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英語教學的功能材料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生物、光電性質并能在其之間相互轉化的材料。根據材料的功能分類,功能材料包括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光學材料、生物材料、各種功能轉換材料等,涵蓋電子學、光學、生物醫學、電磁學等領域,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目前,高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都開設功能材料學及相關的專業課程。功能材料學涵蓋面廣、信息量大,但是一般課程的教學時數相對較少,所以多數高校都是選取幾類功能材料作為教學內容。例如華中科技大學開設的《先進功能材料》課程主要介紹光功能材料、電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和能源材料。本校的《功能材料學》課程實施全英語教學,雖然學生在前期已學習了全英語授課的《材料科學基礎》、《現代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結構與性能》等專業基礎課,能夠較好適應全英語授課的節奏和方式,但是很多學生以英語思維方式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仍然面臨困難和挑戰,所以在教學時數有限的情況下,教學內容的優化至關重要。
1.為實現課程教學與國外接軌,同時結合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狀況和本校材料學院以能源、環境、生物材料為主的研究特色,本課程教學中選用了DeborahD.L.Chung主編的原版英文教材《FunctionalMaterials:Electrical,Dielectric,Electromagnetic,OpticalandMag-neticApplications》作為主要參考教材,同時補充BuddyD.Ratner等人編寫的原版英文教材《BiomaterialSci-ence:AnIntroductiontoMaterialsinMedicine》作為生物功能材料的參考教材,并將發表的經典論文與最新研究成果等作為補充教材。
2.由于本課程的學生已學習了大量的材料學基礎理論課程,所以教學內容以功能材料的應用為主,兼顧理論知識的鞏固。以材料設計中的“結構-性能-應用”基本思路為主線,在介紹某種功能材料的結構與性能之間關系的基礎上,著重講授功能材料的性能與應用之間的相互關系,突出實際應用案例。這樣,課程教學內容既保證學生可以鞏固功能材料學的基礎知識,又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為了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把握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趨勢,本課程以專題形式只在壓電材料、磁性材料、光電材料、電池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范圍內選擇幾種經典的和最新發展的功能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作為講授內容,同時引入新材料、新技術等方面的課堂討論內容。例如在講授太陽能電池材料及新技術時,除了介紹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目前研究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外,結合本院開展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的老師的科研成果,課堂討論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全英語教學是指用英語全程授課,讓學生在全英語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復旦大學蔡基剛教授研究認為,具有大學英語四級水平以上的學生,具備上全英語課程的能力,關鍵在于堅持和信心[4]。目前,本專業學生在上海市及全國范圍內均為一本招生,英語整體水平較高,而且學生在前期已經學習了多門全英語授課的專業基礎課。但是,部分學生仍然對全英語課程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全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近幾年的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對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了融合運用。
1.多媒體教學,精心準備課件及教學細節。在課前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和經典功能材料的實際應用案例,力求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多媒體課件盡量通過圖片、表格、動畫以及視頻等資料,以直觀的方式體現教學內容,避免在幻燈片上出現大段文字,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克服語言障礙。通過講授過程中放慢語速或者重點內容重復多次的方式,爭取絕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能夠聽懂、理解,并且設置提問環節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2.將研究和探索的氛圍帶到課程教學中。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了學院的研究特色,教學團隊由多名從事不同功能材料研究的科研一線教師組成,分別在其擅長的研究領域講授教學內容,同時將各自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增加教師本人的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故事等內容,使課程充滿研究和探索的氣氛,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和功能材料研究的興趣。
3.開展當前研究熱點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課堂討論。通常學生對研究熱點和最新研究成果都比較感興趣。例如在講授目前非常熱門的石墨烯材料時,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討論題目: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電導、機械強度、韌性等性能,那么這類材料的應用領域在哪里?在課堂上,教師在講授完石墨烯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后,在輕松的氛圍下開始課堂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討論、合作的熱情和能力。
4.注重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知識鞏固。全英語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有的放矢,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將課件放在課程網站上,讓學生根據課程進度表提前下載課件并配合英語參考教材預習,避免了英語參考教材信息量大、學生預習無從下手的情況。通過預習,學生可以熟悉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專業詞匯,盡量避免因為課程內容和詞匯生疏帶來對知識點的理解困難,有助于學生跟上教師授課節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對學生課前預習要求的檢查和督促則通過教師課堂隨機測驗、點名提問等方式進行,并且將結果計入平時成績。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每個專題授課結束后都會通過布置作業來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回顧。對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的檢查則通過作業批改、在課堂上問答的互動方式進行,標準解答定期上傳至課程網站,以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本課程還設置課后輔導答疑環節,學生在每周的固定時間可到教師辦公室接受答疑輔導。
三、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好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考試前突擊死記硬背知識點,而忽視平時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本課程采用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參與度等作為過程性評價和學期末綜合考試作為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了全英語課后作業、課堂問答互動、小組課堂專題演講以及查閱英語文獻與資料能力等構成,占總成績的50%~60%;而期末綜合考試則主要考查學生對重點知識點的理解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占40%~50%。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課程教學,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既讓學生重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而不是死記硬背基本知識點和基本概念,也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全英語課程教學已成為高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舉措。《功能材料學》課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課,要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國際化視野,提升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在全英語教學中,必須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下功夫,激發學生對全英語教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學主體。全英語教學還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只有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才能真正提高全英語教學質量。
作者:朱敏朱鈺方單位: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