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孩童綠色環保教學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日常活動出發,培養幼兒綠色環保意識。
(一)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
借助日常教育活動的各類環節,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早談環節,采用故事或播報新聞的方式,讓幼兒了解一些環保現象;午餐后可利用散步時間,帶幼兒環走幼兒園各處,引導他們感受環境美的同時,說說如何參與環境保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班上的垃圾桶可以使用分別代表“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黃、綠顏色垃圾桶,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了解垃圾分類,學會正確投放,等……讓幼兒在無形中受到了環保方面的教育,堅持從小事做好,提高參與環保的意識。
(二)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既能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又能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地吸收環保知識。
如:在角色游戲中,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收集可利用的、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紙盒、飲料罐、餅干盒等,開展“娃娃家”“超市”等游戲,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懂得如何利用廢舊物品。再如:體育游戲《小青蛙捉害蟲》,幼兒在游戲中知道了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不能捕殺它們;《貓捉老鼠》的游戲則讓幼兒知道了老鼠是有害的動物,對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損害,要通過一些途徑來滅鼠。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增強了參與環保的自覺性。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1.充分利用園內種植園地的環境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參與種植園地的拔草、澆水等管理;在種植園地旁設置了一個“爛葉填埋處”,師幼共同將廚房準備午餐時的各種蔬菜廢棄的黃葉爛葉等,填埋在土里,讓它們變成有機肥料,供園內的種植園地施肥用。
2.每個家庭中因生活所需都會有一些精美的盒子、配飾、小零件等,扔掉既可惜又增加垃圾量,引導幼兒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出木偶、小燈籠、小掛飾等手工藝品,巧妙利用“生活垃圾”,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更是踐行了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四)在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1.結合“世界水日”開展“節約用水,從小事做起”課程活動。如:洗手時水龍頭開小,不浪費水;將儲存在園內種植園地旁的洗菜水二次使用,澆灌種植園地的菜;幼兒相互討論,介紹節約用水小妙招,比比誰的方法多……等,引導幼兒在實踐體驗中懂得節約用水,學次用水和循環用水的方法。
2.結合“世界環境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教育活動。如:組織幼兒開展“環保節能金點子大家說”的活動,幼兒帶來了自己設計的環保節能圖,向大家介紹節能好點子;創編以“環保”為主題的木偶劇,讓幼兒在編、演環保木偶劇中獲得保護環境的常識,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3.結合“世界清潔地球日”開展環保教育系列活動。如:朗誦童謠《保護環境好》等淺顯易懂的兒歌,讓幼兒初步了解到日益增多的垃圾給地球造成的負擔;主題畫“地球是我家”表達了幼兒凈化、美化地球的美好愿望;綜合活動《有趣的報紙》引導幼兒節約資源,利用廢舊報紙自制玩具……。幼兒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世界清潔地球日”的意義,“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觀念在他們心中萌動發芽。
家園協同合作,踐行綠色環保教育。
首先教師和家長都要身體力行,加強自身的環保素質。教師和家長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教育孩子。如:教師在教室里要輕聲走路、說話,善于利用材料,不浪費東西,扔垃圾時注意分類扔進相應的垃圾桶中,注意使用環保袋;家長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瓜皮果殼,在公共場所不抽煙,在家里聽音樂、唱歌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響他人的生活等等。教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園的教育取得了一致,幼兒的環保意識也就得到了加強。
其次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應善于抓住各種機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如:在幼兒園,教師要注意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引導幼兒要節約用電,洗手時調節水龍頭出水量的大小,節約用水,吃飯時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凈,養成愛惜糧食等的好習慣,等等;家長帶幼兒外出游玩時,培養幼兒愛護公共物的意識,當孩子看到漂亮的鮮花而忍不住要去采時,應及時耐心地勸阻,在公園里吃水果或快餐時,應引導幼兒把果皮、飯盒扔入垃圾箱里,不隨意亂扔。家園配合,能使幼兒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
對幼兒進行綠色環保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更是一件需要持續踐行的事。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環保行為做起,讓孩子從小就走進綠色生活,讓我們都加入保護家園的行列中來,保護我們家園的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為我們能擁有一個干凈的未來,共同營造一片清新、美麗的天空。
作者:張雯單位:泉州市刺桐幼兒園