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年第4期
摘要: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學習興趣的匱乏、學習動機的缺乏和學習方法的不足3個方面,提出要從教師加強教育和引導,學生自我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幫助構建和改善自主學習環境3個方面著手,來培養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自主學習;培養
長期以來,“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是高校課堂教學的主流模式,這種模式有著簡捷的優勢,并且已經非常完善和系統化[1]。但這種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即學生主體性、主動性學習活動較少,比較依賴教師,進而造成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慢。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而言,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更為明顯。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主學習能力的涵義和特點
筆者認為,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擬訂學習目標,主動獲取相關知識,并且運用這些知識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以下特征:獨立性、主動性和自我調節。獨立性,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習目標相對獨立地確定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主動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自我調節,是指學生為了保證學習的成效、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標,主動地調控自我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動機與行為的過程,強調學生要選用適當的學習策略進行學習。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情況分析
2.1學習興趣匱乏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學習實踐性的內容時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濃厚,而對理論性強的內容,學習興趣就大打折扣。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如果不注意結合社會實際,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將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2]。雖然高職高專教育已經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有所加強,但校企合作、工學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運行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學習動機缺乏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它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學生的學習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習的態度、學生的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但其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幫助學生認識和啟發自身的學習動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難以維持。
2.3學習方法不當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方法不當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會合理地利用學習工具,不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沒有預習的習慣,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在學習環境選擇上存在不足,沒有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有關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不是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學習方法才是關鍵。并且,不同的學習過程、學習環節需要不一樣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科、知識類型也需要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只要方法得當,學生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
3.1教師加強教育和引導
1)提升業務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和學習引導者,其知識體系、學習方法以及價值觀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地拓展知識面、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并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2)改變教學觀念。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每位教師都必須徹底改變“我是教師,你是學生;我是知識的傳授者,你是接受者”的傳統觀念,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合作伙伴,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究那些他們未知的領域。教師不是拉著學生走,而是給他們指明方向,告訴他們應怎樣走、應注意什么,即讓學生知道應該學什么、怎樣學。教師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讓他們愿意學、渴望學。教師還應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去品嘗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并且不斷地鼓勵學生。
3)改變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如果采取“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樣會遏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助長依賴性。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不應該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傳道為之首。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和方法上的支持。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組織、課后的輔導都要圍繞學生這個主題展開,這對教師來講,一方面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3.2學生自我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1)掌握學習方法。第一,合理安排時間。學生要清楚每天、每周甚至每月將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張時間表。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它能讓學生懂得如何支配時間,從而使學生的時間安排科學合理。第二,學會預習。在學習之前,學生應該把要學習的內容先快速學習一遍,了解新知識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了解內容的難點,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第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課堂上要僅僅跟隨教師的講課步伐,認真做好筆記,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獨立思考。第四,及時回顧。學生要在課后積極地復習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重點解決那些仍然感到模糊的問題。
2)樹立正確的考試觀。作為我國著名的考試學學科發起人之一的聊平勝給出了考試的嘗試性涵義:考試是一種組織中的考試主體根據考試目的的需要,選擇運用有關資源,對考試客體某方面或諸方面的素質水平進行評價的一種活動。學生要牢固樹立考試的目的僅僅是檢查學習者掌握學習內容的素質和水平程度。所以學生不應該弄虛作假,或者純粹為了考試分數應付考試[3]。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考試觀,才會形成自覺的學習行為,才能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3.3學校幫助構建和改善自主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支持性條件,是一種學習空間,包括物質空間、活動空間、心理空間,即物質和非物質兩個方面,它是為了促進學習者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而創設的,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外部因素,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學校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從以下3個方面提供幫助。
1)物理學習環境。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者學習的自然環境。比如寧靜的校園、寬敞的教室、舒適的座椅等。這些環境影響著學習者的情緒與學習動機。學校要注重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盡可能地保持學生學習環境的舒適度。
2)資源學習環境。學習資源是指那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源,比如教材、教案、參考資料、書籍、網絡資源等。這些資源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儲和呈現,包括印刷制品、圖形圖像作品、音頻視頻作品、軟件等形式,還可以是這些形式的組合。學校應該開放一切能夠服務于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盡可能讓學生的學習不會因為學習資源的短缺而受到影響。
3)技術學習環境。在現代網絡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環境下,學校提供一個友好的信息化技術學習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4]。友好的技術學習環境主要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自由選擇,且支持系統要有友好的界面設計,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各功能模塊有良好的導航機制,便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學習進程進行任意的學習跳轉。同時,該環境還應該可以支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協作學習。
4結束語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關系著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持續性的核心動力源。教師加強教育和引導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我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幫助構建和改善自主學習環境,是培養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論自主學習[J].教育學報,1999(9):32-35.
[2]鄭丹丹.自主學習及其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03(3):41-43.
[3]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0(2):78-83.
[4]李紅美.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模式的探討[J].教育傳播與藝術,2004(1):50-53.
作者:蒲曉湘 羅宇 單位: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