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語教學中的環保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解讀文本,明確環保教育的權重
明確了“滲透”之理,我們就不會“跑偏”,當然也不會將環保“淡忘”,小語教學時就會游刃有余。如《特殊的葬禮》教學片斷:⑴《特殊的葬禮》“特殊”在哪里?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學生開始是茫然的,通讀全文后,他們是明白的,特殊在哪?有的說,葬禮是為死人舉行的,而文中是為“瀑布之死”舉行的;還有的說,這個葬禮是大人物———總統來主持的。⑵死是生的終結,那么這個大瀑布“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兒的呢?教師引讀寫塞特凱達斯瀑布壯觀雄偉的句子。⑶“瀑布之死”死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狀態?從文中圈出相關的詞句。⑷滲透環保教育:假如你是游覽人或曾砍過樹木的人或是巴西總統面對“瀑布之死”你想說些什么?⑸針對人們環保意識淡薄,你能設計一條保護環境的宣傳標語嗎?環保教育在小語教學中的滲透,貴在不越位,不缺位,在《特殊的葬禮》的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與感悟,感悟“等待著最后的消亡”的前因后果,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同時又不忘滲透,將語文學習與環保實踐緊密結合,說的是環保,練的還是語言。
二、加強實踐,強化活動、習作的圓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周都有一、兩節語文活動實踐課,兩節習作課,這些課的安排是可以和環保這一主題緊密結合的,因為,語文課本上有關環保的習作要求是很多,有關環保的閱讀單元也是有的。我們可以把握住這些契機去強化甚至單獨作環保主題訓練的。
先看筆者班上陳同學的習作《井底之蛙后傳》吧。自從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整天就坐在井底沉思:“外面的世界難道真的這么美好嗎?”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好奇心在青蛙的心中漸漸地強烈,從此,青蛙每晚都難已人睡,心想:“我天天在這狹窄的井中生活,我的一生不就糟蹋了。”于是,它決定出井觀天,可是怎樣才能跳出井口呢?終于有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青蛙頓時心中一喜,心想:“我可以借這次雨跳出井外呀!”青蛙說辦就辦,當雨水漲到離井口不遠的時候,它用力一跳,蹦到了井外,這樣,青蛙就開始它的旅程。青蛙走著走著,忽然迎面一團刺鼻的怪味,它抬頭一看,只見天空烏云密布,原來它走到了—家工廠,工廠正在排放毒煙,青蛙自言自語地說“:這家工廠竟然亂排毒煙,我可得趕快離開。”青蛙走了一天,肚子便叫了起來,它慢慢地來到農田中,想飽餐一頓,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農田中,沒有活蟲子,只有一些被農藥殺死的蟲子尸體,青蛙又無奈地離去了,它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到小河邊,心中大喜,它剛要喝水,只見河水中死魚死蝦成群,原來是那家工廠搞的鬼。青蛙不禁長嘆一聲“:唉,這個世界雖然大,但是被污染的面積也大呀!”青蛙便無精打采地返回井中。之后,青蛙整天又想:“如果這口井也被污染了,我該到哪里去呢?”從此,行人總是看到一只青蛙坐在井口,望著天空發呆。
這篇習作就是活動后的成果,在語文活動實踐課上,我事先進行了錄像,然后用多媒體形式報道了本地的污染情況。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看了錄相,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說說如何從自己做起,愛護環境,清理環境,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構思環保類習作的寫法,有的說,可以采用宣傳報道的形式,直接寫出某天某日實地調查后見聞;有的說可以寫演講稿,也可以寫成童話故事。我結合《坐進觀天》的故事,引發學生創作的欲望,結果陳同學有感而發寫出了《井底之蛙后傳》小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呼吁要保護環境,發人深思。
環保教育在小語教學中的滲透,重在潛移默化,而不是刻意地做作,無論怎么變通,我們的心中始終要記著我們是學語文、教語文的,我們要教書,更要育人,記著這些,我們在教學中就不會走向盲目。
作者:陳麗單位: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