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課本為藍本挖掘環保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學校教育是以課堂教育為主的教育,要在學生中進行環保理念教育,作為教師應該立足課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平臺的作用,在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環保教育。
(一)認識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在學科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均取自于環境,環境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保護身邊的環境就是保護資源,給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環境就是破壞資源,使之逐步確立可持續發展觀。例如,在課程教學中講到“自然界的水”、“燃料及其利用”、“金屬和金屬材料”等內容的時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查閱資料、小組探究等自主學習活動,認識到自然界中這些資源的儲存量是不僅有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引導學生討論如果生活中沒有水資源,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么樣的一幅情景,從而使學生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抓好主要章節,上好典型課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各主要學科中,化學與環境保護的聯系最為密切。如“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來源與防治”、“自然界的水”中“水污染”的相關問題、“燃料及其利用”等內容,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要認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討課本知識與環境保護相關聯的因素,從中找出初中化學課程內容里可進行環境保護滲透教育的章節和內容。例如以“水”這章內容的教學為例,在進行課本知識內容講授的同時,也給學生指出:中國也是世界上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近67%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110個。我國不僅淡水資源總量不足,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環境問題,工業三廢、生活污水、農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等均對環境特別是水造成了嚴重污染。據資料統計顯示,我國污水排放約602億噸,其中45%來源于城市污水,55%為工業廢水,全國有436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已超過1000億噸。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保護水源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雖然,生活中我們無意污染一片水域只是一小事,但匯聚起來則是大事,對被污染的水域的治理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高昂的費用和更長的時間。教學中,通過把生活中的知識與化學課程知識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內化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合知識點,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滲透環保教育理念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例如:用SO2溶于水模擬酸雨危害實驗、測定雨水PH、用雞蛋清測定水體是否被重金屬污染等,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身體驗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的危害。另外,教師在做課堂演示實驗時,要注意規范操作,盡量減少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特別是在教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要盡量減少藥品的使用量,只要反應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就可以了。如在演示“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要事先在瓶底放些少量的水,待看到硫磺燃燒的現象后就用水熄滅火焰,以免產生更多的SO2污染空氣。在實驗過程中,要結合實驗現象和結果給學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多提出幾個為什么。改進實驗裝置。筆者在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對裝置進行適當的改進,達到了減少污染的目的。例如:在“探究物質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將吸干水的白磷、紅磷加到大試管中,塞上膠塞,然后將試管同時浸入熱水中,讓白磷在試管中安全燃燒,這樣可減少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做CO還原CuO實驗時,在裝置中加上個尾氣處理裝置,可以有效減少有害氣體CO2的排放等等。此外不管是課堂上的探究實驗,還是在實驗室內完成的分組實驗,教師都要注意強調要求學生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廢物等倒入指定的容器,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減少污染范圍,培養學生的保護環境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內容容量大且生動、形象直觀、圖文并茂,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內容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汽車尾氣的形成及危害、水體及土壤污染給環境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等內容,生動、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其親眼目睹所造成的嚴重影響,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意識的形成。另外,對于某些知識,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教室中配置的白板多媒體以及網絡,給出既定的網站,讓學生上網去搜集、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化學教學中除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環保教育滲透外,還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給學生介紹本地資源的特點、工業狀況、環境現狀以及本地區突出的環境問題。如柳州是個工業城市,曾經是SO2污染較嚴重的城市,但是近幾年,政府在重視工業發展的同時也注意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會了發展與保護的相互協調,特別是2006年同志來柳州視察后,要求柳州要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創建“藍天碧水”工程,柳州的環境更是越來越美。整個柳州市區的居民是以柳江河水為生活飲用水,在上到“水資源保護”這一節內容時,強調我國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勻,水資源缺乏嚴重制約經濟發展;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對人類生存產生的巨大威脅,然后再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說說水污染給生活帶來的影響,他們的體會會更深。
身邊的事例是非常多的,且化學是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科。新課程強調化學教學要貫徹“由生活到化學,再由化學到生活”的理念,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事例,關注生活的化學,并溶入到課堂教學情境中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化學專題的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收獲
首先,需要開展一些長期可持續的活動,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成立化學興趣小組、環保志愿小組等小團體,指導他們組織開展一些與環境相關的活動。當然,活動的開展還可依托學校團委和學生會組織,并請相關負責人參與協調。辦一份自己的小報,宣傳中心組活動的各項事宜,并堅持定期出版;建一個化學知識專欄,給他們提供一個向全校師生宣傳環境保護知識的固定窗口,擴大影響力,爭取各方的支持。其次,開展有張有弛的周期性活動。根據初中化學課本教學要求,可采取如下方法。
舉辦專題討論:就某一具體內容,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收集相關資料來驗證自己的答案,組織小組交流,使學生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相關內容。組織化學知識游戲晚會:即利用化學知識技能與其他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進行表演,形式多樣,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科學性于一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組織活動能力,還能接觸更多與環境相關的知識,有利于他們形成環境保護意識。例如,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特殊的日子進行一些特殊意義的活動,如宣傳水資源的用途、缺乏的原因及水缺乏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對農田中的土壤成分進行分析,了解土壤受重金屬污染程度及酸堿度;組織學生到附件的工廠進行參觀訪問考察等,通過系列的活動,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參與意識。
四、結束語
環境教育是關系到社會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百年大計,學校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把環境教育與美育、德育相結合;各個學科都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有計劃的進行,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性,使環境保護意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大眾利益,就是保護人類生存條件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思想。環境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作者:林李云 廖政達 單位:柳江縣新興中學 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