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建筑材料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較高層次,它所培養的建設行業生產一線的技能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綜合素養和豐富的專業技能。高職教育的對象為高中畢業生或者具有高中同等學力的學生群體,屬于高中后教育形式。針對高職院校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改革原有《建筑材料》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大綱編寫力求: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度。突出認真細致、創新意識,強調動手能力,內容翔實,實例豐富,實現所學即所用、所用即所學。同時,應及時地了解有關用人單位對往屆畢業生的要求以及對畢業生工作情況的信息反饋,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地調整《建筑材料》課程教學大綱,對學生實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
2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前《建筑材料》這門課程仍然采用課堂講解與課外實驗相結合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基礎之上,缺乏感性認識。導致學生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求。《建筑材料》課程是一門與社會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這就要求任教《建筑材料》課程的我們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少講些,學生要做到多做些。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練,在練中熟。目前《建筑材料》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材中高新技術含量低,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以及新工藝不斷出現的今天,建筑材料品種多達幾十類上百種。材料的性能特點和施工中的工藝各不相同,高職院校的教師應根據《建筑材料》教材的內容,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對教材中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部分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2)對教材中的傳統材料與新材料部分采用講授、參觀和實驗相結合教學方法;(3)對教材中的材料檢測手段采用實驗考核的教學方法。總的來說,任教于《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師要以市場為導向,了解市場需求和技術信息的變化,在教學中重視以市場需求和實用性為主,及時向學生傳導新信息、傳授新工藝,拓寬知識面。
3教學內容的改革
以培養建設行業生產一線的技能型、復合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為己任,這已成為高職教育界同仁的共識。針對《建筑材料》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龐雜且散、涉及方面多,缺乏系統性的特點。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1)教材的選擇方面,教材的選擇要有專業針對性,要選擇一本好的、適合高職教育層次的教材。我們不能為了貪圖方便,而讓不同專業的學生選用一本同樣的《建筑材料》教材。(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專業特點,突出重點內容,在重點內容講解透徹的同時,簡單介紹其他一般內容。(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大部分是生產一線的施工員、試驗員、質量員和材料員。因此,結構材料知識的學習應以強度為主,墻體材料的功用以維護功能為主。由于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以及新工藝等發展速度快,而教材的編寫與更新往往滯后于高新科技的發展,不能適應建筑產業及技術的不斷調整和發展需要。為此,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關注學科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需求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來選擇教學內容。內容要體現建筑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反映現行規范(規程)、標準及工程技術發展動態,使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職教育強調的是教學效果,即學生畢業以后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所具備的能力,而且關注的是學生的水平能否達到行業中具體的能力標準。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把《建筑材料》課程作為考試課,期末一張試卷。這種一張試卷的考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它強調的是學生對《建筑材料》課程理論的掌握,忽視高職學生對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查。因此,要適應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就必須將《建筑材料》課程的考核進行改革:即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結合起來,突出技能考核;個人實訓考核與集體實訓考核結合起來以及考核評分與考核評語結合起來。考核方式采取突出能力、靈活多樣的方式。對理論性強的內容,采取學期末考試方式,重點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程度;對操作技能性較強的內容,則對學生平時上課的態度、完成作業的情況、試驗過程的表現以及單項技能實際操作、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等綜合方式進行考核。隨著建設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筑材料》課程建設還須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以滿足社會對技能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筆者相信只要師生齊心合力,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實踐,高職院校《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改革必將取得更大的成績。
作者:張琦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