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分析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小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依靠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是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分析佛山中小企業技術自主創新阻礙因素,并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策略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佛山市
在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背景下,佛山中小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但是中小企業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的問題成為制約佛山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實現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概述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是企業為了掌握或形成核心技術開展的以自我為主,綜合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的創新活動。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通過自主創新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創新帶動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目前國內學者對于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阻礙因素的分析更多的是從主要阻礙因素入手的,結合各種文獻研究,本文將影響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因素歸納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從中小企業內部而言的,包括:資金、技術、人力資源以及企業文化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是從中小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層面分析,包括:政府政策、市場環境以及地域產業差異等等。
二、佛山市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因素分析
(一)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
佛山市中小企業眾多,分布于不同的行業,結合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具體調查可以看出:首先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的阻礙因素不同,但是從整體趨勢看,人才、資金以及技術匱乏是影響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因素。根據對紡織服裝行業的調查,由于紡織服裝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人才資源供應不足是影響其自主創新的關鍵因素;其次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阻礙因素分散化。雖然影響佛山市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因素無外乎技術、資金、人力資源以及產權等方面,但是結合對佛山市中小企業的調查,只有10%的企業認為團隊精神以及社會文化對企業自主創新產生影響,其余的80%將影響自主創新的因素歸納與人力資源與技術。因此整體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因素主要是體現在人才、資金與技術。
(二)不同企業規模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
目前學術界對于技術創新與企業規模之間關系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企業比小企業更有利于自主創新,企業的規模越大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二是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強于大企業,小企業能夠及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技術研發;三是不同的行業,大企業與小企業對創新的作用不同。通過對上述觀點的分析不難看出對于大中企業創新的觀點主要是從他們各自的創新優勢與遇到的阻礙入手:大企業資源豐富、研發資金雄厚,但是市場反應慢、創新意識較為薄弱。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科研人員少、資源匱乏,但是小企業的市場反應快,具有靈活的經營決策權。通過調查佛山市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阻礙因素并沒有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而變化,因此影響自主創新的因素仍然是人才、技術以及市場。但是針對于其他阻礙因素則在企業規模上能夠明顯地體現出來,以政府政策扶持為例,通過近些年佛山市關于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對于大企業的關注要高于小企業,容易導致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傾向大企業,而忽視對小企業的扶持。
二、不同R&D強度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
R&D強度是指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國際上一般認為,若R&D含量低于1%,企業因創新能力低而無法生存,2%勉強維持,5%以上企業才有活力和競爭力。根據對佛山市中小企業的調查,隨著企業研發強度的增加,影響自主創新因素的概率有所下降,尤其是技術因素和市場因素均出現了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企業通過加強科研能力,提升了企業生產技術,降低了對外界技術的依賴程度,擴大了自主品牌。企業技術提升無形中會提高市場的占有率。當然研發強度增強后人力資源問題仍然是影響佛山市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最大因素;研發強度增強也會導致其他次要阻礙因素上升。例如資金投入不足阻礙因素會隨著科研強度的增加而成為主要。對于此種現象比較容易理解:隨著中小企業研發強度的增加,需要企業不斷投入資金,再加上研發難以轉化為市場成果,因此容易導致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的現象。另外隨著研發強度的增加,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會成為組織自主創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升佛山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策略建議
針對佛山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存在的阻礙因素,應該立足于產業戰略發展、把握主要阻礙因素,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強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重要的阻礙因素是技術,因此中小企業要強化技術創新:一方面要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校企合作等模式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智力支撐。佛山要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發展需要,組織新型企業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通過科研合作提升企業的核心技術。例如佛山在科研數量上要遠遠高于深圳東莞,但是在科研成果轉化上卻落后于東莞,此種現象充分表明佛山中小企業合作的領域就是提高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率,鼓勵高職院校開展針對性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佛山制造業企業比較多,通過開展企業合作可以通過資源互補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例如大企業可以將不專業的制造部件交由中小企業生產,這樣大企業可以集中精力搞好主營業務,而中小企業通過與大企業的合作可以實現盈利。
(二)以人為本,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實現
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戰略的轉型必須要依賴于人才,基于佛山人才匱乏的現狀,佛山應加強人力資源建設:首先大力實施人才引進計劃,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佛山將人才培養與重大科技項目結合起來,鼓勵企業科技人員參與到省級科研項目中。同時還提高對創新人才的引進力度,例如佛山市各區通過住房補貼、子女入學等措施吸引外來優秀人才,通過系列優惠措施2016年佛山一年共引進4萬人才,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目前佛山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因素就是缺乏創新型人才,尤其是缺乏技工型創新人才,因此佛山依托職業教育,發揮職業院校技術技能積累作用優勢,通過校企合作為中小企業培養專業化的應用型人才。最后健全企業人才科研經費保障機制。提升自主創新必須要依賴于完善的科研體系,因此企業要鼓勵員工自主創新,對于發明專利的要給予獎勵,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建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例如美的集團科技人員占管理人員比重從2011年的27%上升為2015年的47%,并計劃在2018達到68%。
(三)政府要積極創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首先要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法律制度環境。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需要政府層面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給予保障,以中小企業產品專利為例,隨著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必然會提升,但是如果沒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就會導致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產品被市場竊取,最終影響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其次制定完善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持體系。自主創新離不開資金支持,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自主創新的財稅支持。例如佛山對于自主創新的中小企業可以在貸款、貿易以及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當然政府資金屬于公共,因此政府對于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不能采取無償使用的方式,而是應該通過設置靈活的資金使用方式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最后要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自主創新需要一定的氛圍,因此要鼓勵就業,通過就業帶動創新。基于佛山外來人口眾多的現狀,佛山要大力營造鼓勵就業的環境,通過建立創業基地等方式為自主創業提供場所。
(四)健全中小企業協調創新機制,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基于“互聯網+”行動及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共享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因此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必要依賴于網絡技術,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首先中小企業要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市場進行預測與分析,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而調整自主創新策略。例如機械制造行業的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可以及時對世界前沿技術進行分析,從而快速尋求技術突破的方向。佛山中小企業必須要堅持主業,依附互聯網技術創造出更高的價值產業形態,形成互聯網貿易研發體系,同時促進形成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網絡體系,形成完整高效產業供應鏈;其次政府部門要積極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對于平臺的維護需要相關部門按照科技數據規范處理。并且利用樞紐平臺自身優勢、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促進政府窗口平臺之間開展合作,讓服務機構和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流動,拓展了服務深度和服務廣度。總之,政府和相關科技部門需要做好引導和協調的功能,最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跨學科的資源共享體系。
(五)推進自主創新市場化建設
實現市場化是自主創新的最終目標,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不僅面臨資金短缺的困擾,也面臨市場因素的干擾,因此佛山要進一步推進市場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強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優化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市場環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聯結了創新主體和要素,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撐,通過中介服務可以降低企業的創新風險和成本,因此佛山要進一步規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管理,例如通過準入門檻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建立自主創新的現代企業制度。目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成為影響自主創新的因素,因此通過建立具有現代企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可以規避因為產權關系而導致的自主創新糾紛等問題的出現。當然相對于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而言構建公開透明的市場秩序是當前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四、結束語
由于佛山市中小企業受技術、資金、人才等的限制,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困難重重,導致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通過對影響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因素的分析,佛山市要立足于根本,通過構建“中小企業、市場、政府”三位一體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管理體系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作者:賴紅清 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