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經濟指標多于質量指標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從1989年我國啟動醫院評價體系以來,評價指標的發展變化從注重投入產出、強調醫院綜合競爭力到注重經營效果,強調經營效率。雖然現階段運營管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和構建開始逐步加入社會效益指標,如患者反饋、醫療服務輻射情況、醫療機構履行的社會責任和醫務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形成統一、客觀、具有可比性的指標。為了提高競爭力,參評醫院往往把重點放在經濟指標上,盲目擴張發展和創收。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的是雙重補償,即服務補償為主,政府補償為輔[2],政府補償不能滿足醫院財政的收支平衡,只能增加患者費用;二是經濟指標是政府部門考核公立醫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公立醫院往往曲解效率指標,忽略社會效益指標[3]。
1.2偏重結果考核,忽略考核意義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反應醫院運營管理現狀,以完善醫院管理,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滿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務需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作為政府部門管理的一種行政手段,其考核結果和醫院的發展前景、院領導班子的晉升提拔和醫院內部醫務人員的獎金福利等直接掛鉤。公立醫院一直被視為事業單位,是政府機構的一種補充,管理程度與企業人事和成本管理相比,滯后10a以上。考核缺少有效的過程管理評價指標,且周期較長,導致公立醫院過于偏重考核結果,使考核結果不能全面反映醫院的管理運營,不利于醫院管理的持續改進。
1.3網絡化績效評價方式處于初級階段目前我國醫院評審還處于單機輔助方式,即通過現場調查,獲取醫院績效數據,利用計算機辦公軟件或專業統計軟件,錄入、計算、分析[4]。這種評審方式運行效率較低,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并且院方提供的是結果型數據,難以避免造假情況,信息采集容易受主觀因素影響,評審過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較低。同時,反饋調節機制不健全,不利于政府對醫療資源的整體把握。
2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指標體系構建
依據上述分析,本研究中基于第三方評價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是一種系統管理工具,借助于信息化平臺運行,動態、準確地對醫院運行進行匯總、分析,對各級決策者的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2.1研究方法通過國內外醫院績效評價與績效管理現狀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關鍵績效指標法、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分區域、多指標綜合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指標初選、關鍵評價指標確定、指標權重計算、指標評分與評分標準制定。專家咨詢:擬進行兩輪專家咨詢。每輪邀請專家15人以上,包括從事醫院管理研究的衛生行政部門專家、醫院主管績效管理的專家、醫院院長以及醫院從事信息化研究的專家,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有5a以上工作經驗。第一輪專家咨詢采用頭腦風暴法,商討評價指標體系的級別、指標設置、指標計算,對各級指標的重要性、敏感性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定量評價,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現場打分。第二輪專家咨詢對各評價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和重要性評價,從而為各級指標權重的計算提供基礎數據。
2.2評價指標初設
2.2.1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框架本研究建立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綜合考評體系,指標體系覆蓋全院崗位,包括醫院、科室、崗位三級考核體系,實現醫院的全方位、立體化、動態化和信息化整體考核。
2.2.2專家咨詢的可靠性主要由專家積極系數、專家權威系數兩個指標來考量。專家積極系數:即專家對該調查研究的關心、合作程度,用專家咨詢表的回收率來表示。專家權威程度:依據專家對指標的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計算專家的權威程度。Cr=(Ca+Cs)/2(Cr表示指標的權威程度,Ca為指標的判斷系數,Cs代表熟悉程度系數)。
2.2.3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指標初設采用優化后的平衡積分卡,從服務總量、服務質量、客戶評價、管理效率和技術資源五個維度進行構建。初步考慮二級指標體系控制在20個左右,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初稿)(見表3)中列舉了總共65個比較常用的指標體系,作為咨詢專家增加、減少或者修改指標的參考。咨詢專家根據自己的見解,對一級指標體系的構成、二級指標體系的構成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對其進行增加、減少或者修改。
2.3評價體系特點
2.3.1建立健全三級考核體系三級考核體系包括醫院、科室、崗位。醫院績效考核有利于改變目前廣泛存在的醫院拼規模、拼設備弊端,改變醫院過度醫療的導向;科室績效考核可以建立科室間統一的管理標準,有利于解放科室主任的管理壓力,讓科主任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臨床一線中去。崗位績效考核建立起真正的多勞多得、按勞分配體系,激發一線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有效減少浪費,提高醫院工作效率。
2.3.2強調服務質量,尊重客戶評價績效考核的目的就是為了正確引導公立醫院的辦醫行為,真實反映院長的管理業績,為構建醫院明確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打基礎[5]。在市場化背景下,公立醫院必須保持基本屬性,回歸公益性。平衡經濟指標,突出醫療質量維度和客戶評價維度指標和權重,從醫療服務供需雙方角度進行評價,強化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客戶評價不僅指患者評價,還包括醫院員工的評價,醫生滿意度、員工滿意度都可以反映醫院工作條件和管理情況。
2.3.3基于第三方的評價模式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醫療評價機構根據國家政策并結合實際情況建設與設計完整的“醫院運營管理綜合評價信息系統”,組織具體的評價工作,與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動反饋機制,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為醫院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2.3.4信息化平臺運行,提高工作效率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在計算機績效運行軟件中運行,與公立醫院眾多管理系統的功能統一化,使醫院和醫院之間、科室和科室之間、崗位和崗位之間有統一的考核標準。減少醫院的投資,提高醫院效率。與衛生主管部門聯網運行,成為涵蓋整個公立醫院的整體運行體系,形成地區級,甚至是省級行政區域內醫院的動態運行績效考核,改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真實表現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情況,有利于政府的宏觀決策。
3小結
本研究通過提出現階段我國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借鑒績效評價的現有研究成果,結合公立醫院特點,提出基于第三方評價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和思路,為指標的進一步完善打下基礎。下一步將收集公立醫院有關指標數據醫院、科室及崗位進行定量評價并排序,獲得同一年度各醫院、科室及崗位排序及同一醫院、科室及崗位在相鄰年度位次的變化,為政府部門優化醫院績效管理和醫院發展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白玉張文艷聶偉石磊譚毅馬春彥施學忠單位:鄭州市骨科醫院鄭州市衛生局鄭州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