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系統動力學的車站客流量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地鐵車站乘客客流量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每一位乘坐地鐵的乘客來說,在從出發進站到乘車再到下車及出站的過程中都是在跟地鐵相關設備及工作人員打交道。以廣州地鐵為例,針對乘客在地鐵站的場景來說,與乘客相關的因素包括:羊城通OCT、單程票TOKEN、自動售票機TVM、自動檢票機GATE(包括出閘機及進閘機)、半自動售檢票機BOM)、自動扶梯、地鐵列車以及各崗位工作人員等。因此,閘機的通過能力、自動售票機的服務能力、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包括業務水平及引導有效率等)、扶梯通過能力、列車載客量等都會影響乘客的滯留時間進而減緩乘客的疏散效率。
2系統建模
從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出發,將影響車站乘客數量的因素看做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找出反映系統動態行為的主要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建立因果關系圖,如圖1所示然后,根據因果關系圖建立系統流程圖。
首先先要確定系統中的水平變量、速率變量。本系統中包括地鐵車站總人數、進站人數、出站人數三個水平變量;乘客進站速率、人數增加率、人數減少率、乘客離站速率四個速率變量。各輔助變量包括閘機、售票機、車票、工作人員、扶梯等的狀態。據此,建立系統流程圖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進站人數受入閘機通過率、TVM數量、員工處理乘客事務的速度等因素的影響;而離站人數則受到出閘機通過率、列車載客量等因素的影響。在系統中,閘機故障率、TVM故障率、票卡異常率、乘客事務處理速率、扶梯故障率等均可以通過車站管理系統后臺數據以及實際測算統計得出。
3結束語
由于地鐵建設從規劃到批復再到建成運行要經歷幾年時間,本文正是基于由于前期規劃等因素導致的地鐵車站結構及空間不足且無預留足夠可發展空間的前提下,分析了系統動力學的特性,根據歷史數據及經驗建立了各因素之間的系統動力學結構模型。
通過各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有助于直觀看出地鐵客流影響因子的互相作用關系,并能夠更加直觀快速的找出地鐵車站提高客流組織能力的關鍵點及方法,從而達到快速疏散乘客的目的。但本文只從非換乘站的單一客流影響情況進行簡單分析,由于換乘站客流影響因素眾多,其間相互作用關系也更加復雜,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將會以換乘站客流情況作為重點,繼續深入分析。
作者:邵一琨單位: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運營事業總部運營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