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食品工業固有的特征、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所處的特定階段,決定著河南省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十分必要。
1.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需要食品工業具有產品非標準化、品種多樣化、產品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永不衰落的基礎性產業。食品安全始終牽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是當下中國最大的民生問題,而食品非標準化與品種多樣化的特點又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近年來,常有因為某一個食品安全事件而致整個產業發展受阻的情況發生,如“三鹿奶粉事件”“雙匯瘦肉精事件”等,都給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一個發展質量良好的產業必定是極少發生安全事故的產業。河南省作為食品工業大省,固然需要注意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對產業發展帶來的沖擊,但提升發展質量才是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根本之策。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需要食品工業是行業跨度大、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環節繁多且相互影響的產業。基于這一特點,河南省食品工業提升發展質量不僅可以優化自身產業結構,而且可以輻射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如食品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從而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升級。從河南省食品工業內部構成看,河南省農副食品大多是粗加工的,深加工食品較少,僅占10%,相比于發達國家食品工業中70%為食品深加工,亟需提高深加工程度,優化產品結構;同樣,河南省肉類食品加工量只占全部肉類食品產量的5%,蔬菜加工量只占蔬菜總產量的30%,遠低于發達國家分別為25%和90%的比例,且存在產品結構優化問題[3]。從河南省的整體產業結構看,由于食品工業關聯度高、行業跨度大,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必然會促進相關產業優化結構,提升發展質量。
3.應對消費需求變化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投資型”向“消費型”轉變的重要時期,社會有效需求不斷釋放,居民食品消費需求進入結構不斷升級的新階段,表現為農村食品的多樣化、城市食品的豐富化、家庭膳食的社會化、食物結構的健康化。發達國家加工食品已占到食品消費總量的70%~80%,我國目前只占到20%[4],相信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對加工食品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食品工業作為居民消費的基礎行業,作為最典型的消費品產業,將從這些變化中直接受益。當然,這需要食品工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及時迎合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因此,作為食品工業大省,河南省必須根據居民消費需求變化,不斷提升其食品工業發展質量。
4.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需要目前,河南省正在實施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這三大戰略既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又對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三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均有賴于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其原因在于:一是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需要通過多種戰略舉措實現農業現代化,以使糧食產量穩定、質量提升,而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食品工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二是中原經濟區“兩不三新”建設目標需要食品工業通過提升發展質量來引領新型工業化,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中原經濟區的功能定位之一是把河南省建成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工業基地,實現這一功能定位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三是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定位為河南省對外開放高地與現代產業中心,這一定位有助于吸引聚集更多高端生產要素,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反過來,河南省食品工業也只有更快地提升其發展質量,才能更好地實現港區的發展定位。
二、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在產業規模、企業集聚、產值貢獻、環境營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積累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從效率改進、結構優化、功能提升、潛力挖掘等方面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規模較大但效率不高規模與效率可以反映產業發展的綜合實效,是產業發展質量評價的基礎性指標。以工業總產值、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年平均從業人員人數來度量食品工業產業規模,河南省食品工業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2。據計算,2011年,在全國31個省市中,河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與食品制造業產業規模排名第2,飲料制造業產業規模排名第3,煙草制品業排名第6[5]。同時,蘇靜[6]的研究也表明河南省食品工業規模因子排名全國第2位,僅落后于山東省。但是,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效率并不高,僅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勞動生產率(工業總產值/年均從業人員)、資本產出率(工業總產值/資產總額)、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資產總額)三個指標來度量發展效率,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資產利潤率位于全國第15名,其中煙草制品業的效率更是處于全國中下水平,位居第20名。同時,蘇靜[6]的研究還表明河南省食品工業效率因子排名全國第15位。可見,河南省食品工業規模雖較大但效率不高。
2.集聚初顯但結構不優產業集聚與結構狀況是產業發展質量的重要體現。產業集聚反映產業空間發展強度狀況,而產業結構則反映產業部門之間及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構成狀況。近年來,河南省食品工業日益呈現集聚態勢。鄭州、漯河、鶴壁、周口、商丘、許昌6個地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產值占全省總產值的61.2%以上;同時,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湯陰食品產業集聚區被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遂平縣產業聚集區、新鄭薛店食品工業園區、鄭州馬寨食品產業集聚區、永城面粉產業集群、淇縣禽肉加工基地等享譽省內外,臨潁縣、淇縣、新鄭市等縣(市、區)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食品工業集聚效應在這些地區日益凸顯。但河南省食品工業結構有待優化。從產業內部結構看,據計算,2013年,河南省食品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在全省食品工業中所占比例分別為47.8%、20.3%、14.6%、17.3%,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占比較大,而代表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業、高附加值的飲料制造業和高稅收的煙草制品業占比偏低,相比于上海(占比為18291241),內部結構不優。從主要產品構成看,河南省生產的小麥粉、速凍米面、方便面、餅干等食品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37%、72%、27%和31%,居國內首位;味精、飲料酒等食品產量居全國第2位;鮮冷藏凍肉、白酒等食品產量居全國第3位[7];但這些產品均屬于粗加工食品,附加值相對較低。從企業結構上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企業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僅有5家、超50億元的僅有10家,其他90%以上的企業為小型企業,企業規模整體上處于小而散的狀態。從企業品牌數量看,河南省食品工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6家、中國名牌產品15個[8],而山東省擁有中國馳名商標68家、中國名牌產品62個[9]。相較于山東省,河南省食品工業的品牌結構不合理。
3.貢獻較大但開放度不夠產業貢獻與產業開放程度也是衡量產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產業貢獻主要體現在就業帶動與稅收方面,而產業開放度主要體現在產業對區域外的影響。就產業貢獻而言,河南省食品工業貢獻巨大。據統計,2012年,河南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73.7億元,上繳稅金428.8億元(煙草制品業占其中的55.2%),食品工業用占全部工業140%的銷售收入創造出17.3%的利潤和21.8%的稅金。不僅如此,食品工業帶動能力日趨增強,直接安置就業人數達70多萬人,相關配套產業就業人數達300萬人,2000萬農民從事原料生產,有力推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10]但河南省食品工業的開放度不夠,對區域外的影響較小。一是主要產品走出去的少,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出貨值為66.4億元,僅占工業銷售值的1.0%,遠低于山東省的1101.5億元(占工業銷售值的9.4%);其中,具有規模優勢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的出口占比分別是0.6%、1.8%、1.7%,遠低于山東省的10.1%、10.4%、4%。二是產業利用港澳臺與外商資本的較少,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資本構成中港澳臺資本與外商資本合計為67.7億元(占實收資本的比例為9.7%),遠低于山東省的222億元(占實收資本的比例為21.4%)。其中,具有規模優勢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的利用外資占比分別是139%、5.6%、6.4%,遠低于山東省的19.4%、297%、24.8%。由此可見,河南省食品工業的開放程度還遠遠不夠。
4.環境良好但創新不足產業發展環境與創新程度是反映產業發展質量的潛力指標,環境良好與創新能力強表明產業發展質量高。近年來,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環境良好。一是農產品資源豐富,作為糧食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發展食品工業具有原料與勞動力成本優勢。二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重視。從“十五”以來,連續三個五年規劃對食品工業進行重點培育,食品工業步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2009年出臺的《河南省食品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為未來十年河南食品工業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與實現路徑。三是對產業發展予以資金支持,通過設立食品工業升級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和農業開發產業投資基金,每年安排近1億元資金支持食品工業發展。但是,河南省食品工業創新能力不強。首先,從創新投入上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科技研發強度為0.28%,遠低于山東省的0.49%,尤其是代表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業,研發強度僅為0.31%,僅是山東省的1/3;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的研發強度分別為024%、0.50%、013%,均低于山東省(其分別為036%、0.95%、041%)。其次,從創新產出看,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新產品銷售率(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之比)為4.12%,低于山東省5.7%的水平,尤其是河南省具有優勢的農副食品加工業與食品制造業,新產品銷售率分別為1.99%、3.75%,遠低于山東省的419%、7.48%的水平。此外,2011年河南省食品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僅為430個,僅接近山東省843個的1/2;具有優勢的農副食品加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更少,僅為163個,遠低于山東省386個的數量。創新驅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改革開放后我國既定的發展戰略。而創新能力弱,使得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缺乏后勁,潛力不足。
三、河南省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的建議措施
盡管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在產業規模、產業集聚、產業貢獻、發展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但仍存在效益不高、結構不優、開放不夠、創新不足等問題,未來提升河南省食品工業質量必須在產業鏈、品牌、開放、創新等方面采取大戰略、大舉措。
1.實施產業鏈帶動戰略,提高發展效率產業發展效率受結構、開放程度、創新等多種因素影響。基于食品工業產業關聯性強的特點,提高發展效率首先應加強產業鏈整合。河南省食品工業可在發揮規模優勢的基礎上,著力提升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的發展效率,重點打造面制品、肉制品、速凍食品和白酒產業四條產業鏈,培育和發展食品裝備制造鏈。一要完善面制品產業鏈。應通過加速對現有部分骨干面粉廠的技術改造,提高面粉單廠生產規模,重點發展各類小麥專用粉;依托鄭州金苑面粉、鄭州海嘉面粉等企業,積極開發麥胚制品、小麥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二要完善肉制品產業鏈。應依托雙匯、大用、眾品等知名企業,鞏固擴大豬禽肉優勢,積極發展牛羊肉及其他特色肉類品種;著力肉制品深加工,通過發展熟肉制品、調理肉制品與冷鮮分割肉制品,延長產業鏈;著力中高端肉制品開發,通過發展醬鹵、熏烤、腌臘等肉制品,提高產品附加值。三要完善速凍食品產業鏈。應依托三全、思念、科迪、胖哥等知名企業,著力提升速凍湯圓、水餃、粽子等產品的品質和檔次;通過提高速凍加工技術,探索開發饅頭、菜肴、面條、炒飯等多規格、多口味的新型速凍產品和微波套餐食品;積極構筑以鄭州為核心的速凍食品物流節點網絡,強力推進冷鏈物流系統建設。四要完善白酒產業鏈。以豫酒六朵金花(仰韶彩陶坊、宋河糧液國字、杜康國花、寶豐國色清香、張弓度之度、賒店青花瓷)為重點,擴大中高端白酒生產規模;依托杜康、仰韶等知名酒廠,提高原酒生產能力;加強啤酒行業整合,著力提升金星啤酒的品牌影響力;鼓勵葡萄酒、保健酒、黃酒等企業擴大發展規模。五要培育食品裝備制造產業鏈。考慮到工業4.0時代的到來與電子商務的發展,依托河南省食品工業龐大的市場需求,應重視培育、發展食品裝備制造業,重點研制可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的智能化食品加工與包裝設備,包括食品加工機械、包裝機械、包裝新材料、數碼印刷和數碼標簽、發酵設備等。
2.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有多種措施,包括品牌建設、產業鏈整合、名企引進、創新推動等。但就河南省食品工業而言,宜依托現有優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與產品鏈延伸相呼應,集中培育發展一大批食品工業名牌產品,以品牌效應開拓市場、推動結構升級,增強產業發展質量。一要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應依托現有知名品牌,鼓勵相關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實施品牌延伸策略,鞏固提高一批知名品牌;結合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引進一批知名食品企業,嫁接拓展一批知名品牌;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以地域文化為特色創建提升一批知名品牌;鼓勵同類中小企業合并重組,加大營銷組合與市場創新,優化整合一批知名品牌。二要以品牌效應驅動轉型升級。應鼓勵知名企業品牌延伸,開發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引導高端需求,搶占中高端市場;鼓勵企業加速研制功能化食品,研制開發針對“三高”群體、抗衰老抗疲勞群體、美容需求群體、提高智力需求群體的保健食品;鼓勵開發時尚化、娛樂化食品,開發一些可以吃著玩、吃著炫的時尚化家庭休閑食品;探索開發具有中原特色的概念性食品。
3.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提升產業價值食品企業“走出去”可以擴大對外影響,而“引進來”則可以增加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應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端生產要素,在提高開放度的同時,提升產業價值。一要大力引進高端生產要素。應充分發揮河南省成本優勢和市場輻射優勢,以現有食品工業體系為基礎,重點引進技術、管理和人才等高端生產要素。要依托產業集聚區建設,通過產業鏈招商、龍頭企業招商,積極承接高端產業鏈、高新技術企業的轉移。要結合產業鏈帶動戰略,重點引進食品裝備制造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和生物技術,實現對現有產業鏈缺失環節的“補鏈”;重點引進行業領軍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金融與營銷等高級專業人才,實現對現有產業鏈科技、管理、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強鏈”。要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落實相關獎勵政策,促進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開花。二要進一步開拓銷售市場。應借助航空港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結合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鼓勵省內食品企業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拓寬食品銷售渠道。要大力扶持一批行業地位領先、規模優勢明顯、經濟效益突出、綜合實力強的骨干企業到省外投資建廠或建立生產基地,擴大產品或品牌影響力。要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展銷會,加強與各地大型賣場、行業組織的合作,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蓄發展潛力產業發展潛力主要以技術創新為保障。應以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為目標,以創新型企業培育為手段,以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搭建為載體,加快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和改造,積蓄產業發展潛力。一要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應結合河南省科技廳實施的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工程,督促大中型食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骨干企業全部建成研發中心;結合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鼓勵一批食品企業積極申報省級或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大中型食品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到其銷售額的1.5%以上、食品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強度達到銷售額的5%以上。要鼓勵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或協同創新中心,加強技術創新與新產品研發,以形成更多的發明專利或行業標準。要鼓勵食品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加快食品企業生產環節向低碳化、環保化、綠色化轉型;鼓勵中小微企業利用創新平臺的社會化服務功能,積極參與創新過程,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二要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依托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食品工業科學研究所等專于食品開發的高校與研究機構,構建食品工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聯盟定期交流溝通機制,鼓勵聯盟成員開放實驗室、共享資源,攻克河南省食品工業發展技術難題,切實建成河南省食品工業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應充分發揮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的整合作用,建立食品信息網上服務平臺,以方便居民隨時查詢食品相關生產信息、食品相關技術信息等。三要重點攻關一批技術難題。應圍繞食品工業發展的保鮮、生產檢測、質量和安全控制、速凍、包裝等共性技術或核心技術,設立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突破這些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要鼓勵食品企業圍繞自身發展技術難題,廣泛開展合作創新,掌握相關技術;鼓勵食品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合作,在業務流程再造、精準化管理、先進工藝應用等方面獲取輔助服務,應用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作者:何澤軍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