃調度、質量/檢驗、庫房管理等人員,且實現了功能集成和充分授權,項目組長對批生產交付任務等各項工作負責,項目組成員對項目組長負責。
2.質量/檢驗管理新辦法研究所將產品質量/檢驗工作授權給項目組,并以手續簡化、過程追蹤為原則,制定了批生產產品質量保證大綱。產品質量/檢驗管理新辦法包括以下幾點:質量處負責編制《中小功率機電伺服產品質量保證大綱指南》,檢測中心負責編制《中小功率機電伺服產品檢驗要求》,項目組根據這2個文件制定產品質量/檢驗管理的具體措施;項目組負責對產品的質量/檢驗信息加以記錄,并形成分析報告,每月向質量處和檢測中心匯報;項目組對產品出廠前發生的質量問題、出廠后發生的非批次性質量問題有處理權限;產品出廠后發生的批次性質量問題需要上報質量處,由項目組和質量處共同處理;檢測中心可對產品進行抽檢驗證,并根據生產情況決定抽檢驗證是否與過程檢驗合并在一起進行。為保證批生產工作順利進行,對于生產過程中每個技術、質量問題的處理,必須遵循“處理到位、舉一反三”的工作思路,杜絕重復性問題的發生。
3.動態生產計劃新模式中小功率機電伺服產品存在型號多、工種多、小批量交叉生產的特點,借鑒離散型生產、流水線型生產和混合型生產的計劃模式,研究所提出了一種適合產品上述特點的動態生產計劃新模式,如圖1所示。計劃/調度人員根據計劃生產部下發的指令編制項目生產計劃、周作業計劃,并根據項目生產計劃、周作業計劃向庫房管理人員出具產品配套明細表;計劃/調度人員將正式的周作業計劃下發給裝配和調試人員執行,庫房管理人員配合操作者執行生產計劃。在有臨時任務加入時,計劃/調度人員需要對周作業計劃進行適時調整,編制臨時計劃下發操作者執行;操作者及時反饋生產進度和存在的問題,計劃/調度人員根據反映的問題對生產計劃進行修改完善,從而實現生產計劃的動態調整。與此同時,在進行動態生產計劃調整過程中應根據工種間工時平衡原則實現車間的動態調度,確保生產線進行滾動生產。
4.不合格品管理新措施在不合格品管理實踐中,研究所建立了以產品裝調過程問題處理單為核心的故障報告、分析與糾正措施系統。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種類及處理方法為以下幾點:當出現系統產品不滿足顧客任務書或技術協議規定的要求時,由質量/檢驗人員填寫不合格品審理單,技術人員填寫質疑單、超差單、技術通知單等,并按照現行流程進行辦理;當出現單機或元件產品不滿足技術規范或任務書規定的要求時,可由操作者、質量/檢驗人員等填寫產品裝調過程問題處理單,技術人員根據該處理單編制技術通知單或外協產品真跡電報,簽署完整后下發執行,并按照簡化流程進行處理。按照產品裝調過程問題處理單來解決不合格產品問題的具體流程為:操作者負責填寫問題描述并上報質量/檢驗人員,由其負責通知技術人員處理故障產品或不合格品,技術人員再填寫問題名稱、問題定位、處理措施并舉一反三,技術負責人負責審批問題處理措施及相關單據填寫的正確性,計劃/調度人員負責落實產品問題的處理及填寫處理結果,并將填寫完整的處理單交給質量/檢驗人員歸檔,從而實現對故障產品或不合格品的閉環控制。項目組安排質量/檢驗人員每季度對產品裝調過程問題處理單進行統計分類,組織技術人員和操作者對產品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進而避免以后出現類似問題。
二、實踐效果
機電伺服產品項目組從2013年初成立并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在交付產品數量方面,2013年交付產品數量較2012年增加了76%;在完成當年生產任務方面,2013年的完成生產任務率為87%,較2012年提高了31%。總之,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針對中小功率機電伺服產品批生產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基于體制創新成立了產品項目組,并通過采取質量/檢驗管理新辦法、動態生產計劃新模式、不合格品管理新措施等管理創新,最終提高了產品批生產效率,扭轉了產品交付短線局面。但該生產管理模式也存在如何與研制型號銜接以及如何考核與激勵項目組成員等問題,在后續實踐中將通過改革和創新解決這些問題,使這一生產管理新模式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作者:陸豪聶振金陳俊杰陳軍朱成林單位: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